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妇产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妇产科的护理水平与质量,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性因素。本文从妇产科护理管理的特点分析、妇产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妇产科现代护理管理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综述,以求能为进一步规范妇产科护理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现代妇产科 护理管理 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19-02
引言
科学且完善的护理管理是提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其护理结果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患者安危以及医院的声誉等多个方面[1]。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超过90%的美国孕妇会选择医院产科作为其分娩场所,而我国住院分娩最早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膜至6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且主要流行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之后的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在此段时间住院分娩已经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2]。发展到现在,我国的住院分娩产妇已经占据了所有产妇的80%以上[3]。在孕妇分娩场所发生此种转变的同时,一方面,其参与妇产科护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结构与性质均也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不乏有受过专业知识教育并具备一定特殊机能的护理人员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为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育与医疗照顾需求的改变,妇产科护理与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致,同样经历了护理中心由疾病转向患者自身的变革[4]。总而言之,从面向未来的层面考虑,发展中的妇产科护理正走在以孕产妇的健康为中心与向导并不断积极探索全新护理模式的路上。笔者在长期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为进一步规范妇产科护理管理,现将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1 妇产科护理管理的特点分析
1.1妇产科护理管理需具备科学性与服务性
首先,妇产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相关交叉面存有较广泛的联系,因此良好协调产科护理本职工作与这些交叉面的关系便成了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5],这些交叉面主要包括临床医生、医疗后勤、医院行政管理、患者及其家属等多个方面,整体呈现的是一种以患者自身为中心、以护理工作为主体的产科护理管理框架;其次,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护理工作具连续性强、独立操作多、接触患者密切、以及难以维持规律生活等特点,此诸多方面均对妇产科护理人员提出了相对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要求,基于此,帮助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素质修养就成了其护理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需要设置细致的管理方法,更有必要开发有效的教育培训手段,进而要求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和服务性。
1.2妇产科护理管理需具备专业性与技术性
妇产科护理管理是有别于医疗实践的独特领域,它主要是综合应用人的心理和生理等相关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而来帮助、指导和照顾人们保持或者重新获得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以达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一种特殊管理工作[6]。尤其在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其护理工作更显示出它的独立规律与特点。所以,妇产科护理管理需要妇产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每一位护理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否则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举步维艰。
2 妇产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还比较欠缺
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仍是参照卫生部于1978年颁布的《关于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的相关标准,其规定要求在我国医疗单位内的护士至少应占到卫技人员总数的50%,床护比应不低于(1:0.4),医护比应不低于(1:2),但我国近年来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7],目前国内仅有12.9%的医疗单位符合上述要求,且就床护比来看,国外的要求比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1.6)与(1:0.9~1.2),在标准层面均比我国更高;另外我国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仍以中专为主,本科学历仅占1%左右,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8]。此种情况表现在妇产科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率的孕产妇护理需求的增长,自然也就成为了妇产科护理管理实施的阻碍因素之一。
2.2护理人员的法律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还有相当部分不具备较高的法律与自我保护意识,其主要表现为未能对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自主权等方面权益产生足够重视,因而比较容易导致出现护患纠纷甚至涉及法律性问题的事件。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城镇近年来发生的妇产科护患纠纷案件约占到所有医疗纠纷的17.2~29.5%[9],这无疑也会对妇产科护理管理造成严重干扰。
2.3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化程度缺失
护理文件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护士根据医嘱或观察患者病情后的客观记录的书面材料,是医院临床施治过程的真实反应,同时也是处理医疗事故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妇产科护士往往因年资不高缺乏经验等多方面缘故,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常常发生有书写不规范、不统一、字迹过于潦草,甚至是出现漏记、错记以及记录与病理相悖的情况,因而不能对护理过程与护理效果真实反映,这些不仅严重违反了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有的甚至违反了法律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妇产科现代护理管理进展
3.1人性化服务护理理念的推行
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了当今护理界的热点之一。人性化护理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服务内容,使患者体会到人性的存在,其关键是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从被动服务转变到主动服务。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产科护理工作,就是要求护理人员不但局限于护理、助产等纯粹的技术操作,而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护理,并针对家庭、产妇、新生儿在社会、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开展护理服务,为母婴提供安全舒适的健康照顾,同时增强母婴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3.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实际上是一种集策划、护理、工作时间、绩效、评价、学习、教育以及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护理模式[10],该护理模式不仅开展有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指导,更有分娩中的指导护理和分娩后针对母亲与新生儿所制定的技术性护理,这些都是其他科室所没有的。众多临床护理结局显示,在妇产科所实施优质护理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原因就在于产妇在院期间,其所反应出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提升比较显著,且护理人员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其护理质量与工作素质确实有较为显著的进步,目前愈发多的报道均非常推崇在妇产科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推行优质护理模式。
3.3柔性管理理念的应用
妇产科护士每天都要面对众多焦虑的孕产妇、娇贵的新生儿及其家属,而频繁的夜班与沉重繁杂的工作负荷、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常常让她们感到身心压力均颇为沉重,工作容易产生倦怠感。柔性管理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通过对基层护理人员实施人格化的管理,进而可在她们心目中滋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可从某中意义上尽可能地让她们的压力得以缓解。有研究者认为[11],缺少一定程度的柔性管理,其正常的刚性管理也是相对难以深入实施的,而将柔性管理与日常化的管理措施与手段结合,正是妇产科未来的管理潮流与方向之一。
3.4不断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当前妇产科护理人员是相对欠缺的,因此优化妇产科人力资源配置向来都是妇产科护理管理非常重视的问题。在方国莉等人[12]的研究中,提出在妇产科开展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结合能级原则实施职称量化,根据手术类型实施工作量化,最后再将个量化的总分值与经济利益的分配相结合,进而更加调动了妇产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质量与效率;在黄宝琴等人[13]的研究中,他们对妇产科的专科化管理进行了较大改进,其改进措施主要体现在严格选拔和重视妇产科助产士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实施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执行弹性排班制度等三个方面,笔者认为,这些均为近些年值得其他妇产科借鉴的比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3.5改革传统护理病历的结构模式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护理电子病历(EMR)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愈发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自从1994年我国卫生部在第六届医药信息学大会上提出“希望到本世纪末,我国将有若干家医院能够真正实现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之后,现在很多医院已经使用EMR,妇产科也不例外。如在汪树德等人[14]的研究中,通过将EMR应用与妇产科门诊保健查体后认为,EMR不仅可动态地反应妇科疾病的状态与发展过程,大大节省了医师、检查妇女回顾与复查病情的时间,而且可便利地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减轻了妇女患者在不同医院的检查过程中进行某些组织取活检的痛苦。
3.6严格标准预防以降低妇产科职业暴露危害
标准预防特指对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均应一律采取隔离的一种预防性措施。该预防模式可较好防止发生因血源性与非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不良事件发生,因此也是控制院感的有效措施之一。妇产科预防职业暴露主要是从细节管理入手,杜绝细节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如王力勤[15]在其研究中认为,多数妇产科护士未参加过有关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表现出对护目镜和防护手套的使用情况较差、处理刚出生新生儿不戴防护手套,操作结束脱掉手套后不常规洗手、全面防护基本概念掌握较差以及不能说出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流程等诸多弊端。因此,目前多数妇产科护理管理也正在逐步更新观念,给予了对本科职业暴露的更大重视。
4 结束语
作为现代护理的管理者,应从过去的经验管理与被动管理逐渐向科学化管理与创造性参与管理迈进。而妇产科作为临床医学的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不仅因其工作具有工作环境复杂与关系重大的职业特征,更担当着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的重要作用。因此,妇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更应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基础之上,努力研究探讨符合医院与科室特色的标准化整体护理管理工作模式与评价体系,进而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为促进母婴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丽.浅谈妇产科护理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444-447.
[2]May K A.Mahlmcister L R. Comprehensive matenity nuring[M].2nd ed.Pltiladelphia JB:Lippincott CO,1990:4-24.
[3]王南摘.展望21世纪的护理专业[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7,16(2):66.
[4]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90-94.
[5]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25.
[6]黄琼.论妇产科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3):149.
[7]张丽娜.国内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3A):15-17.
[8]方秀敏,朱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14-15.
[9]刘建.妇产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医疗环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报),2008,29(4):61-62.
[10]孔凡莲.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再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808-3809.
[11]陈曼华.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4-95.
[12]方国莉,林丽红.妇产科手术室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9):53-54.
[13]黄宝琴,黄丽芬,池喜华.浅谈产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与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59.
[14]汪树德,赵清泉.妇科门诊保健查体电子病历的特点及应用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7):655.
[15]王力勤.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126-127.
论文作者:滕桂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0
标签:妇产科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模式论文; 我国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