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育工作论文,日常论文,高师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向学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标准,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呼唤着一大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面临着经济、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新形势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实而亟需解决的问题:高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如何适应21世纪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几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校德育体系的主体内容。即着重解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深层次的理论问题的政治理论课教育和着重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理论和思想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针对学生思想认识进行个别的、深入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各高校基本上根据国家教委规定,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系统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我国的现行政策,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为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注:国家教委学生司编《大学生管理基础知识》第85页。)由于它具有教育内容广泛、全面,教育对象多层次,教育形式多种多样等特点,其教育受环境影响较大而显得零散琐碎。因此各高校很难有较统一的管理模式,具体操作上也很难有相对规范的形式。而高等师范院校是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人民教师的摇篮,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在世纪之交加强高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对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
一、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过多的强调满足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 而不重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公共道德意识。
毫无疑问,根据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科学科学的,也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满足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教育效果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组织外出参观旅游,却不注意自觉保持风景区的环境卫生;组织班级联欢会却闹得周边不得安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所看到的某些腐败现象不加引导,而使其作为新闻到处传播;提倡自由竞争、个人奋斗,忽略倡导社会公德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等。不注意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势必对学生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学生形成习惯性的无社会公德行为,不利于学生将来的教书育人工作开展。
(二)用“以情感人”、 “教育为主”掩盖了校纪校规的严肃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感情上同受教育者沟通联系,打开其心灵窗口促成他们觉悟和进步,这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但在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受社会不良因素的侵扰,在对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理问题上,感情上的因素重于校纪校规的严肃性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高师学生违纪主要是旷课、考试作弊、破坏公物、酒后闹事、恋爱越轨、打架斗殴、偷窃等。对这些违纪行为的处理,各高校都有其严肃的处罚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出现因小集体的名誉,或有人说情,常以“教育为主”、“认识态度好”等为由而网开一面,无视校纪校规的严肃性。这种现象的经常出现,是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21世纪的中国,将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高度体现的时代,高师院校的培养对象更要身体力行,做社会主义法治体制的自觉拥护者和倡导者,没有必要的基础是不行的,因此,在当前高师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不能不对严肃校规校纪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对政工干部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高师院校的辅导员,大部分是从本校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中选留。在留用的过程中,各院校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选拔。但是一经留用,往往使用的多,培养的少。部分院校领导只要求辅导员能保持有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就行。甚至个别的领导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行。而辅导员本身,有的因投入繁忙的日常工作而忽略了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有的一留校就开始考虑今后的出路,着手准备报考研究生,重操本专业。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对基层政工干部素质提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所产生的。这样下去,高师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很难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
(四)部分教师只重“教书”,“育人”观念淡薄, 认为学生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的事。
“教书育人”的观念在高校中已形成共识,但如何全面“教书育人”仍是个难题。各高校在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难点时,经常请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学者、专家开设相应的思想教育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可见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在以学习专业知识课为主的第一课堂上,教师的立场、观点、政治态度,思想境界都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的形成。但是目前有的教师只重视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授工作,而忽视在“教书”的过程中也要“育人”,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政工干部的事,是辅导员的事。学生学习不认真,不遵守课堂纪律,科任教师不但不批评教育,反而责怪辅导员工作没做好,这些现象的出现,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政工干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二、加强高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文化教育时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一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点,从这个根本点出发,加强高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
当前高师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思想,真正使邓小平理论在高师院校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握高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就要把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高师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要认真组织邓小平教育思想学习讨论,指导学生学习理解邓小平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学生对邓小平教育思想能入耳入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坚定自己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对教育对象的素质培养。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德育系统的主体内容之一,在其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紧紧围绕培养出更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一主题,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泛性、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巩固和实践第一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广泛的了解现代社会急剧变化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严峻的挑战,使学生明确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要从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如政治素质教育必须同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起来;道德素质教育必须同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结合起来;知识素质教育必须同建设现代化强国结合起来;能力素质教育,必须同独立钻研教材、组织协调、信息加工处理,掌握现代化工具等结合起来;身心素质教育必须同面对现实努力进取结合起来。
(三)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必须注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工作者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校师德建设,是提高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办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高校教师,在青年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生活的导师,思想的典范,青年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的工作者首先应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忠于本职工作,乐于奉献,才能作为学生的楷模,应该能用渊博的才学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应该能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应该热爱学生,帮助解决困难,尊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要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要搞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高校师德建设是前提。
另一方面,政工队伍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辅导员素质的提高,是搞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面向21世纪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首先要政治上过硬,应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张旗鼓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其次要增强形象意识,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再次是要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认真研究,探索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四)加强管理,严格按章办事,提高法律意识。
目前各高校都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生行为准则,学籍管理办法,到各校制定的各种管理条例,形成了一个基本健全的管理体系。在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认真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要认真宣传,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二是对违纪学生要在严格按章办事的前提下,做好善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克服感情用事和个人说了算的不良现象。通过严格管理,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提高学生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他们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争取以优秀公民群体的良好精神面貌,面向社会,面向21世纪。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应当以跨世纪的眼光重视和加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为21世纪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