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护理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论文_巫代英

(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院感科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方法及其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所生新生儿10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7年1月)和观察组(2017年2月—2018年10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PCDA模式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消化系统、皮肤、呼吸系统及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基于PDCA模式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母婴同室新生儿进行感染预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对于保证母婴产后顺利康复,保证新生儿的顺利生长发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干预;PCDA模式

新生儿由于其免疫功能较弱,同成年人相比存在对于病毒、细菌等感染源具有更高的易感性。既往研究指出,母婴同室既可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同时可改善女性分娩后心理、生理状态,但在母婴同时状态下,新生儿面临着更高的院内感染风险[1]。因此,探讨如何加强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护理预防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CDA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理念,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确认四个阶段。本次研究以10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其院内感染护理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所生新生儿10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观察组500例,包括350例阴道分娩,150例剖宫产。对照组500例,包括33例阴道分娩,170例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为正常分娩,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产后并发症。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产前产后健康教育、喂养指导、日常病房消毒管理等。观察组则基于PCDA模式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 计划阶段 对2015~2016年中本院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等,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感染控制目标。结合相关文献,在本院妇产科母婴同室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新生儿感染针对性护理措施。

1.2.2 实施阶段 ①护理人员管理:对护理人员自身健康状态进行检查,存在感染性疾病者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应避免在母婴室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执行操作,重视手卫生,并在制作警示标语张贴在重点位置,以减少新生儿感染源。②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室内整洁,每日按时通风;在晨间护理时,使用消毒剂对室内进行清扫,并及时更换污染床单;对陪护、探视人员进行限制,每月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微生物监测。③物品管理:对新生儿用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使用75%乙醇对体温计、听诊器进行浸泡、擦拭,并定期对无菌柜内物品有效期进行检查;对于新生儿奶具,严格执行一人一杯一勺,使用后应及时清洗灭菌,对于人工喂养奶具,应在压力蒸汽灭菌后再行使用。④产妇管理:如产妇情况允许,在入院时应沐浴更衣,保持会阴清洁;产后对其进行产褥感染预防和指导;按照母乳喂养规定严格执行,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方式;在进行喂哺时加强对产妇手卫生和手消毒的宣教,教会她们在什么情况下要洗手和手消毒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对于剖宫产产妇,可在新生儿断脐后尽快对其进行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并在产后根据产妇情况,按照药物半衰期应用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1.2.3 检查阶段 定期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护理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感染预防意识等进行定期抽查,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以加强科室护理水平。

1.2.4 确认阶段 对于护理实施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及时总结并反馈,并对护理措施进行修正改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对比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3.8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观察组新生儿消化系统、皮肤、呼吸系统及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3 讨论

母乳喂养在促进母婴健康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此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母婴同时有助于提高母乳率,但由于产妇和新生儿同处一室,且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存在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风险[2]。郭振清等研究指出,母婴同室存在多种感染源,如医护人员传染、母体传染、环境传染、婴儿间传染等,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及皮肤感染等,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探讨如何加强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护理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PDAC法是一种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以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4]。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既往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从护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和产妇管理四个方面对观察组进行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预防。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PDCA模式进行母婴同室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黄艳等通过对136例母婴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显示,新生儿感染主要以皮肤感染为主,常见为皮肤脓胞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1.30%,对照组为3.80%,均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因此,除日常护理工作外,护理人员应叮嘱产妇及其家属每日应及时为新生儿更换尿布,注意洗手和手消毒,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避免引起局部感染。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易造成新生儿感染风险上升,通过基于PDCA模式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母婴同室新生儿进行感染预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对于保证母婴产后顺利康复,保证新生儿的顺利生长发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安桂玲,徐艳,任波,等.母婴同室产妇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939-942.

[2] 孙琳.加强母婴同室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关键环节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9):126-127.

[3] 郭振清,岳崇玉,王延萍,等.母婴同室产妇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688-5690.

[4] 周建平,陶红,程建,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07-908.

论文作者:巫代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母婴同室护理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论文_巫代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