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论文_刘绪彬

运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论文_刘绪彬

刘绪彬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二中医医院 1511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应用补肾与壮骨舒筋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4.3%,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肾壮骨舒筋汤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医肾主骨理论;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

膝骨性关节炎,又被称为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增生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属于“骨痹”的范畴。膝骨性关节的临床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有退行性的改变,进而逐渐诱发新骨出现增生,此类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见,在骨科中属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本研究在刘柏龄教授的“治肾亦即治骨”与“肾主骨”理论的指导下,旨在观察并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X 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关节面有不规则情况,关节的间隙变窄,而软骨下骨质出现硬化,边缘唇样出现增生,且有骨赘形成。将70例患者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中男性为40例,女性为30例,年龄为44~82岁,平均年龄为52.5岁,病程为3 个月—12 年,平均病程为5.5年;对照组中男性为41例,女性为29例,年龄为45~ 80岁,平均年龄为51.8岁,病程为2个月—13 年,平均病程为6.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临床资料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原则

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是虚损和劳损。刘柏龄教授指出,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肾虚和血瘀,所以治疗时应以“肾主骨”为理论指导基础。应该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治疗时应以滋补肝肾为主,辅之以活血化瘀以及调理脾胃。

1.2.1.1肝肾亏虚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关节处隐隐作痛,且腰膝酸软,行动不便,有时可伴有耳鸣、头晕、舌红且苔薄、白,且脉细数。该症状的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和强筋壮骨。

1.2.1.2脾肾阳虚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重着,伴有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天气变化之季疼痛会加重,怕凉和晨僵,得热则痛减;舌淡且苔薄白,此外,脉沉且细弱,或沉涩。治疗原则:温补脾肾和强健筋骨。

1.2.1.3外伤血瘀

患者关节出现变形,行动不便,关节处有刺痛,且痛有定处;面色暗淡,双唇青紫,且舌有暗红或瘀斑,脉象沉涩。该症状的治疗原则:补肾活血和通经散结以及舒筋壮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治疗方法

1.2.2.1观察组患者应用补肾壮骨舒筋汤进行治疗

补肾壮骨舒筋汤的药物成分为:淫羊藿为20g、鹿角片(需先煎半小时)为25g、熟地为25g、骨碎补为15g、川续断为15g、土鳖虫为10g、五加皮为15g、蜈蚣需2 条、白芍为15g、延胡索为15g、广陈皮为10g、生甘草则为10g。

药物成分及剂量需随证定加减:以肝肾亏虚症状为主的,增加炙龟甲和黄精,也可以减少鹿角片和淫羊藿的药量;以脾肾阳虚症状为主的,加巴戟天和补骨脂;以外伤血瘀症状为主的,加炙乳香和炙没药以及延胡索;以痛甚瘀肿为主要症状的,加三棱和莪术;以肢体重着及挟湿或者瘀肿为主要症状的,加薏苡仁和防己以及炮山甲;局部有热症的,则加黄柏和虎杖。

服用方法:1日共1剂,分2次水煎服用,1个疗程为6周。

1.2.2.2对照组患者口服壮骨关节丸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口服壮骨关节丸进行治疗,1日共2次,每次药量为6g,1个疗程为6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患者精神状态良好;(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有显著的好转,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明显的恢复;(3)有效: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有所好转;(4)无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均无好转。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所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4.3%,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呕吐等症状,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后,症状缓解。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学属于“骨痹”的范畴,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痹者,闭也”,即为不通之意,是由于气血运行发生郁滞,从而致使人体功能发生紊乱;此外,气血郁滞后,局部会有疼痛或感觉迟钝,行动比例,出现挛缩等症状。

自《黄帝内经》以来,中医认为痹症主要为体虚邪实所致。外邪入侵,并流注关节,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膝骨性关节炎[1]。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骨痹是痹证中的特殊症型,发病机制较为独特,有研究者将骨痹的病因归纳为两点:一为因虚致病,二则为因损而致病[2]。人至中年,肝肾功能逐渐衰退,养筋、生髓及健骨的功能也日益减退,所以气机易闭阻不畅,而筋骨也逐渐失养,所以日久便易成骨痹。古医书有言,“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中医临床研究认为,素体和脉络一旦空虚,外邪便会乘虚而入,这也是最根本的发病原因;因损致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肌肉及筋骨长期无法得到修养,局部气血便会耗散而失养,引起气虚血滞,从而诱发关节疾病。中医研究认为,久行则伤筋,久立则伤骨,久坐则伤肉[3]。筋骨长期受到损伤,可累及肝肾等功能,而肝主筋且肾主骨,如果肝肾的精血不足,则筋骨便会失养,所以韧带就会松弛、无力。

刘柏龄教授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诱因有肝肾功能衰退,因长期劳损致使气血瘀滞,并阻于经脉,而筋骨失养,日久便成此病。所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应以补益肝肾为主,辅之以活血化瘀。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补肾壮骨舒筋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壮骨关节丸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4.3%,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在刘柏龄教授的“治肾亦即治骨”与“肾主骨”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补肾壮骨舒筋汤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强,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丹奇.运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5):63-64.

[2]陈瑞斌.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36-36.

[3]贺智昌,石玉霞.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2,(z1):7-8.

论文作者:刘绪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运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论文_刘绪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