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岳阳小学 王丽丽
摘要:语文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语言素养都能得到提升,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转化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引导他们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走上乐学之路,尽早脱困,这是我们每个一线语文老师必须努力完成的艰巨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困生;转化策略
我们通常将学业成绩差、学习不得法、不愿学习的学生划分为学困生,并将他们比作朽木、顽石,这使得他们的心灵和自尊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其实这是我们习惯性的错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不是大脑患过特殊疾病的学困生,如果能创造出适于他们学习的环境,并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是能够变得优秀起来的。既然如此,那么如何转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呢?
一、探寻“学困”起因
找出学困成因,是为了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其语文学习成绩。
(一)家庭原因
部分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之所以吃力,是因为:1.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极少,导致孩子不善言辞,不善交流;2.父母本身语言素养不高,缺乏与孩子交流的艺术,加上不喜欢阅读,孩子缺少语言启蒙教育,时间长了,就缺少了吸纳和自主建构语言的能力;3.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的语言启蒙教育,语言发展势头很好,但孩子进了小学之后,父母的关注没有持续,孩子受多方面消极因素的干扰,在语文学习中的“拼音”“识字”“说话”“阅读”“写作”等关口上败下阵来,于是畏难情绪、自暴自弃心里油然而生,便与语文自主学习分道扬镳了。
(二)学校原因
语文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运动,学龄儿童进入小浅谈如何转化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赵秀珍赵晓婷学的时候,他们的语文水平的差异是很小的,起跑线是相同的,但由于学校很少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没有打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环境,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就产生了明显的差别,成绩就出现了“三六九等”,语文“学困生”也就与日俱增了,每个班级都逃不了。这类学困生的学困之根主要是“缺乏自主性”。而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进行辅导,往往只有几个老是拖后腿的学困生才有资格获得优厚的辅差待遇,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师生经过拉锯对抗,一旦“合格”了,辅差也就告一段落。但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还是很差,一个不小心,就会“故地重游”。
二、转变“学困生”之策
(一)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犹如小学语文学习的催化剂。这一点我想我们一线教师都能感同身受的。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和唤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教学《火自然的启示》,我要求孩子们搜集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素材,举办“大自然的启示”手抄报比赛。孩子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也萌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有多重要。只要将语文学习设计成满足孩子需要的活动,孩子们就会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
(二)科学评价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有“三六九等”之分,其中中等生占大多数,优生和学困生占少数。但多数学校习惯于用“正分布”来进行教学评价,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正分布”是一种随机现象,而教学是可控行为,教学工作的好坏,将导致分布曲线的右偏或左偏。而学困生是指没有达到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可是辅差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来制定的,亦即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多数学困生是能达到新课标基本要求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也证明了他们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优良,少数学生成绩也能合格,基本上没有学困生。由此可见,学困生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教学工作做好了,是可以转化学困生的,当然评价方式也应改变。
(三)重树信心
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条件。对待学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重树信心。要让他们明白没有战不胜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指导他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困生就会产生上进之心。其次,我们自身也要有转化学困生的信心。学困生固然成绩不好,但他们也有其“闪光点”,他们也想进取,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他们也能扬帆远航。再次,多鼓励,鉴于学困生长期以来被压抑,我们应向他们输入“你能行”“你已经在进步”等正能量,放大其优点,分享他们的成功乐趣,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勇敢地喊出“自立、自强、自信”的口号,拼搏进取,力争早日“脱困”。
(四)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口语表达能力,还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而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是提高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写作的内容,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苏教版小学语文《变色龙》是小学阶段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小学生们非常喜欢,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和文本生动的表达是分不开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表达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试着自己写一写。而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文本内容。例如,有的学生抓住描写变色龙外形的表达方法,也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描写,将在文本中学到的表达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分析文本的表达技巧,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的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很好地实现了读写双赢的目标。
综上所述,转化语文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我们唯有投入满腔热情,时时抓,天天抓,月月抓,并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孤寂的心,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大幅度减少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
参考文献
【1】顾海静2017《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之我见》,《教学研究》第5期。
【2】王彦惠2016《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学科教育》第11期
论文作者:王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学困生论文; 语文学习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