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论文_曾永健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论文_曾永健

身份证号码:44128419930220XXXX

摘要: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一直作为一个重点环节存在,且在设计时会遇到较多难题,因此需要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要确保设计出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抗震结构,满足抗震等级要求。本文在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时,简要的概述了抗震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及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是一种威力较大的灾害类型,且难以预测,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的破坏。基于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就必须重视做好抗震结构设计,从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出发,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并尽可能的保障人身安全。在当前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活动中,设计人员要从遵循抗震设计原则出发,不断优化抗震设计方案,从整体上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设计,每个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标准都不同,在设计时,要遵循相应的地区的设计规范,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这一要求下,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设定相应的抗震设计目标。若面对的地区多发常规的小震,则可以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目的定为建筑物不受损害可继续正常使用。若地区遭受到和设防烈度相同的地震,则需要在设计时,将设计目标定为可以承受部分建筑结构的损坏,但是要尽量降低对人身安全的威胁,且受损坏的设备经修理后仍可正常使用。如果遭遇的地震为罕遇地震,此时的设计目标就是尽量保证建筑物不倒塌。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某个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而言,应该同时满足三个目标,在设计时,一般要从三个层次考虑即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使其在不同等级的地震强度下都能尽可能的发挥安全和稳固效益。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效验存在的问题

目前,想要检验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效果,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实验,第二种方法是检测地震时建筑是否被影响,最后一种方法是灾后分析建筑受到的伤害程度。其中第一种模型实验法,检测效果很好,是值得采用的方式。实践结果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普通的建筑工程一般都是体积庞大,想要直接采用抗震实验难度较大,也不现实,所以一般会选择用模型来代替真正的建筑结构,在模型上进行实验来预估效果。目前为止,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过很多关于抗震效果的实验,试验后对于抗震设计的合理性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做出一定的评判,不过选择不同的软件来评估,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检验后也可以帮助人们找寻设计方案的漏洞,来进行深入的优化改进。另外,对模型的一些实验可能会受到模型尺寸的不同和加载时间的长短的影响,对实际地震时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判断有一定的干扰。并且由于地震是难以提前预测到的,而且建筑物实际监测效果和实验中会有所偏差,这些因素都会干扰这种检验方法的合理性。

2.2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理论知识方面基础也不够扎实,所以设计方案专业性不够,最后设计出来的工程的抗震效果不够理想,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设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抗震意识,他们只关注如何能提高建筑的美观程度,而忽略了整个建筑对地震的防范能力,这样就导致其风险性大大增加。所以设计人员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巩固专业知识,把设计的重心转移到建筑的抗震能力上来。

3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3.1 优化场地选择

场地条件是可能会对建筑物带来震害的条件因素,但不是唯一一个。如果其建筑地面的地质条件有所不同,那么地震时建筑物受到影响的程度也完全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十分重要,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规避那些会给建筑物抗震效果带来负面影响的地方,而选择有帮助作用的地段。如果实在只能选择不好的地段,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抗震手段,不能为了利益而在危险的地段设计高大的抗震效果糟糕的建筑物。

3.2 优化平立面布置

建筑的平立面结构的设计对整个工程抗震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价值,如果设计人员能够对建筑进行合理使用的安排,既可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处于足够高的位置,又可以提高其抗震能力和效果。在对建筑物的抗震功能进行布置时,在规定的要求下,合理的设计它的平立面可以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发挥最好的价值。而我们所说的“合理”主要表现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一定要保证其基本功能不受影响,其次要尽量进行对称化的平面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法来让建筑物同一个楼层间保持一定的平面刚度。如果能做到这一步,接下来要考虑减少建筑物竖向的凹凸,让竖向的刚度能维持一致的变化。合理的平立面设计应该可以保持刚度的稳定,这样对整体的防震效果更有帮助。

3.3 优化抗震材料

对于建筑物抗震的最后效果来说,不同的材料的影响程度很大。所以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系数,选择材料要经过谨慎的判断和分析,尤其是要综合工程周围的环境来考虑,还要参考工程经验来制定合适的刚度和柔韧性。如果想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最好选择轻质和高强度的建筑材料,而且不同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延展性需要较高。以这样的标准为参考,所能选择的最适合的材料是钢结构,已经有很多次的真实地震经历告诉我们它的抗震效果较为优异,不过与之对应的,该材料的价格也偏向昂贵。现浇钢筋混凝土不仅结构稳定,而且成本小,抗侧移刚度较为突出,如果搭配合理的设计可以让建筑的延性得到提高。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那相关的施工过程会较为简单,但是它也有弱点,较为明显的就是框架节点等构件接头强度和本身相比,还是比较薄弱。另外如果预制构件的装配过程难免会有次应力,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连续性。这样的设计在高烈度地区显然不太适合,也正因如此可以发现,想真正达到提高抗震效果的目的,如何选择和选择什么材料极为关键。

3.4 优化参数计算

如何设定建筑物应该有的抗震级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应该以其地方不同的自然条件为参考,来做出合理的预设。结构类型不同的建筑物,在地震时的荷载作用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设计过程,设计相应的计算模型来进行抗震效果实验,得到相应的分析和预估,以此确保选择的抗震级别和措施以及相应的参数即合理又有效,最大程度发挥建筑物的抗震功能,使相关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

3.5 优化结构性能

结构延性的提高应该被设计人员重点关注。所谓延性,简单解释,就是结构在承载力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所能达到的最大的非弹性变形程度。延性是能帮助建筑物在地震时不倒塌的核心参数。如果能设计出较高的延性结构,可以缓解地震带来的伤害,吸收地震的能量,防止建筑物的坍塌。如果构件被损坏,停止工作,会推动结构变成另一种稳定的体系,相应的周期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共振效应可能带来的伤害。另外整体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能保证部件的有效配合。

4 结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建筑质量的保证,而建筑质量又会受到其抗震设计行为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对抗震设计的研究,并且重视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固性。要想进一步提高抗震设计水准,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并应用先进的抗震材料,促进结构性能等的优化。在未来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安新,张亚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3).

[2]梁岩,李杰,罗小勇,陈淮.基于性能的耐久性损伤RC构件时变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37(03).

[3]王璐.桥梁抗震设计与减隔震设计的比较[J].价值工程,2018,37(07).

论文作者:曾永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论文_曾永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