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论文

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论文

【文史论苑 】

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 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

白松梅

摘 要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重视农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其他产业和领域发展的前提。因此,对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进行研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广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农业发展;史实;现代农业;开发意义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能获得今天的成就,除了仰仗科学技术的生产和加工,还要得益于古代农业的生产经验。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经营着每一片土地,并将这些经验和劳动成果记录在案,流传至今,指导了一代又一代农人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后世的影响也意义深远。

虽然课外科技活动是理论课堂的重要补充,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非常重视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并于2012年起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各医药院校也设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课外科技活动,但目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仍存在问题,影响了实施效果。

一、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特点

(一)发展历史悠久

几千年来,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历代统治阶级对农业生产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参与制作和开发了众多农业生产工作和农作物物种等。虽然古代战争不断,部分统治者的苛捐杂税使得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周易》中,就有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记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其所涉及的就是农业推广活动。到西周时期,统治者甚至创立了“西北农学院”,旨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活跃的生产基地,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重视农业发展的人才。汉武帝时期推广的“代田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民皆称便的局面。从宋太宗到宋仁宗,无不将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所推出的“占城稻”,也为当时的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渐趋成熟,一户人家几代人都从事农业生产互动的情况不在少数,所推广的广甘薯生产,为农业的生产创造了更多的价值。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为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

(二)农业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更新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变迁,很多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很多先进的栽培技术和耕种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地理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遵从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推出了很多优质的耕种方法、耕种技术和工具等,其中以牛耕和犁耕为代表。到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多提倡的代田法已经初步具有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雏形,直到西汉时期被广为应用,为现代轮作的耕种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1]

(三)农具的类型多种多样

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犁具就是最成功的例证。从秦统一天下开始直到汉代,犁具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统治阶级到大小官员,再到广大农民都非常重视农具的开发和利用,汉朝时期有官员推广了三脚楼技术,北宋推广了踏犁工具。被创造发明的农具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却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带来了质的飞跃。

二 、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

(一)重视农业生产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方式。运用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技术,减少在开发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对消耗的资源加以创新利用,增加其派生价值。

在封建时期,每一位新上任的统治者在建国初期,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农业,将农业生产作为稳定统治地位的关键。因为百姓在经历了战争洗礼之后,民不聊生,农业生产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田地荒芜、国库空虚的局面是稳定统治初期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西汉时期,刘邦为了能够稳定统治地位,吸取并借鉴了秦灭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让大量士兵复员,也使农民有时间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后,振兴农业发展就成了历代统治者甚至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例如,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就告诫官吏想要维护地位,就需要建立在休养生息的基础之上,使粮食产量增长到百姓满意的地步,然后再充实国库。到现代农业发展初期,党中央领导也高度重视农业的核心地位,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这种一脉相承、从古至今的农业核心地位始终未变[2]

(二)兴修水利是百年富国安邦大计

古代部分君王都将兴修水利作为农业生产的百年大计来实施,并将其视为农业生产的第一大举措。在汉武帝时期,为了促进水利建设,在郑国渠上开凿六条水渠,以此来灌溉附近的农业用地,被称为“六辅渠”。后来汉武帝又听从大臣的意见,在郑国渠南侧开挖了白渠,长达两百千米,能够灌溉四千多顷粮田。除此之外,还开挖了龙首渠和漕渠等,在关中等地带形成了一个大型水利灌溉网。当然,水利工程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在西汉时期是治理黄河,之后百年来黄河再也没有发生过大型水灾,这也为附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元朝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设置了河渠司和都水监等官职,其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凿通了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在隋代之后就面临年久失修的境地,不仅无法贯通为农田灌溉,甚至增加了粮食运输的成本。为了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元朝在1289年凿通了南北大运河,一共长二百五十余里。在1292年又开通了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余里。至此,从杭州一直到南北都开通了,这对于粮田的灌溉以及粮食的运输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兴修水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全面增强百姓的水患意识,动员全体劳动人民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兴修,对于治国安邦来说也具有重要影响。到现代社会,也可以借鉴古代水利兴修的案例,适应当代农业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和需要,修建水利工程,完善水利事业,既能起到治理流沙、防治水患的作用,还能促进灌溉水的调取和利用,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3]

(三)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是确保农作物丰收的保障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来讲,更新并不断推广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保障农作物的丰收,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理念在古代时期也得到了良好的验证。在西汉时期,与农业相关的知识已经较为丰富,并且出现了很多农业生产学理论,如土壤学和生产学等,利用选种、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农作物的存活,并促进农业技术有效改革。在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更新和进步。为了解决耕牛不足的问题,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筒车等工具,大大提升了农业耕作的效率。在当下,农业的发展首先靠的是政府政策的引导,第二就是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科教兴农引入农业生产和加工当中,使农民能够深切认识到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有效培养农业人才的同时,将农业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提高到同一层次进行研发。用农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三、结语

中国古代史中有关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农作物产量,一直都是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基础。从古至今,农具的更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活力,也为经济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注重鱼塘施肥,新开挖的鱼塘或老瘦水塘,放种前要早施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施肥量可根据底质、池况及肥种而定,一般消毒5天后,将鱼塘水注满,每亩施入人畜粪肥400~600kg,直接遍洒池底。在开春后鱼种生长期必须及早强化追肥,也可以按使用说明利用生物肥进行培水。另外,要加强鱼塘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赵越云.原始农业类型与中华早期文明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刘少群,吴贤奇,丛艳国.我国古代农业推广及其对现代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547-2549.

[3]刘生龙.浅谈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J].学科教育,2001,(11):17-19.

中图分类号 F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19)02-0224-02

作者简介 白松梅(198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 :周 丹 】

标签:;  ;  ;  ;  ;  ;  

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