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在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纲要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宏观引领下,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业务正在迅速兴起。信息化进程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现状,探讨了相关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水土保持工作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互联网+”;信息化
引言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全面铺开,点面结合,监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需亟待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能力与水平,一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自身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技术与手段,二是通过水土保持信息化手段提高监测工作的管理水平。结合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业务发展需求,开展了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1“互联网+水土保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传统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
传统监督检查程序主要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向相关单位发出检查通知;查勘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查阅项目的相关资料;听取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等技术服务单位汇报,开展座谈、讨论等;依据检查实际情况,填写监督检查表格,检查人员和检查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员在表格中签字;检查工作结束后,向建设单位印发监督检查意见,并抄送相关单位;根据监督检查意见,定期复查,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
1.2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力量薄弱
现阶段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的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各级单位的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人员能力水平不一,部分基层地区缺乏专业的技术力量,在水土保持相关工作中,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1.3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可视化管理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视频监控、倾斜摄影等技术可提高监测站点的管理水平,采取直观、立体的可视化交互方式大大提高了操作体验。同时,小流域下垫面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土壤、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通过矢量或栅格图件可以清晰明了地展现。
1.4传统检查方式存在的问题
项目众多,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少,难以做到全面检查。检查方式和手段单一,难以发现被检查项目存在的各种问题。检查的时效性差,难以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巡视式检查,无法做到定量。检查取得的相关信息闭塞甚至封闭,无法形成系统信息并做到信息共享。负责监督检查的机关面临较大的责任风险。
2信息化手段为新形势下的监管工作提供新思路
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化技术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也是各类建设施工活动和扰动影响严格限定的范围且不允许超出的范围。对于历年批复的生产建设项目,开展防治责任范围图矢量化工作,获取防治责任范围的地理空间位置和分布。
2.2业务流程化有序数据控制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数据,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及质量是监测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水土保持数据管理业务包括自动与人工的监测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的存储与查询管理以及资料整编的成果管理,形成了原始数据、过程数据到成果数据的全流程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让基层测站、地市主管单位、省级监管单位有机、有序、高效地协同工作,需要采取“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完成基于流程化控制的水土保持数据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上报审核更新机制实现标准化工作模式,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2.3关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主力军,水土保持信息化涉及到GPS技术、GIS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这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相关技术培训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并定期考查业务能力,培养具有高水平、高执行力的人才队伍,为中国将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4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资源共享建设
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不断地发展、成熟,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业务支撑系统形成了多种数据资源,需要将水土保持数据、气象数据、遥感数据、无人机航测数据等多类型、多部门的资源构建成有机整体,就涉及到资源整合、共享。为避免重复工作,打破资源孤岛,就应加快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模块,互惠互利,共同开发利用,逐步发展成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
2.5基于无人机的生产建设项目水保调查技术
相对于传统现场人工调查、记录的水保调查技术,采用无人机的水保调查技术,数据成果更加科学、客观、直观,效率更高,不容易受到调查现场的环境、人为等因素干扰。无人机航拍影像可满足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核查的指标要求,水保调查技术手段与常规的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6强化行业监管,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
水利战线点多、线长、面广,为更好的完成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安全的检查和监管。一要构建双重预防体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防范安全事故的两道隔离门,我们首先要抓好安全风险管控,从源头上系统地辨识安全风险、管控安全风险。如工程建设,开始就要对施工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等重点列出风险管控清单,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制定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以最强力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把每一类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当管控措施出现漏洞,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点制定治理台帐,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二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检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既需要造声势、运动式检查,更需要深入现场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的检查。既需要对生产经营单位检查,也需要对管理单位贯彻落实水利部有关部署落实情况的检查。检查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展开。三要通过互联网搭建水利安全监管平台,实施水利项目动态监管,以“随手拍”等方式实时上传水利安全信息,推动市、县、乡动态监管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了精准监督、精准施策水平。四要积极响应“政府向社会买服务”的新思路,借助社会力量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起步虽然较迟,但发展迅猛,已部署使用的监测信息系统促进了当前水土保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发展,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的发展需求,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调研,找准问题和需求导向,完善系统顶层设计,建设成集监测、评价、服务为一体的水土保持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水土保持各项业务管理效率,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志东.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理念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3(12):4-7.
[2]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基本思路[J].中国水利,2004(04):49-51+5.
[3]杨军,高文君.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探讨[J].山西农经,2016(15):24+26.
[4]罗亚静,王强林.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探讨[J].陕西水利,2019(04):144-145.
论文作者:何利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数据论文; 互联网论文; 工作论文; 风险论文; 技术论文; 监督检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