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康复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MOAS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效的抑制了其冲动行为,提高了认知能力水平,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为患者兼有抑郁及轻度躁狂症状的慢性精神疾病,因患者在躁狂发作前期伴有轻微、短暂的抑郁症状发作,在诊断及治疗中极易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漏诊率较高,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疾病易反复性发作,增加了诱发躁狂症发作几率。对此本文主要就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汇总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在我院开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患者6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制定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及躁狂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者贝拉-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后总分高于18分;均经外显冲动行为量表评分后结果高于4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了有严重自杀倾向患者;躯体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或者过敏患者。以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为(37.5±3.4)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8±2.1)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6.5±3.1)岁,病程为0.5-5年,平均病程为(2.8±1.8)年。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一)护理评估,环境因素有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性社会生活事件、性格等,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获取完整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的刺激性因素进行收集和了解,并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发病时症状表现。(二)环境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周围环境因素极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变化,由此应重视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统一的暖色调风格,室内设备应简单,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保持较好的采光及通风。实施患者的集中管理,避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因极端情绪发生生命危险;对于躁狂发作患者应单独安排病房进行看护。叮嘱患者家属看望时,将身上携带的危险物品放置护士站管理处,并检查其携带的随身物品,在患者家属看望完毕后对病房实施检查,以免有危险物品如道具、绳索等在室内遗留[1]。(三)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开展应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及诱发疾病产生的不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有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情绪低落并有自责自罪感表现时,护理人员应站立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护理中为患者带来精神及躯体上的痛苦。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存在自杀动机的患者,并全程进行陪同。在护理工作中培养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充分的鼓励、支持、表扬激励患者,让其更加自愿的作出相关的改变,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痛苦感受,并指导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抑郁(SDS)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SDS评分及MOA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冲动行为越低;MMSE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属性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DS评分、MMSE评分及MOAS评分),采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MOA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高于参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SDS评分、MOAS评分及MMSE评分(分)
3 讨论
情绪障碍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在病情程度严重时会引发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患者因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会有不良行为的发生,情绪方面多表现出焦虑、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强迫等问题。临床表现有持续性的高涨或者低落的情绪体现,患者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一般采用多采用常规药物控制及情感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DS评分及MO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较之普通护理,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通过在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工作中考虑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极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以环境护理、安全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护理,确保了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注重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通过与家属配合给予充分的鼓励、赞扬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情绪的稳定,并减少治疗期间对患者带来的躯体及精神方面的刺激,有利于维持情绪的稳定化,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随时调整护理工作计划,有效的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
综合上述,在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获取理想的护理成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冲动行为,并在提升认知功能方面有意义的作用,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晓娟,严伟,刘德琼,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149-151.
[2]张莉,杨波,杨玉冰,等.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712-715.
[3]韩娜.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74-274.
论文作者:曾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障碍论文; 情感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躁狂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