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45分钟的课堂,成为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战场。所以,如何在新课标下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有些许观点,期望能与同行共享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展示;教师;学生
教师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45分钟的课堂,成为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战场。所以,如何在新课标下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此,笔者有如下一些观点,愿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激发联想,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成败与否起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单质碳的性质》时,采用多媒体导人,先弹出一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让学生目观其形,心有所思,紧跟着放映几个大型露天煤矿,堆着好多的煤,边上闪烁一根普通木桩在泥土腐烂情形,学生们在观赏中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这样观赏一段录像,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过水净化,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感悟,体会化学对社会价值,利用多媒体播放,将金鱼放入液氮中,再将冻得像冰块似的金鱼放回鱼缸,金鱼复活了,在观赏物质世界神奇的同时,领悟化学与生命活性的重要关系。将一支大号试管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酚酞试液在滤纸上,滴一排点后,插入大试管中。用棉花蘸一点氨水,放在试管口内,管口用胶寒轻轻塞住。让学生注意观察,滤纸上酚酞试液点的变化。并追问学生为什么?同理,也可以用石蕊试液代替酚酞试液;用浓盐酸代替氨水,效果一样直观。针对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丰富其表象,促进其思维,触发潜伏在其意识深处的情感,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各种能力
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性刺激,唤醒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实验室制氢气用锌而不用镁或铁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增加一个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同时查资料找到三种金属价格比较得出用锌而不用铁、镁的原因,既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活动过程。
在探究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是否反应时,让学生们确立氢氧根和碳酸根离子鉴别方法的不同,分组先尝试用盐酸、氯化钙、氢氧化钡鉴别的化学方法,再尝试塑料瓶变瘪、U形管中液面升高的物理方法,同对,发放相关表格习题填写。教学过程,就是完善实验事实一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巩固的过程。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通过做的过程交给了学生学化学的钥匙,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中展开智慧的翅膀,动手、动脑过程中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交流,增加参与意识
有效课堂的教学讲究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促进每位学生发展为根本。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每位学生有合作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探究上,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仪器和装置图,通过分析每种仪器的用途,补充学生熟悉的可代用的仪器或在日常生活中自制的仪器,可以组装十几种,讨论不同装置各有什么优缺点,通过议的环节,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创造力得以发挥。引导学生南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四、讲一梳理知识点,概括知识规律
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没必要让教室变成一言堂,要以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为前提,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感受、体验和潜能的挖掘,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机制,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稀硫酸和稀盐酸鉴别方法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酸的共性,然后推选一人上台讲酸的通性,一名学生板书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两名同学用实验验证两者的不同点,说出鉴别的方法,通过讲课,给学生提供较多当众表达的机会,由于讲课学生不仅要大胆说话,还要清楚、简洁、有层次,让人听懂,这种登台表现极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表达能力得到极好训练,讲课者从中受到了鼓励、启示、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善于对己、对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互动优势,做到观、做、讲、议、练完美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循序渐进巩同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遵循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教学规律,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新思维,还反馈信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表扬和激励中不断进步,成为具有扎实学科基础知识和良好素质、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合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初级中学 224000)
论文作者:李桂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酚酞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