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255100
摘 要:将诵读国学经典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践应用,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还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通过对国学的含义进行阐述,分析国学经典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具体实践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 诵读实践
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语文学习重在积累与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而诵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文化与道德的力量植于孩子成长的心灵之中,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经久魅力,更在他们懵懂的心中培育出美与善的种子,并伴随一生、影响深远。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已有十年历史,对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策略。在本篇文章中特将经典诗文诵读的经验和得失做以浅谈。
一、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内容
不同年纪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知识的需求种类也是不同的。所以,选取的国学经典要适应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
一年级正是学生启蒙的最佳时期,应该选择一些启蒙性国学经典。
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教育人伦道德的国学经典。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开始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国学经典。
四年级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学》中的节选,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让学生懂得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五年级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诗经》、《老子》等国学经典中的节选,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情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年级可以让学生读一些《陋室铭》等短篇的古文,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二、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
1.教师泛读。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深入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配乐引读。古诗文节奏强,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丰富诵读课堂,笔者构建了诗歌学习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乐曲,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配以乐曲,别有一番情趣。
3.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
三、摘录运用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国学经典中有许多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学到这样的句子,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把有关内容摘录在笔记本上,不仅要诵读积累,还要求在平时写作或与人交往的时候适当运用,促进经典名句从“古人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四、塑造适合经典诵读的教学氛围
强化校园人文学习氛围,增强国学气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和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墙壁都会说话的远大目标。”由此可见,环境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帮助。而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塑造人文校园环境。其一,重新定义具有国学气息的校风、校训;其二,开展能调动学生诵读是个经典的国学文化宣讲活动。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跟踪考察,然后建立学生诵读学习档案。用来考察不同学生诵读效果的差异,或者不同时间段的诵读情况,再规定时间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进行经典诵读的效果或是不足,而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诵读的质量。
做中国人,读经典书。经典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将经典诗文的学习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文化环境的熏陶、开展诵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形成了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有效策略。与此同时,也将中国的经典文化传承于年轻而蓬勃的生命当中,让经典永流传、让传统永留中国人的心间,并且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太容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J].新课程导学,2015,(01)。
[2]仲毅 培养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兴趣的路径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
[3]邬靓婵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翟纯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经典论文; 国学论文; 学生论文; 诗文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