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研究——以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新课程论文,宇宙论文,地球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08)01-0079-02
一、地理教学评价的理念
地理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来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1]。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从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出发,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新课程要求教学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评价形式多样化。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应是地理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二、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
1.地理课程标准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并不难,难在要使课程标准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4]。事实上,这次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都凝聚在标准上,如果在评价和标准之间迟迟不能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将使我们的评价和标准都无所依托[4]。因此,地理课程标准应作为地理教学评价最基本的依据,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提出下列要求[5]: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对地理学习达到预期结果的要求。这些结果是可以描述和评估的。“宇宙中的地球”在基本内容上既包括学习天体、天体系统、恒星、太阳黑子、耀斑、太阳辐射、地方时、地转偏向力、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包括运用资料比较、分析、说出、解释等方式,掌握学习研究“宇宙中的地球”相关问题的地理技能、地理科学方法及探究活动,还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养成从现象分析成因、探求事物发展变化内在原因的观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促进学生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结合区域背景
我国沿海与内地、山区与平原、农村与城市等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区域发展,文化背景、师资力量及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这必然影响着高中地理的教与学。如果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显然有悖于学生本位的发展观。地理教学评价应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把结合区域背景作为确定评价的基本依据。一般情况下,对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地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应当适当高于地理课程标准;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尽量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
量的评价是指将那些能够通过直接量化的、并且确实存在量化途径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的评价方式[6]。质的评价是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受“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支配,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6]。真正完美的教学评价,应当是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相整合的评价[6]。
那么,如何做好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的整合呢?可以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把质的评价转化为量的评价[7]。对诸如“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项目采用等级分值(如用五级等值)转化为模糊的量化评价,然后与“知识与技能”一起构成一个多维的数值图像。例如,确立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四个维度,根据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和测试等,给各个维度各确定一个等级数值,由这组数值构成一个四边形折线图像,以这个四边形的面积表示其学习的总体情况,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简练而又能高度概括的、鼓励性的、可操作性的语言,重点是说明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应努力的方向,学习中应采取的方法等),在大致勾画出每个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中,应从传统的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走向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评价[8]。
1.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地理知识是学生地理能力培养和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对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应主要看学生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情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评价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向同学和老师列举你所熟悉的天体或天体系统名称,并与他们交流,说明它们被称作天体或天体系统的原因。(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说出太阳黑子、耀斑的含义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3)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读“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说出形成四季和五带的主要原因。
2.地理技能形成与应用的评价
地理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行为操作方式。学生地理技能形成与应用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掌握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评价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太阳系示意图”,解释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解释由于黄赤交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地理科学方法是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形式和手段,也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策略性知识。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比较分析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分析和解释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3)列举由于地球自转或公转所产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引起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等),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其成因。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地理审美情趣,关注国家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情感等方面;同时还应具有了解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首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其次,可以设计一定的“地理问题解决”,通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评价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读“上帝存在吗?”材料,谈谈你对牛顿寻找上帝的看法。(2)读“托勒密的地心说”材料,说出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