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5%家长忽略情商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情商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品德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课题,但人们对品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偏颇。
^近日,北京搞了一次家长教子观念的调查,据称,85%以上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等情商内容排在最后几项之中。在许多家庭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牙牙学语的孩子学会了“国骂”,甚至学会了打人,遭到的不是责备,而是更多的欢喜和疼爱,殊不知,大人的一时享乐,却在无意中养成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
品德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儿童的语言、技能、品德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打好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那么就不易造就出健全的人格了。”因此,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法中得到一些启示。
在游戏中识别是非
游戏是幼儿的全部生活,在他们的眼里,什么都好玩,什么都是游戏的对象,这连吃饭、睡觉、洗澡都不例外。家长要充分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做游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游戏内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游戏中的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为乐的人,一定要得到好结果,受到人的赞美和羡慕,坏人最后一定要受到惩罚,让孩子从小爱憎分明,例如“大灰狼和小白兔”游戏,“大灰狼”凶狠、奸诈,但最终被聪明的“小白兔”降服。
注重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天然权威和崇拜对象,也是孩子最直接、最重要、最经常的模仿对象,家长的理想、兴趣、爱好、品德与习惯等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家长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好,文化素质、教育素质高就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幸运。古今中外,那些“神童”的成长道路,无不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反之,孩子会深受其害,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其根源往往就在家长身上。所以,家长的自我教育和修养,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教育孩子爱父母
家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首先要对孩子进行爱父母教育。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为别人着想;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忽视对孩子应有的品德教育,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百般袒护,不愿约束孩子,使孩子未能养成尊敬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颠倒,将来到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体贴父母、他人,主动为亲人和小朋友分担一些责任,能够吃苦、承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