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现状分析_图书馆论文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现状分析_图书馆论文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研究论文,图书馆论文,状况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新颁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定位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并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资源配置、服务手段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程焕文教授的《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之五)》和司步林《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刍议——兼与程焕文馆长商榷》的文章,对于大学图书馆是否具有学术性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在图书馆界引起了震动,作者欲从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论文发表和研究的情况来分析目前大学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状况。

1 学术论文发表概况

作者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2000-2002年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中国期刊网收录内容广泛,包括了15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图书与情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学报、情报资料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情报杂志),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反映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全貌。

1.1 各系统图书馆发文量比较

表1 图书馆学、情报学15种核心期刊载文作者系统分布

系统

 

 发文量(篇)所占比例(%)

高校图书馆

 

3255  44.7

教学研究部门1820

25

公共图书馆 1528

21

科研院所图书馆 4366

其它类型图书馆(包括地址不详者)

2403.3

总计

7280

图书馆学研究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其研究成果往往是图书馆业务活动的总结。论文作者单位类型分布研究就是将论文作者的服务单位划分为若干类型,统计出各种类型单位的作者人数,从而反映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基地。我们将作者服务单位分成5种类型(见表1),其中高校图书馆包括大学、学院、专科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将企业图书馆、中专图书馆、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机构及单位不详者都纳入其他类型图书馆中。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论文共7280篇,其中高校图书馆系统作者发表3255篇,占总量的44.7%,具有明显的优势,表明高校图书馆系统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最主要的基地。

1.2 高校图书馆发文作者分布

表2 2000-2002年大学图书馆发文排行榜

机构 发文数

机构 发文数机构 发文数

浙江大学图书馆 81 烟台大学图书馆24 厦门大学图书馆

17

清化大学图书馆 72 南京大学图书馆23 山东大学图书馆

16

汕头大学图书馆 48 暨南大学图书馆21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16

北京大学图书馆 45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21 四川大学图书馆

16

天津大学图书馆 39 暨南大学图书馆 21 河北大学图书馆 15

南开大学图书馆 36 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 21 吉林大学图书馆

15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32 宁波大学图书馆19 郑州大学图书馆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 32 上海交大图书馆19 复旦大学图书馆

15

武汉大学图书馆 30 中山大学图书馆17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14

深圳大学图书馆 28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17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14

笔者统计了自2000年至2002年间大学图书馆发文的作者分布情况,依据中国期刊网所收录的15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统计方法是:单个作者的按作者单位累计,同一篇论文中有二个作者的,分别按作者各自单位累计,三个以上作者的,以第一作者单位累计。从表2中可以看出,3年来发文排在前30位的大学图书馆的发文数总和为799篇,占大学图书馆发文总数(3255)的24.5%,成为发文较为集中的核心机构,显示了强劲的图书馆学术研究实力和科研水平。发文排在前十名的大学图书馆分别是:浙江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从发文单位地域分布来看,集中在教育、经济水平发达地区,西北地区大学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水平相对较弱。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大学的实力基本相当,正如高校图书馆规程所说,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1.3 研究方向分析

表3 2000-2002年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学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论文数

所占比例

图书馆学及管理

 1009  31%

中国图书馆事业

 234

 7.2%

读者工作与藏书建设 488

 15%

文献编目、目录学

276

 8.5%

各种文献工作与文献学227

 7.1%

信息素质教学研究

100

 3.07%

情报学、情报工作

451

 13.8%

其它465

 14.3%

总计

  3255

从表3可以看出:(1)图书馆学及管理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产出的论文占全部论文(7280篇)的3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技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正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数字图书馆被引起广泛关注。图书馆管理客体的变化,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旧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已不适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对新形势下的图书馆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并提出了一些管理策略。研究新的管理理论,探讨新的管理手段,发展新的管理方法,对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构重组等宏观问题的探讨文章很多,如《面向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及其发展研究》、《大学图书馆管理的十大改革探索》等。(2)读者工作与藏书建设仍是研究热点。有关读者工作与藏书建设的文章占全部论文的15%,随着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及内涵发展的需要,网络采购、网络信息资源存取和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3)文献标引与编目工作。《中图法》四版、联机编目与电子信息资源编目成为近期研究的重点。(4)教学研究较弱。教学研究的论文较少,这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在高校所处的地位有关,但是近两年有关信息素质培养、信息素质课程研究的论文增长幅度较大,表明高校图书馆已意识到应在此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学术研究应融入高等教育的主旋律,紧紧围绕培养人才、造就人才这一主题。

结果分析:从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发表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愈来愈重视学术研究工作,而且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其学术性服务机构的定位也逐渐得到认可。高校图书馆系统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最主要的基地。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化,如图书馆哲学问题、图书馆学新的知识增长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应用研究也大有发展,出现了中美大学图书馆服务方式比较、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大学图书馆管理改革的文章,并且学术研究成果得到部分推广与应用,使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关于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复合图书馆的研究等文章对图书馆的实践和发展都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技术研究成为热点,关于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方法的文章具有一定深度和水平,另外关于文检课教学改革以及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今后图书馆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在指导作用。但从研究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术研究水平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目前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术研究的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教育水平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情况较好,而中、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水平较低,成果较少。(2)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追风”倾向有增无减,紧跟潮流的热点、一窝蜂地写文章的大有人在,什么热就炒什么。比如,“知识经济”热的时候,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与知识经济扯上了关系;如今“网络热”、“数字化热”又为广大“追风族”提供了炒作的题目,相当数量的论文是为了评职称“达标”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编辑,在第一次审稿时也采取与网络有关的留下,无关者刷掉的做法,这反映出我们理论研究中的轻浮和浓厚的功利倾向。(3)脱离实际的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中把本无生命力的理论,不断地尝试着重构着理论体系,自我抬升地位。使人读来感觉似是而非,似乎让人读不懂的理论是好的理论。

2 搞好学术研究的对策

2.1 政策支持

政策具有导向作用,为促进图书馆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有关领导部门在制定大学图书馆评估条例时,应将大学图书馆的科研功能列入评价标准中,以此促进学术研究开展和向研究型图书馆方向发展。

2.2 大学图书馆应强化图书馆的科研功能

图书馆应重视科研工作,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学术骨干队伍,负责全馆业务学习、业务辅导和学术活动等任务。除大力开展与科研对接,为科研服务的工作外,还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积极组织申报参与国家、省、部级等各级科研基金项目;另外馆内可以通过设立科研基金、树立学科带头人等做法,推动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开展。如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员参与科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约占工作量的30%。馆员不仅参与科研,也参与各种交流,其结果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又协助了图书馆支持学校培养各类人才。

2.3 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交流,对内建立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的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馆性的学术会议,让大家有机会充分交流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各个业务岗位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外加强学术交流,积极支持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明确规定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的条件,让大家有均等的机会和努力的目标。这样既能提高馆内学术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域学术水平差异。同时,也可有选择地请有关专家来馆讲学,这样,使学术交流工作正常而活跃地开展。另外,图书馆学学术期刊应积极引导,开辟学术争鸣园地,各刊物分工协作,分别承担各类问题的争鸣,并以此形成自己刊物的特色。《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做法很好,开辟了“探索与交流”栏目,发表了许多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文章。如司步林的《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刍议——与程焕文馆长商榷》、《论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兼与陈源蒸同志商榷》等。

2.4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成果推广

学术研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把握研究的方向。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而且要把应用研究、解决图书馆的具体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促进图书馆工作方式的进步。图书馆学属应用学科,其属性决定了图书馆学术研究成果应重视实际运用,即通过成果的运用来改进图书馆的工作。成果的应用、推广是科学研究流程中的主要环节,成果得不到应用、推广,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可由高校图书馆学术委员会负责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工作,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5 大学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应紧紧围绕学院的发展需要

大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故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应以此为重点,把培养和造就人才放在首位,通过强化科研支持功能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直接参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培养,强化学术性服务机构的功能。

收稿日期:2003-07-31

标签:;  ;  ;  ;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现状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