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国防体育发展研究_军事论文

福建省国防体育发展研究_军事论文

对福建省开展国防体育的几点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省论文,几点论文,国防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防体育的由来

国防体育是指与军事训练密切结合的部分体育项目。苏联曾在30年代就开展了,40年代在卫国战争中,由于青年业余学习军事技法,事先受过国防体育的训练,迅速掌握了各项特种兵技术,并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苏联在战后把这一工作作为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并给予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同志率领青年代表团访问苏联时,斯大林曾介绍了他们这一经验,并得到我国领导人的重视。根据这条经验,在1952年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同时,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国防体育俱乐部,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活动。1955年4 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家体委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在各大城市选择不同重点、开展航模、射击、滑翔、划船、航海、摩托车等活动。”(注:《“六五”时期全国体育事业统计资料》。)同年7月,国家体委、 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4大城市的体委着手建立国防体育的机构”(注:《1949—1981年体育文件选编》。)。1956年3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成立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 ……接受国防部和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双重领导”(注:《体育报》1985年3月8日。)。4 月份国务院又批准了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及省市协会的编制。6月份中央批准李达担任国防体协主席。至此, 我国把国防体育从苏联系统地移植过来。

二、福建省开展国防体育的历史回顾

我省地处海防前线,面对台湾、金门、马祖,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大陆解放至80年代初的30年间,国防体育得以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省开展国防体育的情况,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国防体育的初创(1956—1966):

我省国防体育工作自1956年由省体委党组决定将体育事业管理科改为国防体育科开始后,就着手开展国防体育活动和省国防体协的筹建工作,并于同年10月省政府决定省国防体协设独立的办事机构,归党委部门管理。为支援地方开展国防体育运动,福建省军区还抽调了一批军政干部转业到省体委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四市担任省、市国防体协的领导和专业干部。1958年7月正式成立了省国防体协, 省军区副司令员毛会义兼任主任,省体委副主任李威任副主任。之后各专署、市和部分县国防体协也相继成立,由各军分区、人武部领导干部兼任各级国防体协主任,贯彻协会接受部队和体委实行双重领导的原则。

这一阶段,其工作任务是广泛宣传国防体育的目的意义,开展群众性的射击、跳伞、摩托车、航海模型、航海、滑翔、无线电、航空模型等活动。1960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在福州成立了省射击俱乐部、航空俱乐部和无线电俱乐部;在厦门集美成立了航海俱乐部。1965年根据国家体委提出的为海军培训准备兵源精神,省航海俱乐部从集美迁到福州,把主要精力用于海军五项和潜水项目训练。由于国防体育具有军事性、科技性和现实实用性等特点,并在活动中可以受到国防知识的教育和一定的军事技能的训练,所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广大青少年。从1957年开始射击、摩托车、航海等各项目当年就培养了近2000名学员,以后历年各项目都办了训练班,通过训练班学习的骨干又回到基层单位,再开展群众性活动。据1956到1965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参加各项国防体育的人数年达605万人。

第二个阶段,十年动乱的徘徊时期(1966—1976):

在十年动乱中,我省国防体育遭到毁灭性摧残。1968年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发布所谓:“5·12”命令, 称“国家体委和国防体育体系完全是按照苏修一套炮制起来的”,对整个体育事业加以全盘否定。“命令”中还规定各国防俱乐部的一切场地、器材、设备等均由当地驻军接管。在这种情况下,我省体育系统被军事接管,国防体育机制被撤销、人员被下放,协会活动无形被终止,陆上俱乐部等全部被撤销,设施被破坏,经10年经营的各国防体育俱乐部系统就这样在动乱中全部解体。

第三个阶段,从恢复到消失(1976—1984):

70年代,国防体育更称为军事体育,这主要原因是国家体委又逐步恢复了选举飞行员和滑翔员工作,开始恢复了对射击等军事体育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军事技能的迅速更新,原来一些军事体育项目,如无线电收发报和工程军事航海等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所以就没有再度恢复活动,原来的国防体协也没有再度恢复。但原先国防体育中的一些项目,如射击、跳伞、潜水、空模等基于以前的基础较扎实,故此得以新的发展。

1975年根据全国军事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福建省委召开了省军区、省体委等15个厅局单位联席会议,具体研究了省军事体育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省开始全面恢复军事体育工作。1976年11月,省射击摩托车军事体育学校在福州正式成立,1979年省海军军事体育学校在厦门集美成立,其运动项目有航空模型、摩托艇和潜水,以后又增加帆船、帆板、赛艇、划艇等。各地市还办了综合性军事体育运动学校,全省军事体育的事业编制298人,其中省属144人,基本上收回原被占用的各俱乐部全部财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福建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奥委会合法席位,使得有些国防体育作为奥运项目列入竞技体育范畴,因而我省国防体育也由“全民皆兵”指导思想转移到夺金牌和为国争光的目标上来。1982年以后我省许多项目已不再用国防体育或军事体育称呼,它们已成为体育大家庭的一员了。1984年初,为贯彻执行国家体委的《关于改变军事体育领导体制的通知》,省体委党组决定:撤销军事体育处,其业务分别由竞赛处、训练处、群体处分管;器材计划采购由计划财务处办理,器材供应和仓库保管归省体育服务公司经营;省级的射击、摩托和航海两所军事体育学校隶属于省体工队领导,在新的管理体制中,各项得到恢复的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三、我省开展国防体育所取得的成绩

我省国防体育协会所开展的运动项目是按照1956年1 月中央国防俱乐部所布置的内容并结合福建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其中陆上运动有射击、摩托车、无线电、军事野营等;水上运动有航海多项、航海模型、航空模型、滑翔等。

(一)在普及方面:

我省开展国防体育运动中,始终贯穿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通过群众性业余军事训练,培养和储备兵源。所以各项目都很重视群众性普及活动的开展。据1956—1965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参加国防体育运动人数累计达605万人,如1965年全省参加军事野营人数就突破200万大关,其中学校师生72万人,职工50万人,居民10万人,渔民109 万人。据“文革”前十年的统计,在无线电活动中全省参加人数达13700 余人。在航海方面,全省共有福州、厦门、龙海、泉州、闽侯及省属六个俱乐部,参加人数累计为23600余人,手旗通讯为69000余人。在航空模型运动方面,主要是在中小学学校开展,据福、厦、漳、泉四市统计,仅1965年全省市有193所大、中、小学开展其活动,有近13000人参加经常性活动,有22所学校建有代表队或运动队,95所学校设有航空模型专用的有一定设备和器材活动室或活动站,并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

射击运动分别在1960年和1962年曾出现了二次的群众性活动高潮。1965年全省开展射击运动的有1307个单位,参加活动人数达156962人,建立基层射击队的有379个市、 县级举办射击比赛60 次, 参赛人数达7507人,基层举办射击比赛96次,参赛人数达5971人,其中福州五中、厦门大学、南平卫校、泉州一中、福安一中等单位还做到活动有计划,训练有目标,在全省较为突出。

(二)运动竞赛方面:

全国第一届全运会,福建派选手参加了射击、摩托车、航海多项、航空模型等比赛,取得一些成绩。从第二届、第三届全运开始作为国防体育运动的重点项目,我省主要是参加了射击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1976年恢复福建省射击优秀运动队后,其工作重点已逐步从以前开展普通射击训练为主的群众性活动,转向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出成绩、创纪录,为国争光为主要目标的竞技体育轨道上来。

从1981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省基层中学的射击比赛,每次均有10多所学校代表队参加,以此推动基层单位向更加正规的业务训练方向发展,从而建立了比较稳固的与优秀运动队训练相衔接的业余训练网,将射击运动推向更高层次发展。据统计, 我省射击运动员自1956 年至1987年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前三名的有72个,其中第一名32个、第二名21个、第三名19个。参加国际双边比赛(1981—1987年)福建射击运动员就获得前六名25个,其中第一名2个、第二名8个、第三名8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3个、第六名1个,并涌现一批像王世平、王仲元等优秀运动员,以及蔡添响、林峰、拾芳莲、郑鼎、 林泉等优秀教练员。 截止到1987年,全省共有国际级运动健将1人,国家级裁判2人, 高级教练员1人,获国家体委颁分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3人。

(三)场地设施

国防体育场地设备分陆、海、空三大类,各有不同的要求。我省由于以滑翔、跳伞为主的航空运动于60年代初下马,故未进行任何基础项目的训练,其他协会开展项目的业务指导机构和训练基地是“俱乐部”。在陆上运动的场地设施主要有:省属陆上俱乐部,从1959年起开始筹建,到1965 年基本建成, 具有相当规模的陆上运动基地, 占地总面积为54325m[2],建筑总面积6474m[2],其中包括射击地线、 一座开公楼和运动员宿舍三层,混合楼及食堂、仓库等。此外还有一座专用运动枪械、弹药库。粉碎“四人帮”以后,陆上运动场地设施有新发展,从1977年至1984年总投资达130万元,在宁德、建阳、龙岩、莆田、福鼎、 漳州、泉州、厦门9个地、市、县建成了其规模为占地总面积49745.40m[2] ,建筑总面积18703.70m[2]的陆上运动基地。

在无线电方面,福州市于1959年在仓前山修建无线电俱乐部一座,面积500m[2],泉州、漳州二市分别于1958年建立无线电活动站, 各有活动室30至50m[2]。

航海运动场地设施,1960 年开始在厦门集美杏林弯边征地10 亩(6660m[2]), 至1965 年前, 先后建成省航海俱乐部主楼, 建筑面积5000m[2],共149间,有25×50米游泳池一个, 另设有小口径步枪靶场、膳厅、码头、围墙等,其投资75万元。1980年在集美高崎海埕附近,重建省航海运动俱乐部,建有一幢生活和办公楼,三层建筑面积700m[2]。1985年又征地8013.33m[3],作为皮划艇训练场。

另外厦门市、福州市、闽侯县航海俱乐部从1956年至1965年,先后修建综合楼、办公楼等建筑面积约3000m[2]。

在航空运动场地设施方面,1956年至1958年,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先后成立了航空模型俱乐部,修建砖木结构平房及活动室面积约620m[2]。我省国防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等,至60年代中期, 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训练体系,具备了较为充实的训练设备和场地条件。

四、存在问题

(一)发挥项目的特性未受到重视。军体项目(特别是模型项目),科技性强,器材要求复杂,它与科技界、工业界、军界有密切关系。为承担海军制作外国舰船识别模型的任务,泉州市军体校完成了“美国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漳舰模型,在1978年全国航海模型竞标赛上,获外观航艇模型三等奖。这些工作的社会效益不比破一次纪录差。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向这个方向去开拓。

(二)某些项目开展不平衡。我省群众性的射击运动是在50年代中期开展起来,在全省9 个地市都建有一所开展以射击为重点的业余军体校,并各办一个名额为20人三集中(食、宿、训练)的业余射击重点地区。作为省优秀运动队的二线队伍,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因而重点班的建设和发展也不平衡,福州、建阳、龙岩三地市、场地设施较好,教练员较强,规章制度完善,重点班与普遍班衔接好,因而这三地市为省射击优秀运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好苗子,而其他几个地市则较为薄弱。

(三)尖端与基础的两极分化严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军事体育项目向全国水平突进。尔后,由各有关单位配合组成“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委员会”,以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辅导。从此航空模型同航海模型、无线电三项被纳入少年科技活动的范畴而获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省体委还首次在1986年联合省科协、省教育厅等有关单位筹办航空模型教练员训练班。这对促进、巩固和发展学校航空模型运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基层运动队却不断萎缩,从50年代初期至60 年代中期, 参加航模运动人数累计为109500余人,其中1965年全省有193所大中小学开展这项活动,有12229人参加经常性活动,有22所学校建有校代表队或运动队。但是到了80年代,与各区军体校联系开展活动的中小学普及率明显下降。其原因,一是部分军事体育项目因器材要求高,基层很难开展;二是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学生第二课堂的课余时间不断减少;三是随着项目、器材、技术的变换,把区、县的业余队越拉越远,使基层队失去了衔接的作用。

五、我省军事体育的发展趋势

我省开展国防体育已近40年了,经过40年来的社会消化,尚存军事体育项目已被分成明显的三大类:

第一类是射击,该项目已被列入奥运会项目,有一定的生存力和生命力,基层基础好,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后备力量,已建立了比较稳固的与优秀运动队训练衔接的业余训练网络和体系,并且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建功绩,发展前途十分可观。

第二类是空模、海模、无线电,这些项目由于科技性比较强,有发展的前景,但其特性未得到充分发挥,正面临着一次较大变革。

第三类是摩托车、摩托艇及航空模型,这些项目由于器材要求高,只能保存部分骨干,无基层活动,今后应作一些变革才能得以生存。

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解决第二类第三类的问题。

第二类项目应重视发展以大中小学学生为主的社会基层活动,把根扎到社会深层中去。因为它在社会有广泛的开拓前景,可先把运动队组成事业性实体,成为有生存力的独立性社会组织。这种做法孕育着不少可供开发的因素,如能加以正确引导,会逐步走向完善。如与玩具生产厂家挂勾,开发社会青少年儿童喜欢的带有科技性的玩具产品,既可供玩赏又可开发大脑的智力。或通过开办模型制作中心,把不同技术层次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为社会作出效益。

第三类项目应利用协会形式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横向联系。目前我省这方面的骨干力量有限,应打破封闭训练的格局,在指导思想上宜采取争社会效益和争金牌二条腿走路办法来发展,可以跳开体育队伍封闭训练的模式和一般体育比赛模式,创造适合于自己特性的训练和比赛方式。要通过横向联系,培养他们在相关部门存在的能力,以等待和争取发展机会。

总之,军事体育项目,必须按自己的特性发展,面向社会、植根于社会。既要纵向生根,也要横向发展。只有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才能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否则会导致更多的单项消失。60年代初我省以滑翔、跳伞为主的航空运动下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应吸取经验教训。

标签:;  ;  ;  

福建省国防体育发展研究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