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管理常见的法律问题及防范论文_周鹏涛

精神科护理管理常见的法律问题及防范论文_周鹏涛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绍兴市 312000

摘要:目的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在尽职工作的同时,强化法律意识,减少或杜绝医患纠纷。方法 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结果 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维护病人的安全和权益。结论 大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加强医德执法教育,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加强病房管理,能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学科学知识和法律观念的逐渐普及,病人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诉诸于法律。因此,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要认真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做到执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法律,确保护理行为安全。强化安全护理,使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安全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依照法律开展护理工作,从而减少医疗法律纠纷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精神科;法律;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是一门特殊的护理专业,精神科护士不仅要具备精神病学和一般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精神科护士心理素质的要求比一般护士要求更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要更丰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精神科护士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1 精神科护理工作现状

目前,精神科病房的条件较差,设施陈旧,缺少现代化的安全监护系统。对病人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大多数病人无陪护,对吵闹不合作者安置于重点监护病房,由护士提供多方面的护理。由于精神病人缺乏辨认控制能力,住院期间因病情发作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自杀、伤人、猝死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所以,护士普遍感到精神科工作繁杂,风险压力大,责任心强。而家属对医院提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病人在住院期间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但其缺乏对精神病院管理和运作模式的了解,缺乏对精神病病情特殊性的认识,所以,一旦发生意外都将责任归于医院,导致医患纠纷[1]。

2、精神科护理常见的法律问题

2.1 损害病人健康权:大部分精神病病人缺乏自知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理性的判断,加之精神病病人的反应迟钝,主诉不准确,如果护士不认真履行职责,使护理与治疗措施不能及时正确落实,这实质上是损害了病人的生命健康权。

2.2 侵害病人隐私权:由于诊断、治疗护理的需要,病人会将一些个人的隐私,如家庭、个人的挫折与不幸,恋爱婚姻生活,包括身体缺陷、不正常的性心理、生活资料等和盘托出,这是对医务人员的特殊信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护理人员未保守秘密,将病人的隐私和秘密不经意泄露或当作笑料传播和扩散,导致侵害病人隐私权.

2.3 忽视病人安全权:精神病病人是一特殊的群体。精神科病房,常有意外情况发生,若护士对病人的反常行为不采取防范措施或防范措施不当,而造成病人逃跑、自伤、自缢及肢体损伤等现象发生,致使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

2.4 侵害病人人身权:对可能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精神病人需要使用保护性约束或隔离措施是必要的。如果因病人顶撞了护士或病态行为使护士遭受了言语性伤害,便将病人约束起来以示惩罚,这是严重的侵权行为。

3、防范措施

3.1 强化法律意识:护士要学法、懂法、在护理操作工作中守法。

只有医疗护理行为不违背法律法规,日后发生医疗纠纷才有法律基础可依。护士必须熟知病人的权利,让病人充分了解发生在其身上的医疗行为的真相,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从而减少纠纷。

3.2 尽谨慎注意义务:抗精神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会出现强弱不等的不良反应,护士应尽量加以详细说明。对于严重精神障碍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应在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各种诊疗护理措施。

3.3 严格掌握约束病人原则:一是有利于病人;二是不伤害病人;三是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约束的目的是保护病人,预防其对社会及自身产生危害。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征得法定监护人同意。在约束过程中,要慎重,要以安全为前提,应体现人性化服务原则。

3.4 尊重精神病人人格: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为病人服务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同时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和某些过激的语言及行为,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感召他们,自觉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3.5 加强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病人安全,防范意外事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所以寻找一种既不损害病人自尊又能完成安全检查程序的方法,不失为当前精神科临床护理的一种更巧妙更为文明的检查手段。

3.6 慎重对待精神病病人: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它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人身自由[2]. 精神病人的住院方式与其他病人有所不同,国内住院的精神病人大部分是由家属送住院的。所以,我们要慎重。我们的做法是不再通过口头要求到病人家里接病人,对要求住院的病人要有具有监护能力的家属填写住院同意书,并检验身份证件。

总之,精神科护理必须转变观念,应自觉用法律法规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将其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学法懂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3]。

参考文献:

[1]谢国军,张良诚.精神科医患纠纷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5):385.

[2]何梅.依法防止护理纠纷[J].南方护理学报,2001,8(5):51

[3]肖扬.中国新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77:5682587.

作者简介:周鹏涛(1992.12-),男,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护士,研究方向:护理。

论文作者:周鹏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理管理常见的法律问题及防范论文_周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