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魅力_慈善论文

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魅力_慈善论文

慈善组织应如何提高感召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感召力论文,慈善论文,应如何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今天的国人而言,真正了解慈善、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人并不多,因为老年人经历过以往数十年对慈善与慈善活动的批判和禁锢,而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更未真正受到过慈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慈善事业在我国仍是一项新生事物。

慈善事业以民营的慈善机构为组织基础。慈善组织要使其举办的项目活动赢得广泛的社会反响、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慈善组织如何提高自身的感召力,是影响其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近期的一次“大学生社会捐赠行为调查”分析,笔者就慈善组织应如何提高感召力提出建议。

调查:从大学生对慈善组织的认知看慈善组织及其影响

现阶段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他们对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认知能够反映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同时可以对慈善组织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此次“大学生社会捐赠行为调查”,采用结构性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十所高校的大学生(含研究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050份,收回问卷1810份,有效问卷1707份、有效率94.36%。其中就大学生对慈善组织的认知程度作了解,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对慈善组织的了解程度、对慈善组织举办的慈善公益活动的了解程度,以及毕业后是否愿意到慈善组织工作或参与其活动。通过对这三方面考察分析,可以从目前大学生对慈善组织及其项目活动的认知程度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并发现值得政府部门、慈善组织注意的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1、对民政系统的福利机构误认为是慈善组织

在被调查者中,有1085人能够答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慈善组织的名称,占被调查者的63.56%,但其中有一部分人错将民政系统的孤儿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认作慈善组织,占6%左右;其余622人未作答、记不清或不知道,占36.44%。这说明慈善组织在我国的公众认知度还较低,人们对我国的慈善组织还不怎么了解,而民政系统的福利机构由于其自身的福利性质,它们举办的相关社会事务被人们误以为是慈善事业。

2、慈善项目的知名度高于组织本身的知名度

调查统计显示,最为人熟悉的慈善组织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528人,30.93%),其次是红十字会(435人,25.48%),第三位被认知的是中华慈善总会(201人,18.53%)。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人们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认识,多是以“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的名义认知(占91.86%),慈善组织本身的公共认知度并不及这些慈善项目的认知度。这源于人们虽然对慈善和慈善事业不甚了解却依然乐于捐献、乐于助人的天性,这表明了我们的民族还是保留着同情弱者、济世为怀的传统美德。但这对于慈善组织本身却是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

3、特殊事件能够为慈善组织发挥作用和自我宣传提供重要机会

因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影响,调查的实施与原计划相比有了较大变动,尤其是对广东中山大学的调查。在中山大学的调查是最后进行的,由于这部分调查在非典型肺炎被控制住之后的平抑期(2003年5月)内完成,因而红十字会更为普遍地被认知(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知),与3-4月在其他地区高校调查中的情况(仅17.3%的被调查者认知红十字会)有所不同,这与该机构在此次疾疫灾难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做宣传有关。

可见,特殊事件是慈善组织发挥作用的契机,事件宣传对慈善组织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对此结论,回顾历史也可以找到实例证明。如1998年长江洪灾期间和灾后,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团体在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地掀起全国性的赈灾募捐高潮,全国共计接受各种捐献(包括款、物)70多亿元,它对于赈济灾民、帮助灾区迅速恢复生活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慈善组织本身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4、慈善组织缺位、机构公信度不足

在对不参与社会捐赠原因的调查中,除了48.35%的人认为不参与社会捐赠是因为自身“无经济能力”,48.94%的人认为没有找到合适途径或对组织捐赠者不信任,即社会捐赠组织机构缺位、机构公信度缺失,这两个因素构成了大学生不参与社会捐赠的最主要因素。与不参与社会捐赠的原因相对应的,34.98%的被调查者认为“捐赠组织者的公信度”是影响社会捐赠行为的主要因素。由此表明,经济能力和强大的慈善组织是社会捐赠参与程度提高的关键。而且,由于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后一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就业后,经济能力问题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此时,提高社会捐赠参与率的关键就是提高慈善组织的活跃程度和公信度。这对于我国的慈善公益机构,不能不说是一个启示。

5、慈善组织的活动影响力不足

在作答的1680个被调查者中,63.21%的人表示对慈善公益机构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其中较为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只占3.15%。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慈善组织的了解还只停留在很粗浅的程度,慈善组织及其活动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不足。

6、慈善组织吸引大学生加盟的程度有限

被问及毕业后是否愿意到慈善组织工作或参与其活动时,作答的被调查者中表示愿意到慈善组织工作的仅占34.06%,不愿意者占11.83%,而大多数人即其余54.11%的人回答“视具体情况而定”,即持观望态度,这应该主要是近年来不甚良好的就业形势、慈善组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大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传统观念——不乐于到自己所不熟悉的慈善公益机构工作——的影响。

建议:慈善组织应如何提高知名度和感召力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慈善组织的振兴,在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众认知度低、慈善事业尚属新生事物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是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此次“大学生社会捐赠行为调查”所反映出的以上几点,笔者就如何提高我国慈善组织知名度和感召力有如下建议:

1、从知名的慈善项目出发提高慈善组织自身知名度,从而提高其感召力

与知名企业依托知名品牌推广新产品的逻辑相反,拥有知名项目的慈善组织可以利用其知名项目进行宣传,以推广成功的“品牌项目”的知名度提升机构自身的知名度,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希望工程”、中华慈善总会以“烛光工程”做机构宣传。

2、重视事件宣传,提高慈善组织的知名度

调查过程反映出的特殊事件提高慈善组织知名度的现象,给我国慈善组织以启示:重视特殊事件宣传,在特定的事件中充分发挥机构所能,如红十字会在非典型肺炎疾疫之灾中发挥强大的医疗救助功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从而使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3、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规范建设,提高自身的公信度

无论项目开展多少、推进快慢,慈善组织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加强自身的规范和建设,这是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则。组织机构自身不规范、自律,就无法赢得公众的信赖,而公众的信赖又是慈善组织赖以存在、发展的社会基础。因而,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度,要从自身的规范和建设出发。

4、通过提高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公信度,提高其举办项目活动的影响力、提高组织自身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作为一项道德工程,作为一项需要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民营公益事业,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公信度从来就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没有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度,就难以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其举办的慈善活动,其慈善项目的影响更难以扩大、达不到本应有的效果。只有提高了组织的知名度和公信度,才能提高其举办项目活动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若慈善组织能够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使其成员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满足感,就能更大程度地吸引大学生加盟。

5、更为积极、广泛地举办慈善项目

只有更为积极、广泛地举办各类慈善项目,才能够使慈善活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调查中显示,48.94%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找到合适途径或对组织捐赠者不信任是不参与社会捐赠的原因,由此可见社会捐赠组织机构即慈善组织缺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慈善事业以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为发展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好善乐施的传统美德之风日盛,慈善活动的潜在参与群体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已成为可能。慈善组织要立足这一时代背景,开发出更多适合我国的慈善项目,自行或联合推广慈善活动,改变慈善组织缺位的状况,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标签:;  ;  ;  

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魅力_慈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