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鸡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论文_朱春雷

我国养鸡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论文_朱春雷

广州广兴牧业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540

摘要:近年来,我国机械化养鸡业发展较快,相继建立了许多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大中小型养鸡场,特别是国家推进的金鸡扶贫项目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自动化的养鸡场。同国外的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尽管在鸡舍土建、机械设备配套、饲料质量、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差距较大,但为解决我国大中城市居民鲜蛋供应困难已初步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养鸡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叙述。对现在两种主要的养鸡模式(机械化养殖、生态化养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养鸡;机械化;技术

养鸡业按其各项作业机械化程度,可分为半机械化、机械化、工厂化三大类型。半机械化养鸡只是实现了部分机械操作,还有不少作业仍需手工操作,因而劳动强度较大,经济效益低,但建场投资小,受益快。在我国,这是集体所有制经营的中小型养鸡场采用的主要方式,机械化养鸡的全部词养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操作。因此,采用无窗密闭词养,采用自动调节设备控制鸡舍内小气候和照明,可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对鸡的干扰,使养鸡业一年四季均衡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高度机械化与自功化。

一、我国养鸡业的发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鸡肉作为我国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鸡蛋作为蛋类的主要来源,因此养鸡业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大规模化养鸡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形成了工厂化养殖。相对于工厂化养殖的疲态,散养鸡企业发展的形势不错,虽然散养鸡及其鸡蛋都比工厂化养殖的鸡贵多倍,甚至鸡蛋价格相差 10 倍左右,但是仍得到人们的喜欢。对于鸡肉和鸡蛋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快餐店在购买鸡蛋时需要提供食品安全检测证书,有的甚至去养殖场地进行检测。一些商店不仅各流通渠道均需产品检测证明,甚至需要签署无限连带责任确认书。各大机关单位、部分大型的公司团餐也均需提供产品检测证明,从农业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暂停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这样就使得有关鸡的产品检疫产品更加普遍,使得人们吃的更加安全放心。

二、现行养鸡养殖方法

1、机械化养鸡。孵化育雏部分。孵化育雏设备可以选择鸡蛋,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并且能够适当通风以保证空气质量,其控制系统能控制机械结构完成自动入孵、转蛋和出雏等过程,并且在出现问题时自动调节并报警。喂饲机械部分。鸡养殖一般使用干饲料喂饲机械设备,包括贮料塔、输送机和喂料机三部分。贮料塔用来贮存饲料,主要用于机械化养殖中使自动化装置能够从其中获取饲料;输送机主要用于将饲料从贮料塔运输进鸡舍;喂料机则是将饲料送入饲槽。废弃物处理管理部分。废弃物主要是指鸡的粪便等,处理管理部分主要包括废弃物清除、贮存、运输和处理等。粪便处理设备主要是防止污染,可以将之制作成肥料和转化为能源等。禽舍环境控制部分。鸡舍的环境控制部分主要有通风系统、供热设备和降温设备等,它们主要是来调节热环境和空气质量,也包括光照,这样可以在能够保证在较高存活率的状态下快速成长,尽早出栏。鸡蛋收集及处理部分。它包括集蛋和鸡蛋处理两部分。机械集蛋是通过在集蛋箱或笼子倾斜将鸡蛋流动到输送带上,然后到达集蛋台,再由人工装盘或装箱也可由输蛋线输送鸡蛋至蛋库的鸡蛋处理设备;对于鸡蛋处理,分为进蛋、前检视、洗蛋、干燥、上蜡、后检视、计量、分级包装等过程。

2、生态化养鸡。散放饲养。将鸡群放养在果园和林地,让其自由觅食,这是最接近于自然禽类生活的一种模式。由于在这种模式中,一般靠鸡搜寻野生饲料,饲养者投放饲料密度较低且不均匀,因此规模一般不大。分区轮流放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饲养区域隔开分成几部分,在一个区域放养一段时间后换到其他区域,这样不断循环使用这些放养区域,使得每一个区域都能在放养间隔中恢复生态环境。这种模式,在管理方面要求较高,需要人为驱赶鸡群或更换不同的鸡舍出口来更换养殖区域;鸡群获取的食物大多来自自然生态的生产和自动恢复。流动放牧。与分区轮流放养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固定的放养区域,类似于圈地放养,一个地方的野生饲料采食完毕,直接更换到另一个区域。这种模式的鸡舍多为临时鸡舍,在将鸡群驱赶到其他围起来的养殖区域之前,需要重建简易鸡舍。带室外运动场的圈养。这种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鸡舍旁,开辟一个圈住的相对鸡舍面积较大的固定区域,作为运动场。鸡群可以在运动场上自由运动,鸡群的饲料通常来源于人工投放。

三、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现行养鸡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考虑机械工厂化养殖和现行生态化养殖两种模式进行讨论。

(1)机械化养殖。机械化养殖过程中,要尽量满足较高的饲养密度。对于笼养鸡,其成长所处的鸡笼仅能使鸡站立起来,不用说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为了喂料和集蛋的方便几乎将鸡头和鸡尾的位置固定在狭小的空间内,仅能满足鸡头伸出笼外获取食物,身体几乎不可能有太大的运动空间;对于平养鸡,鸡群在地面的投影面积几乎占满整个养殖区域,所有的鸡几乎是挤在一起,同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运动空间。养殖过程中,为了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重量,一般使用了两种方法。第一就是控制鸡的运动,使其尽量少运动;第二就是调节成长环境温度,满足最佳成长温度。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鸡在出生后的 40 天内体重增长 70-85 倍,达到 3 千克左右,直接可以出栏;而自然界中鸡的完全成长周期是 2 年多,即使长成青年鸡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病毒性疾病是养鸡生产中最主要的威胁,特别是死鸡,鸡在正常死亡两小时后,肌肉和血液开始繁殖病菌,五小时后,繁殖的病菌则成倍增长,这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而若是非正常死亡,后果可能更严重。

机械化鸡场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大气污染,产生的刺激性气味会强烈刺激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带来一系列呼吸道的疾病;土壤和水源污染,在地表会造成农田等的晚熟或者不熟,甚至会带来重金属超标,同样也会渗入地下水;病原体污染,鸡群的排泄物中有大量的病原体,会随着水流给水源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等。甚至有“一个地方开过养鸡场,十年之内不要再开”的说法。在近几年中,我们消费者食用的鸡肉大多数是来自于这样的养殖环境,不仅鸡不健康,人们在食用时口感也很差,再也难想象“把老母鸡杀了给你补补身子”的感觉了。

(2)生态化养鸡。生态化养鸡是机械化养鸡的前身,机械化养鸡为了更高的生产效率而改进的模式。生态化养鸡避免了机械化养鸡带来的绝大多数危害,但是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现行生态化养鸡几乎每个过程都需要人的参与,对人的依赖性大,因此更浪费人力和时间。由于每一过程都需要人的参与,想要获得较大的产量,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因此这限制了生态化养鸡规模的扩大。由于人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也使得生态化养鸡的鸡蛋和鸡肉的价格变高,有的地方价格会是普通工厂化养殖的 5-10 倍。虽然人们相对更喜欢生态化养殖的产品,并且在调查中说明完全可以承受这个价格,但是的确相对偏高了。

结束语:

养鸡是我国现阶段广大城乡人民普遍养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养鸡户不断增多,鸡的量也在迅速的增加。然而由于很多养殖户对养鸡技术掌握不到位,仍然对养鸡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观点。因此,我们有必要逐步提高人们机械化养鸡水平,以确保养鸡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养殖户迫在眉睫的首要责任之一,特别是近年国家实行的环保政策,国内的大型农场相继投入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粪便处理,动物尸体处理等环保设备,此类农场是完全符合环保标准的。

参考文献:

[1] 王庆华.果园生态养鸡疫病的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2(20).

[2] 杨彩林.林下生态养鸡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0).

[3] 吕雪琼.林地养鸡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

论文作者:朱春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30

标签:;  ;  ;  ;  ;  ;  ;  ;  

我国养鸡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论文_朱春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