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研究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研究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共享论文,文献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文献,顾名思义,是与文献相对的一个概念,“文献的一般属性是指文献所具有的区别于他物(非文献)的各种性质”[1]。非文献在不同场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在情报学中,非文献信息一般指的是口头、实物型等信息(情报)。在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合作活动中,非文献资源是指与文献资源共享同时进行的其它共享资源。在此,广义的非文献资源包括共享图书馆所拥有的硬件设备、人力资源、用户信息等[2]。但是在非文献资源的实际共享过程中,由于用户信息等非文献资源共享并不增加单个图书馆的服务成本和服务内容,它们与文献资源具有相同的性质,即具有非消耗性的特征,在某个时刻,用户信息同时也可以转化为一种文献信息。因此,我们一般认为非文献资源(狭义的)只是包括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两个因素。在本文的论述中,非文献资源局限于狭义的范围。

1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的特性

1.1 共享行为的经济性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具有经济性的特征,已有部分学者对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3-4]。

首先,在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中,事实上只有文献资源是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范畴,从非文献资源的内在属性来看,它本身就具有经济功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如CASHL文献传递收费中,就包括“查询费”这一项,这项费用其实就是共享对方人力资源的部分成本。从共享行为本身来看,非文献资源共享的经济性主要是因为图书馆资源共享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产品(信息产品及支持信息生产的其它要素)的交换行为。其次,从共享的过程中来看,当资源共享不影响单个馆的行为时,非文献资源的排他性处于一种隐性状态,其经济性表现并不明显;当资源共享与本馆的活动冲突时,即非文献资源共享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此时非文献资源共享的运行达到有效状态,一部分图书馆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图书馆的处境“恶化”(部分资源被它馆所占用)为代价[5],非文献资源共享也就具有显性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使共享行为具有了明显的经济特征。如硬件设备共享时,将增加单个的图书馆的负担,人力资源的共享将占用服务人员为本地服务的时间和精力等。

再次,非文献资源共享也是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能使图书馆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非文献资源本身不但是财富的象征和源泉,而且可以通过各主体之间的共享创造财富,可以归纳为:降低单个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投入成本;为用户创造更好的服务空间;降低图书馆的管理成本等。

1.2 共享过程中的共生性、辅助性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共生性指的是非文献资源是伴随文献资源共享而产生,并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进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发生非文献资源方面的共享,即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的配套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方面的共享,如软件平台、计算机硬件、读者资料等,而且这种非文献资源方面的共享对文献资源共享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6]。可以说,非文献资源共享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是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不管非文献资源共享在资源共享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不可否认,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非文献资源共享的资源共享地位在于它重要的辅助作用,非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就在于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基础。在某些服务方面,也许非文献资源看起来比文献资源更重要,如合作虚拟参考咨询,但这种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事实上也是以文献资源共享为基础的,没有文献资源共享,也就无所谓非文献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共享才是最终的目的所在。

1.3 共享成本计算的复杂性

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成本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系统硬件成本、网络通讯服务成本、软件成本、培训及教育成本、设备更新及维护成本等。

我们对确定共享成本的方法受成本的识别、界定和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由于非文献资源共享成本构成比较复杂,且难以界定,共享的成本计算也比较复杂,就目前而言,尚无有效的成本计算方法[7]。如虽然我们可以明确文献传递成本包括人员工资、服务费等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同样的人员和资源可以参与多个服务领域,很难对此进行摊派共享成本。然而,认识和尝试去确定共享服务的成本又是非常重要的。

2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市场机制的构建

2.1 构建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在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中引进市场机制是由非文献资源共享的特性决定的。图书馆的准公共物品性要求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考虑其经济性。我们在进行资源共享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其特点。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把握非文献资源共享的经济性特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解决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正确定义其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在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中引进市场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2.1.1 可以引导合理的非文献资源共享

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如果只主张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而没考虑到资源共享还包括非文献方面的共享,将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基础。事实上,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图书馆合作中,对于非文献资源的共享缺乏市场引导性。图书馆的非文献资源共享是市场机制的具体实践的主要应用部分,它是伴随文献资源共享而产生的,包括人力资源共享等。

图书馆资源共享不会自动实现,一个合理的共享体系,不能建立在无私奉献的基础之上,也不能建立在外力强迫的基础之上,而要建立在合理的动力之上,这个合理的动力就是共享中的市场因素。对于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活动中本身就存在的经济因素,当然用市场机制进行引导和调节是最有效的。市场机制可以引导图书馆合作共享行为,使合作共享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政府行为。目前图书馆合作共享过程的主要推动力是两种:行政驱动与理想驱动,由这种原因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而并不牢固。通过市场机制的刺激,可以使图书馆主体根据自身情况及需要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2.1.2 可以培育正确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理念

在具体的文献资源共享中,人们通常认为影响共享的主要障碍在于各馆实力不一(主要是文献资源的拥有量)而引发的在技术、资金、观念等方面的障碍[8],没看到障碍的本质。影响目前资源共享与各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的“势差”事实上并没有多大关系。文献资源的可复制性表明,当另一个图书馆共享它时,对原资源的拥有者来说并没有损失。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伴之文献资源共享而产生的非文献资源共享缺乏市场引导性。图书馆合作中非文献资源共享将使一方在非文献资源的消耗增大,如资金、人力资源等,而共享组织中缺少对此方面的重视而忽视了对非文献资源方面的补偿,即忽视了非文献资源共享的经济性特点,进而影响合作图书馆的发展和共享的积极性。

因此,图书馆在合作中要重视文献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文献资派共享的存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主要应该是一种互惠性的而不是非互惠性,这种互惠性的共享要求在共享的过程中引进市场机制来平衡共享主体的利益,才能促进这种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持久的存在。

2.1.3 可以保障非文献资源共享的有效实现

资源共享需要相应的财力作为支撑,目前对于许多共享体系(组织)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共享合作关系建立后,维持这个体系正常运作的后续资金。引入市场机制可以保证图书馆合作资源共享的后续运行资金,以经济为纽带,可以平衡利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组织的结构更稳定,目标更明确,使其关系基础更加符合利益的要求。在非文献资源共享顺利进行的情况下,才能使文献资源共享得到支持,才能相互之间提供增值服务(如合作参考咨询服务)。非文献资源共享中通过市场机制可以补偿合作伙伴消耗的非文献资源,保障其共享的积极性。就目前而言,需要在合作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平衡组织内各成员的利益。

图书馆资源共享需要政府、图书馆主体的内在需要、市场机制来保障。政府在资源共享中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资金、法律、政策等)来为资源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图书馆主体是非文献资源共享的原力,市场机制在非文献资源共享中起着引导、平衡的作用。只有在这三者共同作用下,非文献资源乃至文献资源共享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才能保证其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2.2 市场机制构建的内容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市场机制,也就是市场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应该包括:非文献资源共享的成本核算、共享的价格模式以及资金的补偿机制等。

成本核算是构建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市场机制的首要条件。市场机制的形成是建立在价值理论之上的,成本的计算是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成本的经济化需要,成本核算存在于合作共享的发展及实际管理中,市场机制首先要求对共享的成本进行核算,确定如何在协同服务中共同承担成本。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进行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有利于正确引导图书馆进行合作,使合作共享中的权利、责任更加明确,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文献传递的经济补偿计算与进行,也可以避免图书馆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让已有系统发挥最大可能的作用,并可对信息资源的产业链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与服务的成本进行分析。目前国内文献传递及收费标准各异,且收费普遍偏高[9],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市场的力量对成本进行核算,更能统一收费标准,使服务费用更合理。通过成本核算还可以为合作经费的获得提供事实依据,为合作中的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在具体合作中,主要是对人力资源共享、硬件设备共享等非文献资源方面的因素导入市场机制,加强其共享的成本研究。

非文献资源共享的价格模式,也就是共享服务的定价,直接影响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之间的资金补偿。定价应分两个层次,一种是价格,是共享成本的体现,依据成本—效益来定价;但是在共享活动中,价格并不能完全是交换价值或成本直接的货币体现,定价更应该注重合作伙伴的承受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等)等方面的因素。定价的目的在于合作者共同分担合作成本,非文献资源共享的价格模式,应该是资源共享的一种激励和补偿措施。

资金补偿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利益平衡方法。对非文献资源共享通过经济补偿,有利于协调合作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资金补偿机制不只是共享组织内部相互之间的补偿,更要争取政府和社会对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的补偿。

共享的市场机制还包括市场主体、交换关系的确立等其它内容。

3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市场机制的应用

图书馆之间实现合作共享的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的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中,市场机制应有一定的应用原则及范围。在兼顾公平与效率,遵守一般的市场规则的同时,图书馆在非文献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市场机制应该满足以下原则:

(1)非盈利原则,这是由图书馆的公共属性决定的。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与以盈利为目的单纯的商业行为是不同的,与图书馆的公益性不符,也与图书馆作为一种保障体制(保障社会信息获取自由)的身份不符;也不能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因此,非文献资源共享的市场行为只能是一种非盈利的活动。这将有效地保护用户(图书馆和终端用户)的利益,维护图书馆的“公共性”品德。非盈利性与市场机制并不冲突,非盈利的概念并不是不要钱,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非文献资源共享的市场机制只能在图书馆之间进行,而不适合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在应用过程中不能把非文献资源共享的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

(2)引导性原则。完全的社会化和商业化都会导致市场失灵,我们倡导在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中引入市场机制,并不是让市场机制主导资源共享的一切,而是为了转变我们的观念,在共享过程中适当地采用市场机制这一通用的工具。市场机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有效地引导合作共享,可以促进图书馆进行特色化建设,使自己与其它馆能达到利益上的互需互利;另一方面,如果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只是单纯的经济行为,那将不利于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决定的。大部图书馆没有特色,尤其是一些小馆,合作共享的主要目的是双方有利可图(互惠交换),单纯的市场机制,这些小馆将很可能被排除在合作共享的门槛之外,这样会产生马太效应,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情况,使图书馆事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这也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本意不合。因此,市场机制只能作为资源共享的引导机制。引导性原则还可以使图书馆资源共享中采用双轨制,社会化和商业化共同主导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也就是说对图书馆这种准公共产品,一方面争取政府的基础建设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来优化自身的竞争力。

收稿日期:2006-09-12

标签:;  ;  ;  

图书馆非文献资源共享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