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行动 关护城乡“留守儿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乡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甘肃省陇南市文明委为了切实关心和监护好劳务输出家庭未成年人,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启动实施了关护“留守儿童”十项行动:
一是迅速成立“留守儿童”关护工作委员会。各乡镇组建由一名党委负责人任主任、相关部门领导成员参与的留守儿童关护工作委员会,并成立相应办事机构。明确人员、任务、责任。切实加强领导。通过调查研究、联席会议、集中办会等制度。抓好各项关护措施的落实。各中小学都建立以校委会为主体、吸纳社会相关人员参与的工作小组。最大限度地把关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抓紧抓好。
二是大力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关爱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着重对有问题苗头的留守儿童进行对口帮助: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予以亲人般的关怀: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五大关护网络紧密联系,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建好“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能够如实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脉搏。
四是切实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各乡镇把寄宿制建设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扩大寄宿规模。改善住宿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从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解决他们住校的难题,对特困家庭子女的寄宿费用予以优惠或减免。加强寄宿制学校的规范管理。实行工作责任制。督促责任人履行好职责。
五是广泛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学校建立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与相应的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在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家长对子女法定监护责任,制定相关条约,强化他们家庭教育的意识,明确他们教育子女的职责。规范他们对子女养育监护行为,提高他们培养子女的水平。
六是综合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各相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依法治理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远程通信工具和群发通信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不法网吧。推进“扫黄打非”斗争。重点抓好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淫秽“口袋书”、“粗口歌”的集中专项整治。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文明、反对迷信邪教”主题活动,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
七是普遍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关护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老少牵手、双阳同辉”结对帮护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护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开展“心手相连,共赴未来”结对帮护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护活动;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友谊作用,开展“雏鹰比翼,结伴双飞”结对帮护活动。
八是认真办好“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疏导系统。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批有一定水准的心理教育咨询队伍,健全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疏导台。对学校开设心理、生理知识教育课程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研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掌握好教育尺度。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要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九是着力培训“留守儿童”第二家长监护队伍。在继续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寄宿房东及保育员培训班。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学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学校班主任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要挑选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担任,学校要保证他们有条件代管。有精力工作。有机会培训,对表现突出的代管家长进行表彰奖励。
十是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四自三远离”主题教育。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集中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警惕和抵制腐朽消极思想文化的诱惑腐蚀。提高辨别是非真伪的鉴别能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主题教育要有的放矢、因人而异,选好载体、生动活泼,据事说理、深入浅出,寓教于行、贯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