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的天京地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平天国论文,时期论文,地区论文,天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3)03-0110-08
一、天京地区及有关人物
天京地区包括清政府江苏省之江宁府、镇江府、扬州府。江宁府辖上元、江宁、句容、溧水、高淳、六合等6县;镇江府辖丹徒、丹阳、溧阳、金坛等4县;扬州府辖江都、甘泉、仪征等3县。扬州府另有兴化、宝应、泰州、东台等县及高邮州,太平军未到达。
长江与运河是纵横贯穿中国腹地的交通动脉,它们在镇江交汇。天京地区物产富饶,每年有大量的漕粮经长江、运河运往北京,又有大量的淮盐运往各地。南京有织机数万,生产贡缎、绒绫,行销全国各地,远及朝鲜、越南。因此,清政府对这一地区非常重视,在南京设立了两江总督衙门、江宁布政使衙门,又设江宁将军,率八旗兵4800名驻防;在镇江设知府衙门,设京口副都统率八旗兵9000余人驻防;在扬州,则设立了两淮盐运使衙门、知府衙门。[1](卷三八六)
太平军攻克南京、镇江、扬州等地之后,太平天国定南京为首都,改称天京,与镇江、扬州互为犄角,鼎足而立。清政府在天京城外设江南大营,在扬州城外设江北大营,阻挡太平军北伐京畿,南下苏、杭,并对天京、镇江、扬州不断进行政治颠覆和军事进攻。两江总督退驻常州,为清军办理后勤。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斗争,尖锐而且复杂。加上外国势力参杂其间,使斗争更加复杂化。涉及的人物甚多,仅择其最重要者罗列如下:
在太平天国方面,除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洪仁玕、李秀成等为人们所熟知者外,还有:
1.罗大纲,广东揭阳人。曾参加天地会,为“江洋大盗”。后参加金田起义。历任左二军军帅、土一总制、金官正将军、殿左一指挥。
2.吴汝孝,广东嘉应州人。曾为广州十三行会计。后至广西经商,参加金田起义后,历任左一师帅、木一总制。
3.洪二政,广东花县人。为洪秀全之堂兄。被封为国宗。
4.杨英清,广西桂平人。被封为国宗。
5.陈时永,广西藤县人。为陈玉成之叔。
6.李昭寿,河南固始人。曾为捻军首领。后参加太平军。后又投降清军。
7.薛之元,河南固始人。曾为捻军首领。后参加太平军。后又投降清军。
在清方人物方面,又有:
1.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人。行伍出身。曾任湖南提督、广西提督。
2.张国梁,原名嘉祥,字殿臣,广东高要人。曾在广西贵县参加天地会起事。后受招抚,镇压太平军。
3.张玉良、字璧田,四川巴县人。江南大营将领。
4.周天受,字百禄,四川巴县人。江南大营将领。
5.和春,字雨亭,满族。江南大营钦差大臣。
6.李若珠,广西宾州人。武举出身。江南大营将领。
7.冯子材,号萃亭,广东钦州人。曾参加博白农民起义,受招抚。后为江南大营将领,曾督办镇江军务。
8.邓绍良,字臣君,湖南乾州人。江南大营将领。
9.余万清,浙江金华人。曾任湖南提督。江南大营将领。
10.吉尔杭阿,字雨山。满族。曾任江苏常镇通海道、江苏巡抚。
11.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山西徐沟人。曾任常镇通海道。
12.温绍原,字北屏,湖北江夏人。曾署六合知县、江宁知府。
13.琦善,字静庵,满族。江北大营钦差大臣。
14.托明阿,满族。江北大营钦差大臣。
15.德兴阿,满族。江北大营钦差大臣。
16.都兴阿,字直夫,满族。江北大营钦差大臣。
17.富明阿,字治安,汉军旗人。帮办江北大营军务。
18.詹启纶,湖北黄安人。曾参加太平军。后投降清军,为江北大营将领。
19.曾国荃,字沅甫,湖南湘乡人。湘军将领。
在地方人物方面,则又有:
1.张继庚,字炳垣,江苏江宁人,廪生。
2.吴复成,又名长松,字蔚堂,江苏江宁人,监生。
3.胡恩燮,字煦斋,南京人。候选县丞。[2](卷八)
4.徐鼒,号亦才,六合人,记名御史。
5.周长森,字莲叔,六合人,秀才。[3](p108)
二、在太平天国时期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桂平起义。咸丰元年二月,洪秀全在东乡登基,称天王。二年九月,太平军进攻长沙。当时,因为张继庚之父张介福曾任湖南保靖县知县,张继庚亦游幕于湖南。湖南布政使潘铎以同乡关系请张继庚入城助守。太平军解围北上之后,张继庚辞别潘铎,返回南京。
十二月,太平军克武昌。三年正月,离武昌,沿江东下。张继庚回到南京,上元县令刘同缨邀请他加入保卫局办事。大学士祁隽藻之弟江宁布政使祁宿藻,与张继庚为年家好,亦聘他勷办筹防局事。他在籴米、积谷、修城、闭关、设栅、募勇以及制造器械等方面提出建议数十条,祁宿藻皆虚心嘉纳,一一实行。
二月初一日,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张继庚率米肆壮丁千余人出战,城墙上之清军燃炮助之,误毙壮丁数百人。祁宿藻禁不能止,忿极呕血而死。初五日,张继庚又率所募水勇出城,焚烧太平军船只。又派人至乡间约72社民团来援。初十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检点赖汉英、指挥吉文元等攻克南京外城,两江总督陆建瀛、上元知县刘同缨等死之。张继庚率其弟继辛、秀才王金洛及李冀棠等与太平军巷战,张继辛被击毙。张继庚匿城北山中。十一日,太平军克南京内城,江宁将军祥厚等死亡甚众。外城居民或自焚、或自经、或仰药、或投水死者数万人。十三日,东王杨秀清布告百姓,“人人要认识天父,归顺天王,同打江山,共享天福”。传令男女分馆,百工亦各归行。十四日,胡恩燮家人集体服毒,死者11人。十七日,北王韦昌辉进南京城。清廷以怡良为两江总督。十九日,东王杨秀清进南京城。二十日,天王洪秀全进南京城,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都。二十二日,罗大纲、吴汝孝克镇江。钦差大臣向荣督军抵南京,在城外扎营,被称为江南大营。二十三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与林凤祥、曾立昌等克扬州。候补盐知事张翊国率团勇抵抗,被击溃。在此以前,商人张懋德等敛资,派江寿民迎馈太平军,约假道,勿淹留;扬州知府纵之。太平军入城之后,江寿民自杀。[4](第5辑,p103)
当时,太平天国印刷书籍、文告甚多,内有《待百姓条例》,称“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归天王。每年大口给米一石,小口减半,收作养生。所生男女,亦选择归天王。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如此则魂得升天,否则即是邪心,为妖魔,魂不得升天。其罪极大”。太平军传集多人讲道理,令静听,所讲亦此等语。[4](第4辑,p750)
三月,太平军在天京搜山,张继庚被迫进入典舆衙,改变姓名为叶芝发。
胡恩燮自投旗帜馆,广结党羽,密谋为清军作内应。
吴蔚堂建议设机匠衙,太平天国即以吴为机业总制,凡数千人,谋内应。
向荣奏称,许乃钊已札饬溧水、高淳等处团练乡勇,南京近城各乡亦皆一律团练,“遇有长发真贼买物、探路,乡民立时格杀,亦不至零星逸出”[4](第7辑,p96)。
在镇江,罗大纲、吴汝孝出告示,令人馈米麦、牲畜,在城内以空屋分男女居之,各立男女司马掌之,屋各数十人。罗大纲还出示购买虎、豹、熊罴、鸡、兔、鹰、鹞、鸽、雀,五色绉纱、绸、缎、布匹,奇妙宝贝等。[5](第2辑,p35)
向荣派邓绍良率兵三千攻镇江,为太平军所败。
丹徒县令移置高王庙。各乡镇设立公局,互相保护。东乡共20余局。小事局理,大事归官。[4](第5辑,p83)
在扬州,太平军也日促四乡民众输米谷、豕蔬进贡。另使城中居民男女异地,夫妇不相闻。食必诵赞美语。击溃仙女庙、邵伯、大桥等处团练。在瓜洲、仪征出告示,禁焚掠。
琦善、陈金绶等率万人至扬州,扎营城外,为江北大营。仪征守将黄德生谋叛事泄被杀。
英国公使文翰率军舰从上海出发,欲视察太平天国实况,探询其对外国意旨,说明英国中立态度。抵镇江时,受到太平军炮击。到天京后,韦昌辉、石达开与翻译密迪乐会晤。罗大纲、吴汝孝致书文翰,表示愿与英人友好,劝其勿助清军。太平天国当局谕文翰,谓天王为各国真主,凡来朝见,均须遵照定仪,开呈履历。文翰将原文退回,另附《南京条约》一份。赖检点至英舰道歉,约明日文翰与杨秀清等会晤。次日,文翰致书杨秀清,婉辞谢绝。书由舰长费士班、密迪乐送交赖检点。杨秀清复书文翰,称尔远人愿为藩属,天王欢乐,降旨尔头人等可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出入城门,均不禁阻。另给圣书数种,可以诵习。文翰复书杨秀清,表示太平军如侵及英人生命、财产时,要占领南京、镇江等地。文翰等回抵镇江,派密迪乐会晤罗大纲。罗大纲劝英人勿助清军,勿售鸦片。文翰复书声明不助清军,要求太平军不再炮击英舰。罗大纲复允,解释前次炮击误会。英舰即去。[6]
四月,太平天国派定胡侯李开芳、靖胡侯林凤祥自扬州率军北伐,留指挥曾立昌、陈世保守扬州。后又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军西征。
向荣奏称:“胁从之众,前已散出四五万人。……旬日以来,续逃出男妇亦约有一两万人。”[4](第7辑,p120)又奏称:“东南隅朝阳、洪武、通济三门,为大营所扼,该逆断不敢从此窜逸……迄今板桥一路尚无官兵分布,幸城南四十八社绅董练勇盘诘极严,所有长发逆党装扮僧道、妇女逸出者,皆被识破伏诛。”[4](第7辑,p127)后又奏称:“四月间遣散被胁各船只,系因探得船户与贼匪牌刀手有隙,正可乘机解散,是以派令已革知府陈景曾会同游击蔡应龙等,带同本地绅耆前往劝谕,该船户人等,均为憬悟听从,自愿焚船起岸回籍者,约六百余只,逃往僻港躲避者,约四百余只。”[4](第7辑,p164)佚名《粤逆纪略》也记载道:“四月十九日,仪凤门外有粤匪在湖南船搜刮金帛,湖南人不服,粤匪即杀水手数人,湖南人鸣锣集众,竟有数万人,至伪买卖宰夫衙船,毁其旗帜,声言水手各散,粤匪见人愈集愈多,乃纷纷进城。是日石逆于午后出城抚慰,而水手坚欲以粤人相偿。候至数日,石逆略无处置。于是船之散去者百余号,皆带火器而投大营矣。”[5](第2辑,p37)
胡恩燮至女馆拜辞其母,出城而去。
朱锡琨等克浦口,进攻六合,为知县温绍原所败。[4](第5辑,p153)
五月,《粤逆记略》记载称:“贼贴伪示,令湖南北女馆俱食粥,惟广西女馆准食饭,于是楚人皆异心,乃结盟相约为大兵内应,讵谋泄,死者数百人,此贼之自相残也。”[5](第2辑,p38)《金陵纪事》载称:“贼自五月在南京要家家悬有门牌,户各二十五名。伊自所谓衙及机房,各行铺店、种菜户、火炉、豆腐店,则人数众寡不等。”[5](第2辑,p51)
胡恩燮至孝陵卫,随清军攻南京城,良久乃退。胡度南京城难以遽克,乃前往苏州。
当时,太平军水营与东王府兵士不和,张继庚遂倡言东王待广西人厚,待湖南人薄以激之,湖南人果煽动结盟,思投江南大营。张继庚托亲友金和、李钧祥、何师孟出城,投江南大营翼长马龙处。马龙疑,不敢纳。金等在乡招勇,得五千人,无粮发,不久散去。城内楚党事泄,被杀者800余人。张继庚入盟,未用真名,得免。[4](第4辑,p762)
向荣奏称,已派候选道戚贞前往东坝,督率绅董团练乡兵,“上下坝之间,两岸居民,共止七姓,举公正干练之人充当团董,带领团勇二百名,实力巡查。更能自相要约,不准容留外人止宿,以杜奸宄隐藏”[4](第7辑,p144)。
句容县令赵廷铭谋城守,治乡团。练董笪熙团练96村练丁防堵。
总兵双来与张翊国攻扬州城,城几陷,以无后援,不果。
瓜洲下虹桥内阁中书钟淮率团练与太平军战,被击毙。
在扬州,凡佃人田者,亦思抗租不纳,豚酒莅盟,推董三妄子为首。董率众攻武举蒋氏,蒋家应以火器,后各骇散。雷以諴派队往剿,获董三妄子于其女婿家。[7](p84)
六月,向荣奏称南京城内“以二十五人为一馆,以十人为一篷,每隔数日,辄复调换纷纭,同在羁系之中,一转瞬间又非旧侣。其甘心从贼者,复广为侦伺,告讦邀功,该逆亦遂捉影捕风,以滥杀为钤制之术,往往我军所约内应,甫有成议,旋被调拨他处,迫胁上船。既诇察之多方,复迁移之靡定。近时守堞全换楚粤贼党,金陵人概不准登城,民间铁器搜刮一空,良民虽有诛逆之心,亦苦无其具,是以屡约内应之举,迄无成功”[4](第7辑,p177)。
在镇江,罗大纲、吴汝孝大破江南提督邓绍良,邓绍良退守丹阳。向荣派和春援镇江。清廷命和春署江南提督,邓绍良革职留营效力。[1](卷四六)
总兵双来进攻扬州,被击毙。
雷以諴创收厘金以供军饷。为以后各省实行厘金之始。
七月,有人至天京太平门、神策门卖货物给太平军,句容团董杨振声、薛如松等惩办了为首者,又解散胁从。有人用20多辆小车装载米、油、菜等贩卖给太平军,被清军阻截杀害,将车夫放回。[5](第5辑,p379)
扬州城郊居民皆以鸡、豚、果品售与太平军。清方出告示:附城十里一切农工迁移他所,如违重究。[8](p17)
八月,杨秀清传令,凡各馆书手,均于贡院考试,以太平天国官书命题。状元、榜眼、探花,俱南京人。应试者约300人。
胡恩燮在秣陵关见到江宁知府赵德辙。赵字静山,山西解州人,曾任湖北省汉阳知府。胡恩燮与孙文川建议设抚恤局以安难民,赵即命胡等办抚恤局。
吴蔚堂曾在汉阳经商,与赵德辙有旧,吴谋为清军内应,即上书赵德辙。赵将吴书转交向荣。向称当派人与吴密约,须此间绅士导行。胡恩燮与吴蔚堂交素契,乃与孙文川请缨。
扬州之太平军犹给以米。各男女局皆散稻,稻霉且朽,又不足数。司马刻减而大得其羡余,日私售之,每升值一两,无窖镪者皆啼饥而不获购也。城内除荒荆蔓草外,凡诸葛菜、马狼头俱掘作甘旨。尸水灌井,疫气满空,受之者摇头辄死。[8](p18)
九月,太平天国在天京设守卡官,专司稽查货物。结营上河者为提头关官,下关者为提中关官,观音门者为提下关官。
向荣派一都司由胡恩燮导引与吴蔚堂见面。吴蔚堂建议太平天国设柴薪馆,许居民市薪。胡恩燮伪为卖薪者,与吴蔚堂经常联络。接着,张继庚亦因宛正龙以书抵大营。称城内“机营三千余人,木营七百余人,瓦匠营九百余人,无长发管领,且皆江南人,可以说通,以备内应”;“尚祈发功牌数张,免死牌数十张,以便号台付执”[4](第4辑,p765)。
和春督诸军进攻镇江,不克。
张继庚联络水西门城外、城上、水关之太平军,东王之牌刀手,太平门之太平军共5000余人,其中有丞相、检点、将军,不一而足,皆谋投奔清军。
十月,江南大营与张继庚等约在十五日攻城,不果。
瓜洲清军阻粮船前往扬州,太平军之银虽多而粮渐少。
张继庚与吴蔚堂合谋。张继庚上向荣书,可献水西门,向谓离大营路远,不便,必朝阳门乃可。吴蔚堂上向荣书,请由神策门、太平门入,向答之如前。张继庚对吴蔚堂说,欲通朝阳门,须联系内应,周密策划。吴告胡恩燮,胡请于向荣与之。张之友人萧保安,为太平天国之将军,张通过萧馈朝阳门守将陈桂堂以鸦片,得陈默许。萧复联系陈之佐将张沛泽。张欲联党羽,直言于东殿官员,该官员熟视不答而去。张沛泽知事泄,迫萧自首。太平天国大索叶知发,不知为张继庚。
十一月初一日,张继庚约大营攻城,清军又不至。初二日,张继庚至大营,痛哭陈情,向荣等嘉奖之。胡恩燮往晤,张再约清军初六日会于神策门,胡随往。届时,大雨倾注,又未果。二十五日,向荣仍然奏称他“设计解散,潜通内应,陆续逃出者数万计,即受到检点、指挥各伪[职]贼萧诚等,先后投出到营。并据城内密报:已约有三千余人,俟期内外夹击。”[4](第7辑,p247)十一月初六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乘军舰到天京视察,投说帖一张,诘问何以迫害镇江、扬州天主教徒。十四日,离天京东返上海。十一月二十四日,杨秀清托天父下凡,怒责洪秀全严性过甚,命杖四十,韦昌辉等愿代受杖,不准。洪秀全俯伏受杖,始免。二十六日,杨秀清登朝劝慰洪秀全,称洪秀全为纳谏如流之英主。洪秀全称杨秀清为“劝慰师圣神风”(按:圣神风与上帝、耶稣三位一体)。
扬州太平军食罄,杨秀清遣赖汉英等往援。曾立昌等出扬州,与赖汉英等退回天京。
在镇江,清廷调和春赴援庐州,以已革提督余万清主持镇江军事。
十二月,胡恩燮设法将其母及祁宿藻之妻等接出城外。祁妻即回京邸。向荣又将招安告示交胡转吴蔚堂密贴城中。
太平天国在天京开科取士。
清廷以琦善等久围扬州,仅得空城,将他们革职留营效力。
四年正月初一日,向荣命胡恩燮率所部随清军攻城。天京城上炮飞如雨,不得逞。因筹饷甚艰,胡恩燮欲遣散所部。赵德辙乃收之以为亲军。
二月,张继庚途遇张沛泽,被捕入狱。
吴蔚堂约57人内应,请大营派人潜入佐之。向荣派田玉梅等7人入城,又命胡恩燮送火箭喷筒一石交吴蔚堂。胡恩燮随张国梁等至神策门外,被太平军发现,开群子实炮,呼啸四起。张国梁知事不济,率师而退。是后七日内外不通。
句容琅琊乡练首薛如松等败太平军于龙潭。杨振声被击毙。
常州绅士汪本铨募勇3000人,攻镇江,被击退。
三月,太平天国审讯张继庚,张故意诬陷数十人,皆杀之。已而悔悟,乃杀张继庚。后来清廷降旨,为张建专祠,世袭云骑尉。参与内应活动者数百人。胡恩燮出入凡36次。吴蔚堂上书五次,张继庚上书七次,终未得逞。张士义等死者139人。向荣留胡恩燮、吴蔚堂在营差遣。向荣奏称:“据逃出金陵内应吴复诚等佥称:内应事机已泄,因在事廪生张继庚被贼盘获,该生遂将贼中得力之粤楚老贼罗织多人,该逆逐日在城搜杀,致有粤楚之贼互相哄斗,相残不下三四百众。”[4](第7辑,p277)
四月,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决定兴工盖造天朝宫殿。[9](p166)
天京粮食几尽,下令除王爵外概食淖糜,有敢吃饭者斩首。[4](第7辑,p276)
发生牧马人案,杨秀清借以羞辱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承瑢等。[10](p119)
五月,美国公使麦莲到天京。太平天国致书,谓天王为万国真主,可每年来贡。
六月,英国翻译官麦华陀等至天京。杨秀清致英船长诰谕,问各国因何不见进贡。[9](p307)
闰七月,江北大营钦差大臣琦善病死。清廷以江宁将军托明阿代之。
天京乏粮,使男女八九万人出城割稻自食,借此逃散者数万。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奏准在安徽、江西照旧交粮纳税。
八月,在天京郊区双方曾多次交战。清军烧毁太平门外之买卖街,杀与太平军贸易者数人,悬首示众。
九月,王四殿下洪天明降生,杨秀清诰谕韦俊等多备办奇珍异宝贺满月。[9](p179)
双方又多次交战,清军再次焚毁太平门外买卖街,杀卖物者11名、太平军7名。[4](第7辑,p371)
天京举行天试。
天京派兵援镇江,为清军所败。
十一月,杨秀清通令天京内外官民多办宝物为天王祝寿。[9](p91)
五年正月,杨秀清准男女团聚、婚配。
二月,镇江太平军攻句容桥头,练目柯二等败死。瓜洲太平军至高资,为清军所败。
四月,清军水师吴全美败太平军水师于天京三山。太平军损失船只200余只,遂退大胜关。
五月,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猛攻镇江,被吴汝孝击退。
六月,吉尔杭阿与吴汝孝屡次战斗。
七月十三日,杨秀清深夜称天父下凡,教导洪秀全之妻赖氏。
八月,吴汝孝与吉尔杭阿多次战斗。
九月,天京派兵援镇江,至东阳、龙潭,为清军所败。
十月,天京太平军屡次出击,为清军所败。
瓜洲太平军攻伊家桥,为都统德兴阿所败。
十一月,太平军进攻向荣大营,被击退。
韦昌辉东援镇江,至观音门,为清军击败。
常州姜方怀与吴汝孝联络,聚数千人,谋起义,事泄被杀。[5](第1辑,p232)
十二月,燕王秦日纲率部援镇江。吴汝孝出迎,为清军击退。
六年正月,秦日纲与余万清、张国梁等大战于东阳、龙潭、下蜀、高资。吴汝孝突围受阻。二月,秦日纲与吴汝孝败吉尔杭阿、张国梁,过江败托明阿。三月,克扬州。吴汝孝仍回镇江。清廷以德兴阿为钦差大臣。秦日纲克浦口。德兴阿陷扬州。秦日纲克仪征。张国梁陷浦口。
杨秀清称天父下凡,韦昌辉因未出令传齐子女,受杖责四十为戒。
扬州大旱,武举某恃势征租不肯息,董三王等怒,欲杀之,遭到雷以諴镇压。
四月,德兴阿陷仪征。秦日纲等渡江攻高资清军,毙盐知事张翊国。吉尔杭阿自杀。
五月,清廷以赵德辙署江苏巡抚。
石达开、秦日纲等大破江南大营,克句容。吴汝孝至下戌,执练首除崇凤杀之。
六月,太平天国在句容出示安民,设乡官,命民献财物,派丁应工作。各乡亦有办团练,设卡守隘,太平军亦不敢犯。
杨秀清将洪秀全之次兄洪仁达锁押东牢。
七月初九日,向荣死于丹阳。十三日,张国梁大败秦日纲于丹阳。十五日,杨秀清逼天王封他为万岁。天王诏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杀杨秀清。十九日,秦日纲赶回天京,杨秀清闭门不纳,天王开门放进,杨、秦因此起衅,互相残杀。也有说从二十二日,还有说从二十六日起,天京闭城,自相戕害。
八月初三日,韦昌辉回到天京,初四日夜进城。初五日,秦日纲杀杨秀清。双方进行巷战,相持不下。初六日,洪、韦、秦计屠杨党五六千人。初十日,清廷以和春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二十八日,石达开回抵天京。接着,与韦昌辉发生冲突,又逃离天京。
九月,和春到达丹阳。
十月初五日,洪秀全应石达开之要求,命秦日纲杀韦昌辉。不久,石达开回京辅政。
十一月初一日,石达开杀秦日纲、陈承瑢。
七年正月,和春进攻镇江、句容。二月,攻溧水。
四月,两江总督怡良以病免,以何桂清署两江总督。
五月,石达开因天王疑忌,离京出走,远征不归。
清军陷溧水。
闰五月,提督张国梁等陷句容,再逼天京。
六月,和春等进攻镇江。
九月,天王封蒙得恩为正掌率、中军主将,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派安王洪仁发东援镇江。
十月,李秀成等援镇江,为和春等所败。
十一月,和春等陷镇江、瓜洲,李秀成救出吴汝孝,返天京。江南大营复振。何桂清奏称:“镇江府城自被贼占据以来,已将五载,城内房屋尽成瓦砾,本地居民,凡至靡有孑遗,所有救出难民数千,俱由两湖、江、皖、金陵、扬州等处裹胁而来,鸠形鹄面,衣不蔽体。”[1](卷一八六)
八年正月,双方在天京城外屡次作战。
二月,李秀成奏准出京调度援军,天京政务由蒙得恩等掌管。
三月,道员温绍原等陷江浦。
四月,德兴阿败李秀成于江浦。
七月,张国梁逼攻天京。
八月,前军主将陈玉成、后军主将李秀成在浦口击破德兴阿大营,天京解围。陈玉成克江浦。李秀成克仪征。
九月,李秀成克扬州。接着被张国梁夺去,后又夺去仪征。陈玉成克六合,江北大营翼长温绍原败死。左军主将李世贤克溧水。
十月,英国公使额尔金乘舰到天京,与太平军发生武装冲突。天王诏额尔金道歉,欢迎前来。十一月,额尔金从上游返抵天京,派人上岸,与太平天国官员会晤。太平天国赠以来年新历等书。
十二月,清廷以徐有壬代赵德辙为江苏巡抚。
九年二月,钦差大臣德兴阿革职,江北军务改由和春节制。
三月,陈玉成、李秀成与张国梁大战于江浦、浦口。
洪仁玕到达天京。四月,天王封他为干王。同时,封陈玉成为英王。
八九月间,天王封李秀成为忠王。
九月,陈玉成与福建提督李若珠战于扬州。
天京开天试。
十月,陈玉成、李秀成破六合清军大营,帮办江北军务、福建提督李若珠走扬州。陈、李克浦口,攻江浦。
镇江陷后,清廷将该地“条漕缓至三年后起征。故八年、九年间,有田无税,力农之家,尚可苟完”。[4](第5辑,p84)
十年正月,张国梁等陷江浦九洑洲,天京再次合围。洪秀全诏令各地太平军援天京。派李秀成出京谋解长围。
二月,李秀成克杭州。三月,江南大营援军至杭,李秀成即率部返天京。辅王杨辅清克东坝、高淳、溧水。侍王李世贤克溧阳。
闰三月,李世贤克句容。与杨辅清、李秀成、陈玉成等大破江南大营。克丹阳,张国梁败死。
四月,李秀成等克常州。陈玉成攻扬州。
和春死于无锡浒墅关。
王宗一天将洪仁政克江浦,以为天浦省。
太平军攻镇江,受到总兵冯子材的抵抗。
李秀成克苏州。
清廷命荆州将军都兴阿督办江北军务。以曾国藩署两江总督,将何桂清革职。
参将詹启纶在扬州设立营捐等苛捐杂税,直如攫夺。道、府、州、县履冰奉之,百姓茹泣以供。詹成巨富。
太平天国在句容出告示安民,设乡官,收税。
太平军从外地带回金银,洪秀全要将金银收去,天京城内再次互相争斗。[11](第1辑,p216)
五月,清廷以薛焕为江苏巡抚。
薛之元再次反清,在高邮失败。
高淳县永成乡有团练固守,被太平军消灭。
李世贤在溧阳安民,命进贡。立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伍长,户口登簿,给门牌,输洋一元。收礼拜钱、田捐、房税。官宦之家,呼为妖头,杀之必尽。
六月,幼主诏李秀成,称赞他叠解银洋、金、珠、参茸、燕容、珊瑚、玉笔各珍。[9](p64)
江宁将军巴栋阿、总兵冯子材击退逼攻镇江之太平军。
七月,冯子材进攻丹阳。李世贤部克金坛。
八月,李世贤部进攻镇江。
九月,天王以李春发为京畿总管,黄期升为真神殿大学士。
十月,容闳与英教士杨笃信至天京晤洪仁玕,提建议七条。洪仁玕欲留容闳在太平天国任职,容闳未允。
太平军毁句容宝华山铜殿,运至天京。
十一月,容闳认为太平天国无建设新中国之能力,离天京回上海。
太平天国筑坚大石垒于句容宝堰,运苏州之粮屯储垒中,接济天京。
十二月,英教士慕维廉至天京,晤洪仁玕,商传教问题。
溧阳有侍王府,乡人来摆摊贸易,各物咸备。城外瓦砾场搭有草屋,称买卖街。[4](第4辑,p488)
十一年正月,英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舰长雅龄到天京。
天王下诏,官员实行多妻制。
二月,天王诏旨,命罗孝全总理一切外国商人事务。又谓天父启示,命天王勿再自理庶政。
英国要求太平军不得侵入上海附近百里以内,得到允许。
天王诏中西永遵和约。禁城内商务,可在城外买卖。
三月,洪仁玕率兵援安庆。
英翻译官福礼赐自天京报告,城内商务由天买办独占。天买办兼总圣粮。
美国水师提督司百龄至天京,商定美船可航行长江。
胡恩燮至扬州,会办厘局。
四月,求天义陈坤书进攻镇江。
太平军攻扬州,为都兴阿、詹启纶所败。
五月,句容练首张庆生杀太平军数十人,陈坤书攻破其村,执张庆生杀之。
六月,句容练首陈正达抵抗陈坤书部,被执杀之。
七月,太平军至句容桥头、下戌,团练败死者数千人。
八月,安庆陷。
九月,对王洪春元自宣城至高淳,守将黄有才出城助战阵亡。太平军攻破相国等圩,团首史传经等死之。
袁得厚自丹阳攻镇江,为清军所败。
十月,清廷以甘肃西宁镇总兵冯子材督办镇江军务。
十一月,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昭天义方海宗分路进攻镇江。
十二月,李秀成攻克杭州。
罗孝全离天京而去。
六合守将黄雅冬献城降清。
在这一年,有人记载,天京城外有买卖街7条。城内巡查甚严。有30余王,无不极富,一馆内箱笼不下数百件。法国人甚多,卖洋枪、炮械。城内兄弟每日领米一斤,柴火、菜蔬自备,往往断粮。妇女骑马入市,服饰华极。戏班甚兴,赏号多至百金。收铜铸钱,面文“太平天国”,幕文“圣宝”[5](第3辑,p256)。
同治元年正月,提督李世忠陷江浦、浦口。
洪仁达、洪春元进攻镇江。
二月,陈坤书、洪春元进攻浦口。
三月,陈坤书、洪春元进攻六合。
曾国藩派李鸿章率淮军到达上海。
陈坤书进攻扬州。
乔松年派胡恩燮督办扬州沙头柴捐。
四月,陈玉成被诱执。
五月,江苏布政使曾国荃进逼天京城下。吴蔚堂投靠曾国荃。天王命李秀成等援天京。
六月,李秀成派王宗率兵援天京。合洪春元、杨辅清、洪仁玕等猛攻曾国荃大营。
七月,大江以南,疫疾流行,死者枕藉。
闰八月,李秀成率13王约十万大军猛攻曾国荃大营。
九月,李世贤加入进攻行列。
冯子材败方海宗于镇江汤冈。方退回句容,运粮入天京。
十月,李秀成等环攻曾国荃大营46日不下,撤围去。天王革李秀成爵,令渡江北进。洪春元等攻浦口。
十一月,方海宗再攻镇江,又受挫。
同治二年二月,顾王吴汝孝等克浦口、江浦。
曾国藩奏称:“苏、浙之田,多未耕种,群贼无所得食……贼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实处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贼中群酋受封至九十余王之多,各争雄长,苦乐不均,败不相救。”
三月,林绍璋、李世贤、陈坤书进攻镇江,不克。
四月,李秀成在天长,天王召其回京。
五月,杨岳斌陷九洑洲,贡王梁凤超等约2万人壮烈牺牲。
六月,李秀成等多次在天京城外与湘军交战。
七月,洪春元进攻镇江,被击退。
句容练首高世珍谋为曾国荃内应陷句容。事泄,被太平军杀死。
八月,李秀成在天京报效白银7万两,始放他离京赴苏州。
九月,曾国荃攻占天京城外要地多处。
扬州沙漫洲等地与太平军贸易,曾国藩禁之不止。
十月,侍郎彭玉麟等陷高淳、东坝、溧水,天京粮道阻断。
苏州陷落。
十一月,然王陈时永等攻镇江被击败。
李世贤攻溧水不下。
在溧阳,太平天国在钱粮之外又收田捐,每日每亩收钱一文。房屋亦收税。尚有大量荒田,太平军乃屯扎各乡,自为耕种。
同治三年正月,李秀成与李世贤约定,八月以前,李世贤部就食江西,八月回师携粮解天京之围。
忠二殿下李容发自句容护粮赴天京,为湘军所败。
二月,溧阳守将吴人杰降于淮军。襄王刘官芳败常胜军于金坛。湘军陷杭州。
三月,湘军陷句容,守王方海宗走宝堰。湘军陷宝堰、金坛,方海宗西南走。
四月,常州陷,护王陈坤书死。冯子材陷丹阳,陈时永阵亡。
天王诏令大众安心,谓“朕即上天堂领天兵,保固天京”。不久,病死。
五月,幼主洪天贵福即位。
六月,曾国荃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清廷封曾国藩一等侯爵、曾国荃一等伯爵。天京城内沿街多被杀死者。烟起数十道,太平天国自焚者十之三,湘军焚者十之七。
七月,李秀成在天京被杀。
三、在太平天国之后
《溧阳县续志》记载:“溧邑道咸之间,实在男丁四十余万,城陷后逃亡杀掠,至同治四年册报,实在男丁不满四万。”
同治四年,胡恩燮全家返回南京。
《续纂江宁府志》记载:“溧水男妇大小人丁六万八千七百七十二,同治十三年,知县丁维清查,凡三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口。”
后来,《丹阳县志》又记载:“贼据丹阳四年,城乡胥遭蹂躏,残黎仅存,城中民居毁去大半。今平定已二十年,休养生息,井邑虽复小完而家少盖藏,市廛萧索,不知何日可复乾嘉时之旧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在天京地区既有太平天国政权,又有清朝地方政权,既有太平军,又有八旗兵、绿营兵、湘军、团练,在天京地区发生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犬牙交错,极其尖锐而复杂,是太平天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值得我们认真进行研究的。
[收稿日期]2003-01-12
标签:李秀成论文; 秦日纲论文; 太平军论文; 太平军北伐论文; 太平天国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杭州南京论文; 历史论文; 杨秀清论文; 韦昌辉论文; 张国梁论文; 洪秀全论文; 胡恩燮论文; 江宁论文; 句容市论文; 清朝历史论文; 军师论文; 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远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