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来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25)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率为12.00 %,对照组为28.00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00 %,对照组为76.00 %,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伤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干预
外科伤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外科伤口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可能导致患者切口延期愈合、切口愈合效果不佳,严重时可造成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笔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进行了外科伤口感染预防护理的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外科住院治疗患者5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5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5 例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 6例,年龄21~52 岁,平均年龄41.92±3.17 岁,病程4~38 h,平均病程21.45±8.34 h,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龄20~51 岁,平均年龄40.87±3.52 岁,病程3~36 h,平均病程21.03±8.85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年龄20~60 岁;② 患者无严重的肝、肾、循环系统疾病;③ 患者无恶性肿瘤肌病;④ 患者治疗前无严重的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⑤ 患者依从性良好,可正常配合治疗;⑥ 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愿参加研究。
1.2 方法
1.2.1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 ① 手术室管理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手术室内的空气指标值进行检查,保证手术室室内温度为21℃,室内湿度在50%左右,严格控制手术室内其他人员走动;② 规范化手术操作 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均应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术中应全程规范性使用无菌手套和防护口罩,在保护患者伤口的前提下,及时将伤口部位的分泌物和脓液清除,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腹腔进行关闭时,使用聚维酮碘液对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肌层进行冲洗,使用无菌纱布将聚维酮碘液拭干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继续使用无菌纱布拭干,对肌层进行常规缝合,缝合完毕后依次使用聚维酮碘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无菌纱布拭干后,在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逐层缝合,并对切口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敷料进行覆盖;③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临床操作前后使用消毒液涂擦双手,护理过程中需接触分泌物、体液时需戴手套,关闭患者的腹腔时需更换手套[2];④ 术前护理 术前1h护理人员应将手术区毛发剔除完毕,避免毛发中匿藏的病原微生物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完成规定拖鞋和洗手衣的更换,术前对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灭菌,以防止器械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和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伤口感染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为12.00 %,对照组患者为28.00 %,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发生 未发生
观察组253(12.00)22(88.00)
对照组257(28.00)18(72.00)
Χ2=8.000,P=0.005,P<0.0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2.00 %,对照组患者为76.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N(例)满意(例)一般(例)不满意(例)满意率(%)
观察组25 15 8 2 92.00
对照组25 7 12 6 .00
Z=-2.361,P=0.018,P<0.05。
3.讨论
伤口感染即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结束后手术切口发生的感染,其会对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一直以来都是医院外科手术工作的重点所在。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自身年龄因素、手术室环境因素、住院时间和手术操作是造成外科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高危因素[3]。虽然临床应用抗生素可以一定程度的控制伤口感染的发生,但是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抗生素,一方面会导致患者出现大量的不良反应和耐受,一方面其也无法完全避免所有的伤口感染。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进行伤口感染预防的同时,还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4]。
手术室护理干预即是通过对手术室环境、术前护理、手术操作多方面进行干预,采用严格、规范的消毒操作,严格控制手术室的温湿度,严格遵照手术操作流程进行手术配合,同时术后加强对患者伤口的保护,及时吸出伤口部位的分泌物[5],从而有效的提高术后伤口感染预防的全面性,提高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总之,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红.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86-790.
[2]金团序,倪淑芬.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4-1075.
[3]杜春燕,郑娟瑛,徐绿萍.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24-4425,4428.
[4]梁思华,王洁贞,周建苗,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外科伤口感染效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5):391-392.
[5]吴海英,全日红,蔡亚娜.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63-566.
论文作者:雷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患者论文; 伤口论文; 手术室论文; 发生率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外科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