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容器防击穿改进设计论文_李春锐,邵长春,杨自龙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摘要:近些年来,电力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大大推动了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煤矿是用电大户,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在变电站的电力设备中,电容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系统中投运的电容器数量逐渐增加,受运行因素和其他原因影响,电力电容器经常会出现被击穿的现象,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以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关键词:变电站;电容器;防击穿

引言

电容器是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的关键电气元器件。由于其制造工艺缺陷、安装、维护不当和运行条件恶劣等因素,电容器鼓肚、爆裂等问题持续发生,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目前,对电容器故障的分析主要针对现场勘察状况、运行数据、返厂检查等方面,而较少有人采用微观理论分析电容器绝缘性能下降机理、局部放电和器身过热等现象。

1电容器击穿的原因分析

由于电力电容器长期处于运载状态,经常会受到电网中各种非正常因素引起的过电流对电容器的冲击;当系统中电压、电流超越电容器的额定值时,将导致电容器内部介质损耗增加,造成过热加速绝缘老化,严重时会造成击穿。综合近年来变电站电容器被击穿的案例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制造工艺不良,使用中绝缘损坏下降,造成电容器内部原件击穿;

2)电容器密封不良和漏油;

3)操作不当,带电荷合闸;

4)电容器组的布置和接线方式存在缺陷。

2变电站电容器防击穿改进设计

2.1十七区图法的应用

九区图法控制方法原理简单清晰,却没能综合考虑无功和电压之间的相互影响,容易造成电容器组和变压器投切振荡,装置调节反反复复频繁动作。为了克服传统九区图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了“十七区图”算法,是在九区图的基础上,再将1、3、5、7这4个容易发生投切振荡区域中每一个区划分为3个区域,并将采集到的高压侧无功、母线电压和无功上下限值、电压上下限值进行对比,同时制定新的电压和无功控制策略。这样的控制模式下,可实现只需一次调节便可达到调节的目标,避免了多次投切电容器组合调节分接头,以实现变电站系统电压无功的调整优化。

ΔUq—投切一组电容器组引起的电压最大变化量;

ΔUu—调节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头引起的电压最大变化量;

ΔQq—投切一组电容器组引起的无功最大变化量;

ΔQu—调节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头引起的无功最大变化量;

十七区图的控制策略如下:

10区功率因数正常,但电压越过上限,控制方法是降档位,若在最低档,则切电容器;11区功率因数正常,但电压越过上限,控制方法是切电容器;30区功率因数越过上限,电压正常,控制方法是电压优先原则,不操作;31区功率因数越过上限,电压正常,控制方法是电压优先原则,Q与Qmax很相近,不操作;50区功率因数正常,但电压越过下限,控制方法是投电容器;51区功率因数正常,但电压越过下限,控制方法是升档位,若在最高档,则投电容器;70区功率因数越过下限,电压正常,控制方法是电压优先原则,不操作;71区功率因数越过下限,电压正常,控制方法是电压优先原则,Q与Qmin很相近,不操作。

2.2安全防护

由于电容器组有着差异性接线,对此需要重点掌握好接地线的配设部位与数量,无论是放电、接地线安装还是验电都需要切实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而且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例如:穿绝缘服,利用安全作业工具工作,必须按照科学的流程和规范来操作;例如:放电操作是需要双手紧持接地线手柄的尾部,要严格把握好被检验部位和人体之间的距离,出现放电声音后,也要反复进行,直至声音彻底消失。电容器内部的断线、熔丝熔断时也要借助接地线来把两侧进行短接接地。电容上层构架的验电、放电,以及接地线添加等操作,必须切实按照安全高位作业规范来执行,严禁盲目攀爬、非法作业。带电作业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确保人体和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要以保护人员安全为前提。一些电容器组放电压体现出次级,多数用来维持电容器差压保护,这一接线型的电容器,则要严加控制压变二次回路出现逆送电问题,电容器开始工作后,很容易出现附近间隔电容器带来很大的感应电流,一旦出现这一问题,则需要立即停止周围间隔低压电抗器的工作。

3实例分析

3.1改进前电容器组的布置和接线方式

以某集团公司35kV变电站为例,该变电站担负该集团公司南北供电网联系任务。该站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矿井安全生产。2016年7月该站2号电容器2段跳闸,对2号电容器2段进行再合闸操作,均再次跳闸,显示保护电路保护跳闸,停电对电容柜进行检查,发现电容器损坏击穿。

图1为原来电容器的布置和接线方式,由图1可知,电容器组每相采用5只电容为389uF的电容器串联,每个电容器耐压为800V,串联后耐压共为4000V左右,总容量为77.8uF。通过电抗变压器L接成星星接线,分合采用高压接触器C并入6kV主回路,保护采用电压互感器B作为取样,一次为星星接线,电压互感器B一次的星点和电容器、电抗器星点相连,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容器、电抗器星点和电压互感器B星点都为零。电压互感器B二次无输出J不动作,J1闭合控制为典型的启、保、停工作方式;C得电,电容器正常工作。当三相电容器任意一相发生短路或开路、电容容量偏移超过额定值时,使L星点偏移同时电压互感器B的星点不为零,电压互感器B二次为典型的开口三角,当电压互感器B不为零,电压互感器B二次有电压输出,电压继电器J动作,使J1点断开,高压接触器释放,从而保护电容器不至于故障扩大。

3.2改进方案

电容器发生故障后,首先切断高压电源、进行验电、放电、挂接地线,并对电容器进行放电,确保设备电容器不带电方可进行检修作业,工作前先断开220V控制电源,检查控制部分是否工作正常,正常情况下接触器C应该是按Q保持、按T断开,如不正常应检查接触器二次控制回路。

如果以上工作正常,并且在带电合闸时J跟着动作,说明故障出现在电容器、电抗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线路上,应重点检查电压互感器和电容器,检查电容器最好使用电容表进行,可以准确测量出每个电容器的容量,经认真检查,确定出被击穿的电容器,并测量出其它电容器的容量。由于5个电容器串联没有采用任何均压措施,当电容器容量发生老化容量改变后,每个电容器所承受的电压不相等,从而使容量变小的承受电压较高而击穿损坏。根据对故障的分析,确定改进方案如下:

1)将原来低电压电容器串联方式改进为高电压电容并联,电容器采用4只BAM6.6/310021.92型电容器,电压为6.6kV,额定容量100kVar,电容容量21.92uF的高压电容器4组并联。通过使用高电压电容并联后,电抗器L接成星形连接,保留采用高压接触器C并入6kV主回路,既满足了电压要求,又提升电容器耐压,同时克服了电容器受压不均。

2)加装微机自动投切控制单元,加装“自动/手动”转换开关及分合按钮,方便现场操作。

结语

经过以上的改进,弥补了系统的缺陷,克服了检修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电容器易被击穿的故障,提高了矿井的供电安全,给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下还能节约整体更换电容器的费用。采用本改进方案,只需用整体更换方案十分之一的资金,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永真.电容器手册[M].科学出版社,2008.

[2]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S].2008-11-01.

[3]万卫东.危险点预控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29):118-118.

论文作者:李春锐,邵长春,杨自龙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变电站电容器防击穿改进设计论文_李春锐,邵长春,杨自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