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论文_蔡博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论文_蔡博

(江苏省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日—2016年3月18日予以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观察患者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数据为48.33%,其次是青霉素类(18.33%)、喹诺酮类(15.00%);在诸多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数据为53.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3.33%)。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以过敏居多,且头孢菌素类发生风险最大,临床应掌握用药特点,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性。

【关键词】 合理应用;不良反应;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95-02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此类药物在杀灭或抑制细菌的同时,也能够在细菌性感染预防方面发挥作用,其药物种类较多[1],效果不一,临床可见多种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合理应用药物对于疾病控制、耐药性预防以及不良反应减轻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抗菌药物诸多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合理运用。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取60例2015年3月20日—2016年3月18日于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均发生不良反应,且为单一用药,男女比例为26:34,平均年龄(50.31±3.40)岁,最大68岁,最小32岁。

1.2 方法

分析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抗菌药物类型以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的抗菌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结果可知,60例患者中,头孢菌素类29例,所占比例为48.33%(29/60),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唑林以及头孢他啶等。

喹诺酮类9例,概率为15.00%(9/60),包括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莫西沙星氯化钠和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等。

青霉素类11例,所占比例为18.33%(11/60),包括哌拉西林等。

氨基糖苷类药物1例,所占概率为1.67%(1/60),包括依替米星等。

多肽类3例,占5.00%(3/60),包括万古霉素等。

大环内脂类7例,概率为11.67%(7/60),包括阿奇霉素以及罗红霉素等。

显然,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青霉素类、喹诺酮类。

2.2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研究显示,在多种不良反应现象中,皮肤过敏概率为53.33%(32例),出现红斑、荨麻疹以及皮炎等主要表现;60例患者中8例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所占比例为13.33%(8/60),临床表现为血压增高、心律不齐等;消化系统反应出现14例,所占比例为23.33%(14/60),存在腹泻、呕吐、恶心等多种表现;神经系统反应4例,所占比例为6.67%(4/60),主要表现包括头痛、头晕等;呼吸系统反应6例,概率为10.00%(6/60),主要有气喘、呼吸困难表现;其他类型不良反应有2例,所占比例为3.33%(2/60),包括白细胞水平降低等。

分析发现,皮肤过敏是药物不良反应中发生概率最高的,其次为消化系统。

3.讨论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易与抗生素混淆,两者有重叠关系,后者主要是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所产生的能够对抗病原体的物质[2~3],包括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等;后者则指能够直接抑制、杀死衣原体、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通常分为抗真菌类、抗分支杆菌类、抗细菌类。抗菌药物不仅包括微生物分泌的抗生素,还包括人工合成药物。

在抗菌药物诸多不良反应中,常见的包括过敏、二重感染、毒性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呕吐、恶心)、特异性反应等。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会直接导致微生物数量及其微生物种类构成发生一定变化,直接引起菌群失调[4],进而诱发其他病症,临床发现,菌群失调可能会诱发癌症。青霉素类与结肠、胃及食管癌症均有一定关系,胆管癌的发生则与大环内酯类的大量使用有很大关系[5],氨基糖苷类的不当应用会直接引起乳腺癌发生风险增高。特定抗菌药物的反复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癌症,其中以肺癌、泌尿生殖道以及消化道疾病较为常见。抗菌药物作为消耗较大的药物,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药安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本文结果中,头孢菌素类在各类抗菌药物中所占比例最高,数据为48.33%,其次是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概率分别为18.33%、15.00%;在诸多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53.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3.33%)。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以过敏居多,且头孢菌素类发生风险最大,临床应掌握用药特点,实施合理联合用药,尽可能减轻药物剂量、用药时长等,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牟敏.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1-12.

[2]裴素菊,吴培秀.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2):60-61.

[3]窦明金,王金萍,黄桂华,等.微粒给药系统在抗菌药物剂型制作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41):96-99.

[4]张日山.抗生素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30):40-41.

[5]王阳,杜鹏程,齐庆涛,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5):148-148,154.

论文作者:蔡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论文_蔡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