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罗,杰

涟源市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1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的30例中青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维持时间延长、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DeMeester评分、卧位pH<4时间比率等指标水平。结果:食管测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除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比较无明显差异以外,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远端收缩积分、蠕动波传导速度、蠕动波持续时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二十四小时pH监测结果比较亦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明显降低,导致了患者的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更加低下,存在较严重的酸暴露,导致了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增高。

关键词: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消化系动力障碍而发病,并主要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临床表明,近年来,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断增多,掌握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积极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进一步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本文收集我院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同期的30例中青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61岁-79岁,平均年龄(70.42±4.26)岁,经胃镜检查显示有12例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另外18例为反流性食管炎;另选同期的30例中青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6岁-53岁,平均年龄(38.44±4.34)岁,经胃镜检查显示有13例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另外17例为反流性食管炎。两组患者性别及胃食管反流病类别构成比例方面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和二十四小时pH监测,其中,食管测压操作为:叮嘱患者预先 停服胃肠动力药、抑酸药及抗抑郁药、钙通道阻滞剂等会对胃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并至少停服一周以上;检查时将测压导管经鼻腔插入,共计收集患者十次湿咽,每次咽水五毫升,两次吞咽间隔时间应在三十秒以上,记录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远端收缩积分、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蠕动波持续时间;二十四小时pH监测方法为:在完成食管测压滞后将电极导管置于LES上方五厘米处,患者能够进行饮食及其它正常活动,但不可摄入饮料并需要禁食酸性食物,二十四小时之后通过计算分析其监测结果,检测项目主要包括酸反流的总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反流超过五分钟的次数、卧位pH低于四的比率、总计pH低于四的比率、立位pH低于四的比率。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食管测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除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比较无明显差异以外,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远端收缩积分、蠕动波传导速度、蠕动波持续时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的二十四小时pH监测结果比较亦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大部分研究均一致认定该病为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系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不适、烧心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而通过对患者胃镜检查后往往没有发现食道黏膜损害,通过对患者实施食管测压检查可见明显的食道蠕动功能障碍[2]。本文中的大部分患者食管测压检查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道蠕动功能障碍,与临床报道结论相符[3]。

而随着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升高,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某研究表明,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食管酸清除时间延长、频繁的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对于最主要的功能性抗反流屏障-食管下括约肌,该组织对于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一旦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过低便会引起十二指肠和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并进一步导致食管黏膜受到损伤,并引发患者出现相应的症状。同时,在正常情况下,反流入食管的十二指肠和胃内容物的清除主要依靠食管体部的有效蠕动方式,一旦患者出现食管蠕动功能障碍时便无法有效清除内容物,并进一步导致食管黏膜的胆汁和酸长时间暴露,最终导食管黏膜损伤加重[5]。

由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体部无效吞咽比例升高,并产生了复合波,降低了其蠕动功能,因此会表现出波幅及传导速度降低的现象,本文研究结果与这一结论相符。同时,通过数据表1发现,研究组患者蠕动功能参数蠕动波维持时间、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了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蠕动功能显著降低,且患者的酸廓清能力也相应的减弱;二十四小时pH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了解食管黏膜酸反流的程度,而年龄则是食管黏膜酸反流的程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鞠贞会[6]等通过试验表明,老年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食管酸暴露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本次数据表2的结果与以上结论相符,表明了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明显胃食管反流现象。

综上所述,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明显降低,导致了患者的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更加低下,存在较严重的酸暴露,导致了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增高。

参考文献:

[1]张晖,李宝纯.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心理、行为干预治疗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24-3325.

[2]刘建国.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2(17):34-34,36.

[3]裴艳香,尚占民,郝建宇等.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及酸暴露特点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3(7):515-518.

[4]邹多武,张玲.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特点与诊治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2):65-66.

[5]王安安,李黎.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05(2):148-151.

[6]鞠贞会,李军鹏,梁君等.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封3.

论文作者:罗,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