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危险分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年我院收治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冠心病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情况分析患者冠脉病变风险,进一步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明确病变情况的方法;实验组采取根据患者糖尿病病程、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进行危险分层评分,中危以上给予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危险分层评分情况为:得分在26~40分的患者有28例(50.90%),得分在41~50分的患者有17例(30.90%),中高危患者的总占有率为81.82%。实验组危险因素评分中危以上的患者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检出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检出率为62.86%,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易形成栓合并心血管疾病,但实际体征不明显,可通过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等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明确患者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及时预防,避免发展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降低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冠脉病变;危险分层;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32-02
糖尿病(DM)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胰岛素分泌异常及(或)胰岛素抵抗为基础,以血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随着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亦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那么随之而来的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2]。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其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心血管的发病率也较高。200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31日期间24496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发现DM并发心血管病变高达15.9%[3]。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年我院收治的12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近4周内服用过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M胆碱受体阻滞剂等)。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实验组(危险因素评分组)5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冠心病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情况分析患者冠脉病变风险,进一步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明确病变情况;实验组:根据患者糖尿病病程、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进行危险分层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低危(10~25分)、中危(26~40分)、高危(41~50分),中危以上给予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率表示,组建比较采用χ2检验,单项有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Wilcoxon法);CAD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分析法),以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危险分层评分情况为:得分在26~40分的患者有28例(50.90%),得分在41~50分的患者有17例(30.90%),中高危患者的总占有率为81.82%。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当代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运动时间少,各种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随之增多,糖尿病属于终身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注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3-4]。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人群体内的血脂代谢异常、易形成栓,容易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并发症,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的不明显,甚至有些患者无症状,起病比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可能出现诊断不及时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急症风险较高,严重影响临床医疗安全。本文研究发现可通过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等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明确患者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及时预防,避免发展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降低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萍,张敏,叶晓梅.无心脏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b03):1125-1126.
[2]郑坚锐,刘定辉,郑振达.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关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 (5):180-182.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232-234.
[4]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5]张磊,包明晶,吴冀川,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与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关系[J].四川医学,2016,37(10):1106-1109.
[6]袁旭明,王磊,何昕.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联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z1).
论文作者:张孝丽,单洁(通讯作者),车立群,田霖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危险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