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健(通化矿业集团公司中等职业学校 吉林 白山 134300)
摘 要:空间概念的建立与培养是《机械制图》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文介绍了建立与培养空间概念的三种方法,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表明,对《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空间概念 形体制作 实物玩味 图件对照
众所周知,《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类专业课中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教学中空间概念的建立与培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并且对下一步学习专业课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会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空间能力,从而实现平面图纸与空间形体的“转换”。而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空间能力较差,尤其是学习这门课程伊始,连最起码的空间概念都难以建立,因此空间概念的建立与培养就成为教学的突出问题。那么如何建立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
一、形体制作法
形体制作法即通过“小制作”的方式,让学生应用苯板、果蔬类“材料”进行“切割”,用橡皮泥、腻子等材料“捏制”的方法对形体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形体”的感性认识,逐步建立起空间概念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以使学生在“娱乐”的意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一部分同学的“非智力因素”应用于“智力因素”。
应用这种方法的步骤一般是从基本几何体、组合体再到简单的零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克服“兴趣疲劳”,在成功与成就感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制的“形体”,分析点线面各要素的构成及方位关系、作品与参照形体比例的协调性等,通过制作、观察、分析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物玩味法
实物玩味法即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组合体、简单的零件观察、欣赏、玩味来熟悉这些组合体和简单零件的性状特点、构成要素、图样勾勒等训练空间概念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组合体、零件的接触,直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形体或零件”的印象,为下面的继续学习创造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奠定一定的空间概念基础。
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教师对组合体、零件要有意识地加以分类,出示实物的顺序也必须是由易到难。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组教学,即把学生和“实物”都按一定的数量、层次分成不同的组别,广泛地采用讨论、谈话、“行动导向”等方式方法,有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欣赏、玩味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经过一定时间的“玩味”,要求学生“照猫画虎”,勾勒图样,培养学生“图物演变”的感知度,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当中培养和建立其空间概念。
三、图件对照法
完成上面两种方法的教学后,逐渐地向《机械制图》课程的本质靠拢,即可进入图纸与工件对照阶段,即转入图件对照法教学。此法刚一开始会使学生陷入“懵懂”状态,这是正常现象。应用这种方法,教师应当循循善诱,让学生从“懵懂”状态中解脱出来。首先,教师应明确“图件对照法”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工程上是用平面图形来表达立体零件的,这就涉及到一个“空间”与“平面”的“演变”过程;其教学目标是,搞清图纸上视图方位与零件方位的对应关系。待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明确后,同学们的思维就会积极活跃起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地采用分组教学与讨论法教学。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探究“空间”、“平面”的演化,由此可使学生的空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空间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法”在教学进程中应怎样安排呢?笔者认为,采用“先统后分”的方式较为合理。“统”即在制图课程正式内容进行前作为“导学篇”实施“三法”训练,待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后,再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制图》知识讲授,这样能够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分”即在讲授相关部分内容时适当穿插“三法”训练。比如,在讲授“组合体”这部分内容之前,可以穿插安排“形体制作法”训练,从而促进该部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总之,《机械制图》教学空间概念的建立与培养,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利用“三法”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使《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论文作者:孙永健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空间论文; 概念论文; 形体论文; 学生论文; 组合论文; 零件论文; 机械制图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