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中存在来自于每个管理环节每个工作环节的大大小小的风险,这些风险大到可以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客户利益、人身安全等重大事项,也可以导致工作失效、重复劳动等浪费很多资源,如何预防风险发生、当风险发生时如何应对、如何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实验室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室;全面;风险;管理;建立;
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不同专业与行业实验室管理要求存在差异,对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系统学习,有利于更好帮助做好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体系建设。
一、实验室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实验室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实验室围绕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在实验室管理各个环节和运行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实验室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全面风险管理不同于个别风险管理(如化学危害预防),它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统一、集中的识别、排序和控制,需要建立科学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图1),保证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实验室实行全面风险管理、运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最主要有如下方面:(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实验室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2)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责任落实在实验室各个层面,保证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实验室利益及利益相关方的损失。(3)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实验室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最大风险,从根本上避免实验室遭受重大损失。(4)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实验室建立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在此框架下,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管理的水平和阶段,针对具体风险,灵活地制定风险解决方案,提高风险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图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实验室的风险分类
1.安全风险。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实验室的安全风险主要关注如下内容:危险化学品;火、电、水、气、爆炸、盗窃、有毒化学物质(剧毒化学物质、无机有毒化学物质、有机有毒化学物质)、有害生物、病毒细菌、辐射、高压气瓶及人身防护。
2.质量风险。对实验室而言,结果报告是实验室的最终产品。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实验室的形象和信誉。影响实验室结果报告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主要的质量风险也来自于这五方面。
3.环境风险。(1)自然环境:洪水,地震,台风。(2)污染:化学、生物性、放射性、废液、废气、固体废物、噪声。
三、实验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要点
1.以预防风险发生为主,对所有的风险应该抱有重在预防的原则,将如何防止风险的发生作为管理重点,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工作流程操作、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预防风险的发生。有些风险无法预测、不可抗拒,比如:自然灾害、无预见性的停水停电、计算机系统的损坏等,对于这类风险,在风险发生时快速响应,尽可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2.实验室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实验室中存在各种风险,尤其是涉及到实验室安全的风险,一旦发生将给实验室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要成功避免和有效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实验室管理层首先要有风险意识,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风险管理作为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并给予相应的资源配置。
3.充足的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实验室应该配备充足的资源来应对所有风险的发生,包括人员、技术、经验和能力、风险管理过程需要的资金及各种资源、信息和知识管理系统、数据记录的过程和程序步骤等。这些资源的配备需要在文件中有所规定,并在风险发生时易于得到。
4.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分工明确。实验室应该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负责人,并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图,风险管理组织中的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将风险管理组织构成传达到实验室所有员工,一旦任何风险发生保证由下至上及时沟通汇报,及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
5.全员培训。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实验室应该通过全员培训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提倡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在培训过程中引进风险管理观念以及让实验室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各个阶段的具体方法,以演练作为关键点,日常检查作为主要工作手段,使风险管理和人员培训相互促进,实验室的每个员工都能掌握风险应对的基本技能,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6.沟通渠道保持通畅。实验室应该明确内部外部沟通渠道,并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将内外部沟通渠道以文件形式传达到实验室所有员工,或者张贴在实验室显要位置,以便风险发生时所有相关人员可以尽快沟通和汇报,及时有效地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7.采用控制法和财务法两种方法进行风险管理。控制法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财务法是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两种方法的结合,例如:在风险的分析中可以将风险带来的财务损失作为风险的评级条件之一,对于财务损失巨大的风险要应用严格的控制手段预防其发生。
8.快速地应急响应。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得是否有效合理,直接影响着应急响应地速度,实验室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时要考虑到措施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重点放在如何能够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并最大限度地确保资源的浪费。应急响应时间的规定可以应用理论法和经验法来预估,其原则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始应急措施。
9.风险发生时如何降低损失。风险发生时首先考虑是人身安全,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确保重大资源的浪费。实验室应该明确逃生路线、疏散示意图和疏散集中点,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先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发生紧急事故时要考虑切断事故源。在重大风险事故发生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应对方案及备用方案,尽量确保应对方案的正确性,有条件时进行自救降低损失,且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局部地区,不扩大化,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10.记录风险发生的重要信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记录是实施和改进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记录可以提供进一步分析风险和调整风险应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活动的可追溯的要求,可以依据记录分析改进的需求等作用,因此记录风险发生过程的重要信息是必要的,并且要保存所记录的重要信息。
11.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实验室应该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持续监督与考核评价,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风险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监督或考核的结果,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与提升。
12.持续改进。对于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应该应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判断其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根据分析和比较的结果找出现有管理方法的不合理性以及如何能够改进管理方法,增加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持续改进不但可以逐步地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而且可以提高实验室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重大风险事故发生,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实验室运行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实验室强化风险管理,正确地应对风险,提高风险应对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地配置资源,在提高全员风险意识的同时,提升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水平,为实验室的稳步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小妮,浅谈实验室管理体系应对的风险及机遇.2017.
[2]陈山萍.实验室检验服务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2017.
论文作者:杜世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风险论文; 实验室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发生论文; 管理体系论文; 损失论文; 全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