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湖北武汉 430200)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07-02
认知行为干预是指在认知影响情绪及行为的假设下,通过建立正确认知行为方式纠正干预对象不好的认知及行为,提高其依从性,是一种心理干预的方法[1]。青少年目前是正畸治疗的重要人群,由于受生长环境及年龄的影响,常有焦虑、羞涩及抵抗等不良心理,这会严重影响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对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正畸青少年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干预组58例,年龄范围为12~16岁,平均年龄为(13.8±2.9)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对照组58例,年龄范围为11~16岁,平均年龄为(12.6±3.2)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本次研究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包括:(1)青少年患者,年龄在11~16周岁;(2)无继发性的颌骨畸形患者;(3)智力正常,语言表达能力良好;(4)无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2]。排除标准:(1)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检查不完善的患者;(2)排除之前做过正畸治疗的患者[3]。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参与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积极配合。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正畸治疗,干预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配合正畸治疗。所有参与的患者均由同一正畸医生进行正畸治疗,同专门的护士进行统一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的保持及正畸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干预组患者安排一名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每次时间约为30分钟,干预次数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一般6次左右,严重者适当增加次数,旨在改变患者不良习惯,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心理[4]。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包括:(1)通过问卷及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确定患者目前主要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2)针对大多数患者有的共性问题,采取集中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影像、图片等多种方式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依从性,同时提供一个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3)针对患者的个性化问题,进行单独的干预治疗。(4)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来源,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5)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克服紧张、羞耻等心理,指导患者调整情绪的方法,帮助患者学会放松、克服不良情绪[5]。
1.3 评估指标
主要包括口腔的卫生状况、矫治时间≤15个月的比例、放弃治疗的比例、托槽脱落总数等。其中口腔卫生状况主要采用支抗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评估,最大值为最终记录结果,SBI为0或1表示良好,其他的均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托槽脱落总数比较
结果发现:干预组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率为89.7%,对照组为62.1%,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托槽脱落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很大比例是独生子女,父母较容易溺爱,易形成自尊心过强、任性、抗挫折能力弱等缺点,正畸治疗的各种操作容易引起青少年反感,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难以遵循医嘱,不积极配合,从而严重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研究证明,正畸治疗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及时复诊,佩戴正畸的附件,正畸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很大关系[6]。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是暗示学习技术、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潜意识的行为原理、认知心理学等的综合,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供有效的疏导及宣教,帮助患者重新认识,从而达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认知行为干预,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及时改正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分析比较,认为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更好地坚持配合治疗,有效保持口腔的卫生,缩短矫治时间,减少放弃治疗比例,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丁芳,吕亚林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768-772.
[2]李炎钊,黄念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青少年正畸疗效的影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2):160-162.
[3]王冬梅.认知干预对正畸保持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4):691-693.
[4]夏春鹏,李克义等.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成人正畸患者焦虑水平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9):797-800.
[5]张振华,张晓惠.认知行为干预对种植牙患者幸福感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2):263-264.
[6]郑茜,张利华等.不同心理干预对不同人格患者正畸疼痛的缓解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1):91-96.
论文作者:胡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正畸论文; 口腔论文; 青少年论文; 卫生论文; 方法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