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对策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中的三大教学难点
1.课程改革的阻力。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
2.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必须改革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管理制度,但真正改革起来却要受到现行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旧的教育观念与现实中“功利”思想的阻挠,必须解决具体实施可操作性困难,能否得到社会认可与支持等难题。比如如何进行高考制度改革;如何改变社会上以能否上大学来评价学校、老师、教育的观念问题。
3.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备受思想品德教师的关注,纷纷在高中品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但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传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确立课题,如何正确处理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的关系等问题却成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实际教学中的障碍,所以说如何开好“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程已成为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
(二)课程改革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三大误区
1.重视“学”而忽视“教”。课改提出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变教本为学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强教学互动,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但容易产生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误区。
2.重视“能与情”而忽视“知”。课改提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向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强调教学以引导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核心,培养能力是关键,但不是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是基础,没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是一句空话,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强调“主动”学习而“放任”学习。课改提出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推进新课改对策
(一)推进新课改要转变两种教育观念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创新是新课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传统,打破条条框框,以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其次,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
2.转变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是保障。实现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与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和谐。
(二)推进新课改要把握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的前提条件。(1)优化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2)优化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树立高深的智者形象。(3)优化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树立高雅的美感形象。
2.提高教学内部环节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的根本途径。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统一。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扬群众路线,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各种活动,做好课堂组织动员工作;布置任务,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提供舞台,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励评价,强化学生进步的动力等。第二,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解放学生被长期传统教学抑制的个性,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要营造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富有创新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求得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第三,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和谐统一。通过积极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活动量,并努力向课外延伸,积极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来形成知识和掌握技能,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三观”,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要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指导学生确立恰当的课题,针对课题难以确定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思品学科的学习热点以及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课题。二是要正确处理思品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关系,重视学习过程评价。思品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课程关系,教学中必须摆正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探索的位置,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对思品科知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思品教师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评价方法。
3.改善教学的外围环境条件,促进新课改顺利推进——推进的重要环节。
(1)教育体系的各要素之间要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最好的办法。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不仅是与问题学生沟通,要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允许学生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爱学生,更要尊重学生。同时,在这样和谐沟通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在表面上尊重教师,而且还能够从内心深处热爱教师。
(2)教学评价: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克服课改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将评价看作是一个系统,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到广泛的收集各种资料,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高中思品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把他们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同时让他们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不仅带给他们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知识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活学活用,还完成了对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培养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了思品课的启发性、主动性和感受性。
(3)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把学生放在动态的变化中、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的一种动态的可持续的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