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探讨_思想品德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探讨_思想品德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新课程论文,思想品德论文,初中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一种手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努力突破仅将作业视为梳理、巩固旧知识的手段的局限,使学生在作业中消除困惑、生成新问题、创新及升华自我。

一、对传统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反思

作业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功能,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态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布置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以“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同样的作业。而且作业的评价方式只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乏教育性。为了应试,不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作业,只为了让学生重复接触知识点、简单识记和训练答题规范,内容刻板,模式单一。这样,学生厌做,教师厌改,作业质量差强人意。

二、思想品德作业改革的走向

其实对学生来讲,完成一定的作业题也许并非难事,重要的是这样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被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活动截然不同,其效果也有差别。因此,思想品德作业的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实现作业减负增效的要求

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是“题海”作业,而且形式千篇一律。要取得“练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作业效果,教师在选择作业内容时,就要有周密的计划,针对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时政热点及薄弱环节等等,做出科学的安排。

(二)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调动其参与的热情

传统的作业从布置到评价均由教师来完成,学生扮演被动的角色。其实,作业不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课程动态的生成性的延伸。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体验生活的过程,学生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消除困惑、生成新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升华自我。作业“以生为本”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通过由浅入深的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无视学生差异的“一刀切”的作业,显然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作业内容、数量、难度和完成的时间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困生可以体验到成功,中等生能够向前迈进,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既可以使其现有知识得到巩固,又可以使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四)通过激励性、发展性的作业评价,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评价应是发展性、激励性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的结果上,要尽量发掘学生作业中的进步之处、闪光点和创新的内容,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做作业后被人肯定的欢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通过作业这个互动的平台,达到发现问题、鼓励创新的目标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作业中蕴涵着学生的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对于教师来说,批改作业和反馈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教育良机;而作业中闪现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为我们的课堂提供鲜活的教学素材。因此,精心设计,及时总结,发现问题,鼓励创新成为新课程作业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三、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作业的新探索

新课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材,突破了学科化倾向,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知识进行有机地交融渗透,形成了一个新的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结构体系。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归纳作业、课后加强巩固作业和单元专题作业几个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课前预习作业——检索、设疑,激趣、定教

长久以来,人们对作业功能的认识仍停留在运用及巩固课堂知识的层面上。其实,预习作业的自学功能是不可低估的。预习作业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熟悉教材内容。课前预习作业还能为老师提供“以学定教”的依据。在新课程改革下,有效教学已从“教好教材”转变为“用好教材”。而“用好教材”中的教材,既包括教科书的知识,也包括由学生在预习、自学过程中搜集的信息,以及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存在的疑问。所以,我布置的预习作业中,除了要求学生回答预先设置的一些问题外,还鼓励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例如:初三的学生就曾经在预习后提出“责任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吗”“计划生育与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根据他们的疑问,我增加了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辩论中释疑、明理。此外,我还尽量在课堂上使用由学生搜集回来的素材,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习作业的评价不存在对与错,只是对学生是否完成作业、是否真实、搜集资料是否尽力、提问是否有深度等等进行常识评价,所以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

(二)课堂总结作业——归纳、提升,整体把握

笔者认为,课堂作业的时效性也是不可低估的。由于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体现为知识点的学习,而零散的知识点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在随时指导学生掌握每堂课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系统、整体地了解理论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将一个个孤立、零散的概念、原理通过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在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坚持要求学生完成好课堂总结作业——堂上笔记,对每节课、每课书、每个单元、甚至是每个主题板块进行归纳。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堂上总结作业完成后一定要重视纠错、落实。由学生归纳的结构可能是各有不同,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师生在课堂上对这项作业共同进行评价、纠正,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结构图的填空、拼图等形式,实现对知识结构整体把握的目的。

(三)课后巩固作业——运用、答疑,锻炼能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有求知的欲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挂钩,使他们能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选编时政材料,作为课堂讨论题或课后作业使用。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辨别力,又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而且适切了中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课的教学中,针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我设置了以下的课后作业:1.联系前不久广州等地区出现的“油荒”“电荒”事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2.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这一作业的设置注意了承上启下的功能,既是对“国家基本国情”的深入学习,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问题步步深入,进一步引申出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不仅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这类作业的练习,也有利于学生为高年级学习做准备。

在评价作业中我坚持以下原则:第一、重视评价作业完成过程的思维方法,而不是结果的优、良、及格;第二、重视评价作业的思考角度、新颖独特,而不是简单的好坏、对错。对优秀的课后巩固作业,我会安排学生在课堂宣读或投影,供大家鉴赏,树立榜样。

(四)小组专题作业——体验、协助,自主创新

专题作业是指针对特定课题,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这类作业的完成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适宜于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小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网页查询等,以小评论、时事笔记、调查心得、一段辩词等方式汇报学习成果。这种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判断、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还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专题作业不宜太多,一般一个单元3次。

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我试着提出了有名的“李约瑟难题”,即为什么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18世纪之后一大批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发现或发明却产生于欧洲,中国为什么明显落后了?

当然,这个问题不可能要求初中年级学生有完整的答案,但学生提出的答案中,除了传统的“明朝、清朝实施海禁制度”等答案外,还有“清朝满族统治者是游牧民族出身,不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中国‘李鬼’太多,不重视知识产权,发明成本太高”,“中国交通不发达、运输成本太高、满足于自给自足,无法孕育出市场经济”等答案。

教师对专题作业并不要求学生有统一的或完整的答案,而是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侧重评价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团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些问题学生有研究的兴趣,也可以更进一步深入探讨,激发学习热情。例如随着以上问题,我还提出:世界著名的古文明还有那些、它们的发展状况怎么样等等。

总之,进行新课程改革,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只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

标签:;  ;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探讨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