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心内六科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音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音乐护理干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心脏疾病,其指的是在病变后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迅速减少或者停止,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后坏死[1-3]。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4]。本次研究探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的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和分组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60.23±1.23)岁。本次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声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显著,分组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主要内容为(1)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接待,与患者以及家属充分交流,从而取得具有针对性的循证问题。(2)成立包括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的循证小组,在数据库中以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和护理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相关的资料以及解决办法。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由护理人员实施,主要内容为全面均衡饮食,术后康复,心理状态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等。(3)结合患者病情情况的不同制定饮食护理方案,从而减轻身体的负担,饮食先选择流食,之后随着患者病情的康复,饮食由流食转变为半流质食物,患者应该多食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之后应该增加患者高纤维以及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患者的饮食应该选择易吸收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甚至不食硬质以及刺激性的食物。(4)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多会产生紧张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休息护理方法。患者在发病一周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体力活动,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从而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从第二周开始,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坐起,适当增加运动量;从第三周开始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下床行走,从近距离活动到远距离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6)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发作一周到两周内,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音乐干预疗法,每天在患者的治疗间隙以及非睡眠时间播放音调柔和可以放松心情的音乐,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多梦、眩晕、失眠、食欲不振、呕吐以及恶性等病症。在播放音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喜爱以及个人需要来决定播放音乐的类型,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采用生活质量差量表对患者的生活现状加以评价,主要包括物质、心理、社会以及躯体,生活质量越好对应的分数越高。(2)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表以及焦虑自评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分数在50分以上表明患者处于焦虑或者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或者焦虑情况越严重。
1.4数据处理
所有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者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0.05,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心脏疾病,该病多为急性发作,病情较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日常治疗中患者存在的问题来寻找相关的依据,确保每项护理操作均有理可依、有迹可循,最终制定科学性的护理方案[5]。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可对患者的情绪可以起到舒缓作用,缓解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可以在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接受治疗[6]。与此同时,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从而加强对儿茶酚胺水平的调节,减轻患者机体的疼痛[7]。
本次研究中,将患者在接受音乐干预护理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患者接受音乐干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在治疗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芳,刘海艳,李小霞,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5):113-114.
[2]李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1):58-60.
[3]张慧琴,胡桂琼,黄玉清.集束化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29):3055-3057.
[4]吴黎东.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7,7(7):64-65.
[5]宋莉萍,周薇.音乐疗法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5):16-18.
[6]窦冬香.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71-73.
[7]韩雪.音乐联合护理干预对青年肾穿刺患者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86-187.
论文作者:孙珍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音乐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法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