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性论文,幼儿论文,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个体社会性发展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指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逐渐形成适应该社会的行为方式,履行该社会所期待的角色行为,发展自身社会性的过程,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符合该社会要求的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社会性发展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社会性发展的任务和内容不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了解与初步掌握社会规范,逐渐掌握社会生活技能,处理人际关系,发展自主性,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它是幼儿整个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幼教工作者已普遍树立起幼儿全面、整体发展观,过去那种偏智力轻社会性发展的做法已大大减少。于是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幼教领域的热门课题。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征和规律进行不断深入探索的同时,广大幼教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已清醒地认识到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的重要性。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含义及价值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其评价的范围可以是幼儿整个社会性发展的全貌,也可以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某个侧面,如幼儿的分享和互助行为、择友标准、道德判断、自我评价等问题。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它通过研究揭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年龄特征、发展趋势、个别差异以及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有利于教师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征和本班幼儿实际制订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目标,因材施教;还有利于家园结合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而其实践意义也是明显的。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评价内容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如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自尊心、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好胜心、自信心等、性别角色社会化等。
(二)情绪情感的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同情心、好奇心、兴趣等。
(三)社会交往的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分享、互助、解决冲突等)、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
(四)品德发展,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教师或评价人员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中获得评价资料的方法。由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其社会性行为上,因此观察法是幼儿社会性评价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特别适合幼儿教师通过日常教育活动搜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信息。例如教师可在幼儿的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里,观察幼儿的结伴关系、分享、互助行为、攻击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观察幼儿的社会行为可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选择相应的种类,其中,时间抽样法和事件抽样法是较常用的方法。前者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单位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或记分。如每天观察某些幼儿在30分钟游戏时间里分别有几次互助行为或攻击行为。后者是观察者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种或某类事件作为观察目标,在观察中等待该种事件的发生并仔细观察事件全过程的方法。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创造自然的观察环境和气氛。评价者不应干预和限制幼儿的活动,要尽量避免被幼儿发觉评价者的观察意图,以防止幼儿出现紧张及其它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保持观察结果的真实性。
2.观察目的要明确。评价者应始终明确每次观察的任务和目的,要选择与观察目的有关的行为和重要事实进行记录。
3.观察记录要真实、精确,并且不能忽视当时引发幼儿行为的环境、条件等变量。
4.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往往因环境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要注意避免由偶发行为得出结论。
观察法的优点是得到的材料比较真实,但由于没有控制条件,有时并不能完成观察任务。
(二)情景测验法
情景测验法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如为研究幼儿的分享行为,教师故意安排几组玩具有限的主题游戏,然后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分享行为。此外,还可以用语言或图片等方式向幼儿提供问题情景,让幼儿判断或解答。研究者在使用情景测验法时应注意:
1.应尽量使幼儿处于自然状态,以求得评价资料的真实性。
2.所设计的情景应尽量与幼儿的日常活动情景相似,应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3.设计和选择最适合于研究所需了解的幼儿某一方面发展的活动或问题情景。
情景测验法的优点是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结合,教师既可控制实验条件,幼儿又处于自然情景中,因而可以观察到幼儿的自然表现。但应注意幼儿在一定情景下的行为反应,不能完全作为幼儿在其它测验和生活情景中行为的精确预测。
(三)谈话法
谈话法是主试通过与幼儿面对面的交谈搜集幼儿社会性发展资料的方法。谈话可以是纯语言的,也可结合图片、图画故事等进行。如在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时,皮亚杰使用的“对偶故事法”和科尔伯格使用的“两难故事法”均是谈话法。又如为了查明幼儿心目中的“好孩子”标准,研究者可拟定这样的谈话内容:(1)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2)你认为谁是班里的好孩子?为什么?使用谈话法时应注意:
1.谈话应有明确的目的,且始终围绕目的进行。2.谈话内容在幼儿生活范围内,提问简单易懂。3.情景应自然,研究者态度应亲切自然,以避免幼儿情绪紧张。4.谈话记录应在谈话后追记或把录音机放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
谈话法的优点是能比较快捷地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某些难以表现出来的认识同题,为全面评价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丰富资料。
(四)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由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向幼儿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请他们提供关于幼儿在家庭中社会性表现的书面材料的方法。由于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表现,而家庭又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没有掩饰,因此,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者必须有家长的配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时应注意:
1.向家长说明问卷意图,消除家长顾虑,以最大限度地得到真实信息。2.问卷内容应紧紧围绕研究目的,提问应简明易懂。3.回答的方式力求简便,目的在于既不增加家长负担,又便于统计。
问卷调查法由于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评价信息,其问卷内容可较广泛涉及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因而可作为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参考。但在分析时要注意排除部分家长因素质不高,不能正确理解所提问题而导致的不正确回答。
(五)社交测量法
社交测量法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测量人际交往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了解某一团体内的人际交往状况、结构以及各成员在该团体中的地位。这种方法有多种不同形式,如提名法、猜人测验、社会关系量表等。据研究,适用于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社交测量法主要有:
1.提名法。提名法是社交测量法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法是让每一被试根据某种标准(如最喜欢和谁做好朋友或最不喜欢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从同伴团体中选出若干名成员(一般为3—5名)。标准可以是正反两方面,最后对提名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幼儿班集体的社交结构。同时,还需要对幼儿的择友标准进行分析,以查明不同年龄班幼儿择友标准的变化。用提名法获得的分数包括同伴接受分和同伴拒绝分,同伴接受分越高,说明在同伴关系中的地位越高;同伴拒绝分越高,则说明在同伴中地位越低。
2.配对比较法。此方法指向被试提出某种标准,并将同伴配对呈现在被试面前(可以是名字或照片),让被试对每一对同伴作出比较和选挥。指导语为:“这两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和谁玩?为什么?”标准同样可以是反面的。经过配对比较后,可计算出某一儿童被接受和被拒绝的次数分数。该方法的优点是团体中每个儿童均有机会获得比较。缺点是费时长。
3.同伴评定法。同伴评定法是指通过较直观的方法,让幼儿对同伴的被欢迎和被拒绝程度作出评价。具体操作方法是:事先准备好三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面贴上代表不同表情的脸谱(快乐的、中性的、悲伤的),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分数,如1、2、3分。 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一般的朋友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内,最后统计出每个幼儿在班集体中受欢迎和被拒绝的分数。此方法的优点是花费时间少,幼儿感兴趣,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每个幼儿在集体中的地位,缺点是易忽视了解幼儿择友的标准,运用时应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社交测量法的优点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多的幼儿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情况的信息,了解到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社会结构和择友标准的发展特征,为教师的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如对那些处于班集体中较边缘地带的幼儿,教师应引起重视并及时了解原因,找出对策,使其尽快回到班集体的怀抱中。同时,由于幼儿之间接触较频繁,相互观察了解机会多,每个幼儿都参与评价与被评价,因而得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从而避免由于受成人观点的影响而造成的主观偏见。但在使用此方法时必须注意,社交测量法只能提供儿童被同伴接受和拒绝的信息,而不能解释其它因果关系。还由于幼儿年龄小,在作判断时易受情景或某一特定事件的影响,因此在作分析和结论时,还应与其它研究方法相结合。
综合以上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法,不难发现各有其自己的特点,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必要时,应多种方法同时使用,以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此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还应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征进行。
标签:幼儿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