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控制过程,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全面的了解建筑工程的概况,同时取得相关的资料,包括混凝土的物力学指标、环境气象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程序,初步模拟施工方案并对各个阶段温度场的分析以及温度应力检算等。另外,根据建筑结构应力检算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拟定施工温度控制的指标值,同时合理的确定温度控制措施以及温度控制方案。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工程;应用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介绍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体积大于1000m3,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结构。从这段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介绍中可以看出,施工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水泥水化产生引起的温度应力产生的混凝土裂缝,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温度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仅要考虑温度、裂缝等问题,还要考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性与浇筑的连续性。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备、材料质量、施工人员方面进行控制和组织安排,且做好施工工艺的把关工作。对支架基础进行施工时需要达到支模的建设要求,验收结果达标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超平以及放线定位工作。支撑搭设过程中,需要将其置于回填土浮板位置,并且对使用的回填土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对立杆搭设及后续施工过程中发生下沉情况,确保立杆垂直,提高支撑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对支模作业人员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之后,作业人员需要对负责部分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并且在支模拆除、商品砼浇筑、搭设等方面施工工作开始前,同样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对砼进行浇筑过程中,需要派遣专人到现场对模板变形情况进行调查,对支模变形问题进行控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在第一时间停工,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待检查无碍后进行复工。对支模进行拆除时,需要对相应的作业规范要求进行遵守,对拆模时间合理安排,在开始进行此步骤前需要进行申请,在审批结果合格之后进行后续施工,拆模过程中需要按照上下顺序进行作业,秉承先搭后拆及后搭先拆原则开展工作,并且对上下同时进行作业的行为进行杜绝。最后在卸料时需要让施工工人把配件按照顺序传递到地面,避免出现抛掷的行为。
2.2浇筑施工技术
对混凝土进行浇灌时,需对泵送砼过程中的冲击力问题进行考虑,通过提高支架及模板刚度的措施对模板两侧压力过大的问题进行缓解,提高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模板施工质量和砼配比、温度调控、浇筑高度及速度一类的因素具有较大关联,基于此作业工人需要对模板整体的作业质量进行提升,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供更多保障,下面对浇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说明:
首先,需要根据说明书中的流程及操作规范开展施工,确保砼泵操作正确,并且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要求其持证上岗;此外对大体积砼进行浇筑前,需要将适量的水融入其中,对内壁进行浇湿处理,避免出现堵塞情况。
其次,通过分成分段的方式对大体积砼进行浇筑作业,浇筑工作开始前,施工方需要掌握预埋件、钢筋位置和预留洞方面的情况,通过重复检测的方式为其质量提供保障,同时通过适宜的浇筑技术手段能够为后续布料、振捣等方面施工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振捣时泌水现象的出现几率较高,因此需要派专人对其进行清理,对麻面、塑性开裂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对建筑外观及使用性能方面产生负面作用。
最后,待砼浇筑工作结束3h左右,施工人员便可以处理大体积砼表面,借助平模方式对砼表面顺滑程度进行提高,初凝前需要完成碾压操作,待砼收水彻底结束后对其进行抹面。
2.3振捣施工技术
振捣棒的安置对混凝土振捣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施工人员不仅需要提高砼的密实度,同时应对上层砼振捣质量进行提升,因此在进行振捣施工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砼坍落度为零点一八米上下,通常情况下将浇筑坡度设置成一比六,同时地泵应通过倒退的形式开展浇筑工作,泵口和软管进行对接后,通过左右浇筑砼的方式进行作业;其次,进行垂直振捣,在钢筋含量较多的部分,需要通过倾斜振捣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将振捣点的高度参数设置为零点五米上下,边缘位置的振捣高度控制在零点二米左右即可;再次,若想控制砼浇筑裂缝问题,需要在上层砼振捣结束至下层砼初凝前进行操作,将振捣棒插入零点五米上下;最后,对振捣速度、时间和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防止上层振实但下层砼出现气泡的情况,待下沉结束时结束振捣。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合理选择材料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过程中合理的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材料,应当具有水化热低、水化热不集中等特性。因为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水化热较为集中,则混凝土的降温则相对困难,混凝土的放热量集中,并且很容易产生面积大且较为严重的裂缝。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对材料的抗压性进行合理测试。即在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的认真复核。
3.2确定材料比例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当对混凝土的材料比例进行及时确认。从而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理的进行,能够较好地提高混凝土强度。这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与后期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土木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反复确认,并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确认最适合的混凝土材料比例,从而有效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现象与收缩现象的产生。
3.3选择合理养护措施
合理养护措施的选择,是预防混凝土裂缝与收缩现象出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通过提高环境湿度等养护措施,有效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而产生的裂缝。与此同时,工程施工人员应当通过减少施工环境内外温度差、缓解施工环境降温速度、减小应力因素等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抗拉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3.4改善约束条件
工程施工人员在确认工程构造设计前,应对约束条件的改善,做出自己合理的衡量。通过必要的措施,改善混凝土的约束条件,有效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通常来说,约束条件的改善,可以有效补偿因应力因素产生的混凝土压力与拉力,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同时,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
3.5选择合理降温措施
温度是引起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就是水泥的水热化以及浇筑温度所引起的绝热温升散热速率所决定,所以将温度进行适当的降低是对这一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还要对拆模的时间进行控制,要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的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拆模,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现象发生。
4总结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不仅缩短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还给人们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对其进行施工,并且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泌水、开裂现象的出现,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维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李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论文作者:陶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作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