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论文_彭博,李喆通讯作者

彭博 李喆通讯作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呼吸内科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儿科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100

【摘 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 择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6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3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与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与74.2%,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具有治疗效果佳、安全可靠等优势,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复发

对肺结核疾病患者若不及时进行临床干预将使得疾病进一步发展,并可能引发肺结核咯血症状,且对于以往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来说将加剧病情,进行常规止血治疗时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可能会导致咯血症状复发,持续不断,不利于疾病的治疗[1]。有关研究显示[2],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探究该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31例患者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方案,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择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6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所有患者24h咯血量均大于500mL或者每次咯血量大于300mL;同时将严重心肌疾病与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排除。

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3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男女患者各占据百分比为54.8%(17/31)与45.2%(14/31),年龄区间为22-70岁,中位数年龄为(44.8±5.2)岁;3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冠心病;实验组:男女患者各占据百分比为51.6%(16/31)与48.4%(15/31),年龄区间为21-72岁,中位数年龄为(43.6±4.9)岁;2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冠心病。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内科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糖皮质激素、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等。

实验组: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方案。采用Seldinger操作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等治疗,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选择对比剂为碘必乐370,将2-3mL/s设置为造影速度,剂量最大的10mL,最小的5mL;对选择左侧与右侧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患者分别采用4F Cobra导管与5F Cobra导管;对患者的造影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造影完成后选用PVA颗粒进行栓塞治疗,并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若患者血流停止后再进行常规的造影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表示治疗72小时内出血停止;显效表示每日咯血量明显减少,减少幅度大于90%;有效表示咯血量有所减少,72小时内咯血量减少幅度大于50%;无效表示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临床治疗效果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与74.2%,说明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n,%)

3 讨论

分析发生肺结咳咯血的复发原因为结核杆菌容易引发毒血症并增加患者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肺结核病灶逐渐对血管进行侵蚀,支气管壁容易被刺破,引发大量出血现象,通常情况下支气管动脉主要为肺结核疾病的供血动脉,其直径最大的3mm,最小的1mm;硬结钙化病灶与纤维化病灶对血管造成机械损伤后或者出现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现象可引发大咯血现象;患者小血管受损或者血管瘤破裂后引发咯血现象等。目前临床上推荐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案进行疾病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但是其远期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尚有一定的争议,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时容易受到操作方法、栓塞剂的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远期疗效不良。有关研究表明[3],采用双重栓塞方案作用于患者的支气管近端与远端动脉可使得远期疗效有效提高,并使得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案进行临床治疗,选用试验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等。其中PVA颗粒无抗原特性,可用于进行永久栓塞,抗原帮助患者有效阻断血流,并应答血管出现纤维化闭塞现象,栓塞效果十分显著;而明胶海绵无抗原性且无毒,使用方便,价格实惠,属于一类蛋白胶物质,但是其弊端在于栓塞治疗后的3周左右可能导致咯血复发,因此,临床医师建议对于伴有肌性动脉、动脉瘤、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流病变不适合采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临床治疗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显示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8%,明显高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案的常规组,P<0.05。

综上情况可知,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周祝谦,王子彬.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1):45-47.

[2]冯秀丽.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3):391.

[3]刘爱华.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24-224.

论文作者:彭博,李喆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论文_彭博,李喆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