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_不确定性分析论文

民营企业家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家论文,能力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改革初期,新旧体制交替出现了许多制度的不完善和市场的空白点,政策性效应释放出了巨大的超额利润,民营企业依靠其灵活性弥补了短缺市场,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但这些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得益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带来的历史机遇[1],而不是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然而这些历史机遇是不可复制的,并且终将会过去,当超额利润平均化时,民营企业必须实现转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即从对市场的拾遗补缺、重销售及企业管理者个人英雄向重视品牌、信誉和管理转变,并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形成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家在转型的过程中,承担了制度创新的实施者的角色,是推动企业制度变迁的主体,企业家能力是顺利进行企业制度变迁的保证。

二、企业家与企业家能力

美国经济学家墨尔斯(G.E.Hills)最先将“企业家”一词引入经济学。他认为所谓的“企业家”即“那些能够抓住经济生活中的机遇或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机会做出反应,通过创新为其本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发生变化的人。”萨伊最早强调企业家的重要地位,他认为企业家是“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发现顾客,克服许多困难,将一切生产要素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2]。马歇尔则从商业和工业两个角度论述了市场均衡化过程中商业企业家的中间商职能和工业企业家的要素组合职能[3]。美国学者奈特则认为“企业家要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是不确定性的决策者”[4]。奥地利学派认为在动态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能够先知先觉,持续不断地感知外部条件变化,并做出相应行为的个人就是企业家,企业家与常人之差别在于他们以特殊的方式发现和解读信息,在其知识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采取行动。以上学者从职能角度(萨伊、马歇尔)、特质角度(如奥地利学派)给出了企业家的定义,奈特的观点虽然指明了企业家的本质作用,但没有能全面反映其特质。创新学派的代表人物熊彼特(Schumpeter,1934)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能够实现新的组合的创新者”,认为他们的行为以“创新”作为特有的目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定义强调了企业家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并且给出了企业家创新的五个方面。本文中的企业家则从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出发,结合熊彼特的企业家职能观,将企业家看作是为了获得预期利润,利用其能力不断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推动和领导企业变革,从而有效规避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高级管理者,而创业者是企业家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

根据企业家理论文献,可以概括出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决策能力。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作用是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在“破坏均衡-均衡-再破坏均衡”中,实现企业的变革。创造性破坏是企业家应具备的能力,它包括以下特征:独立思考、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企业家不得不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古典企业中,企业家承担财富风险,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不承担财富意义上的风险,而是承担着一种特殊的风险-人力资本风险,即市场会根据企业家过去产现在的行为结果对其未来做出预期,企业家现在的行为将影响到其未来收入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承担不确定性是企业家自信心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企业家能力。决策能力主要包括计划、分析、策划、决策、战略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指挥领导、投资经营、营销能力。企业家能力随着企业规模与发展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具有动态性。一方面,各种能力的内涵随时间变化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不同时间企业家能力结构也不同,即各种能力间的重要性程度不同。

三、转型期民营企业家能力的动态变化

在民营企业的初创期,由于历史的原因,产品市场极度短缺,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出现求大于供给的状况,尤其是生活消费品,形成了巨大的买方市场。随着国家放松对农副产品的管制,开放了农副产品和消费品市场,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农民出售余粮等,这样,卖方市场存在的巨大价格差和商机与放松管制允许价格差转变为现实的利润,使商业机会转化为企业机会,面对这种形势,创业者勇敢地打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从开始利用自有资“倒买倒卖”,发展到采用家庭式生产和经营方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以赚取利润,这个时期,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产生了。例如,温州民间企业起源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家庭工业,前店后厂是当时最为常见的工厂形式,创业者即要组织生产,又要跑市场,还要负责收集市场信息,雇用员工,处理财务问题等,凡事均要亲力亲为。当家庭企业在发展中壮大,而体制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限制没有松动时,家庭企业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调整。大量家庭工厂由于不具有公开经营的合法性,这些约束和限制因素的存在使得家庭工厂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作为一个企业出现,创业者选择了挂户经营,以寻求“政治庇护”,规避意识形态刚性带来的“政治风险”。这种形式是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文化、业务三个方面的约束下创业者的理性选择[5]。家庭工厂在挂户经营的形式下向前发展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来自于挂靠户和被挂者双方的机会主义经营倾向导致的信任危机,同时家族工厂的发展遇到了资本规模小的制约。为了从挂户经营的信用危机中解脱出来中,家庭工业必须重新寻找生存空间,在资金、政策和体制环境的限制中,家庭企业需要再次探索新的所有制形式,民营企业家探索、创新了股份合作制,解决了当时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资本稀缺问题和劳动者的激励问题,合理、有效地规避了由信任危机所引发的经营风险。从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企业家的职能可以看出,在市场行为受到政治、法律限制,计划经济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创业者为获得创业利润,投入维持生计的自有资金进行生产,无疑使自有资产处于高风险状态。只有创业者才有信心和能力承担风险,才能建立家庭工厂,因此,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企业家能力结构中居主要地位的是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创业者的创新活动则主要体现在捕捉市场机会,具有明显的投机性。

随着国家管制的不断放松,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也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产品实用功能方面,而需要质量更好、功能更多的产品。同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在地要求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变革。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成长的内在要求促使完成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从混沌市场的投机获利转向通过规范市场的管理获利。在企业家的主导和推动下,民营企业调整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大量使用规范岗位职责等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创业者所承担的生产组织职能由企业组织完成,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使民营企业的成本优势得以维继。借助规范的管理制度企业家把大量的常规性管理工作授权其他人,将更多精力投入企业的战略发展。民营企业通过规范内部管理、引进人才实现了管理获利。在获利方式的转型过程中,需要企业家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设计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卓越的组织能力是完成企业家职能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此阶段企业家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能力。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新的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民营企业的竞争对手由国有企业转变为国内、国际企业后,与国有企业相比所具有的机制灵活等竞争优势已逐步消失,企业需要在产权结构、产品升级、组织结构变革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形成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企业规模大型化,经营多元化的要求。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前二十年,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上涨缓慢,多数民营企业从事传统制造业,可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力要素规模,获得规模经济,在国际市场依靠低成本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劳动力要素价格从2004年起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表现,印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较国内更明显,民营企业获取规模经济的途径必须实现由劳动力因素向技术因素的转变。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较低,客观上存在着如何通过提高组织能力以赶上先进国家企业的课题,而处在落后位置的企业,具有后发优势,即可以比较便捷地了解到将来的利润机会、先发国家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现状,并加以吸收,纳入到企业家及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即学习过程),成为企业组织能力的核心部分。这一过程客观上要求企业家充分利用人力资本报酬递增的特点,不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而企业家的知识存量和经验则是通过学习积累获得,因此,学习能力是民营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农村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双重联合”(资本联合、劳动联合)所导致的劳资摩擦等问题,使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再次遇到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即公司制)被引进民营企业,许多企业选择了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有限责任公司,甚至许多家族企业也纷纷效仿,但是这相当程度上只是为了规避制度风险和改变企业自身形象的摆设,其本身并没有真正改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家族化[6]、地缘、姻亲关系特征。市场竞争、企业规模所要求的开放、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与我国民营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封闭的产权结构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为应对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在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的竞争态势,民营企业家必须打破产权家族锁定,创造适合在经理人市场不发达、资本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新型产权模式,建立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面对外部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快速的变化,需要民营企业家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判断性决策能力,把握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推动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完成以上职能,需要企业家具有非常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判断性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家随着市场、企业组织结构、产权结构的发展而形成并不断成长的,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制度创新(注:本文的制度创新包括开辟新市场、企业的组织创新等,技术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创造了“股份合作制”、“挂记经营”等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随着市场的竞争、企业组织的成长和市场的发育状态,企业家的能力也呈现出整体提高、结构动态变动的特点,主导能力表现出由承担不确定性和创新能力到组织和创新能力再到创新和决策的变化趋势,创新能力始终是企业家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企业家能力结构的动态变化如下图所示)。企业家能力的内涵也不断在丰富,创新活动由创业时期捕捉已有机会为主转向以创造新需求为主,承担风险也由财富风险转向人力资本风险。决策问题由简单转向复杂。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家不是天然具有创新才能,而是在努力实干中获得了特殊的能力。由此可见,企业家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与训练的[7]。企业家能力源自企业家的存量知识、经验及素质,企业家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通过学习不断加强的过程。

企业家能力结构动态示意图

附图

四、企业家能力提升的途径

1.更新价值观

民营企业家需要改变已有的观念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引导企业在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有效地塑造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价值观。首先企业家要实现从追求自我利益转向注重自我价值的转变,不再将获取个人利益作为第一目标,而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企业家只有将自我价值实现作为首要目标时,才会具有持续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说,企业家将长远的发展和不断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才会使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许多企业存在员工忠诚度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不能长久合作等现象,究其原因企业家没有长久的人才战略、不注重员工职业生涯建设、用人“近亲化”等有关。企业家必须尊重人才,树立发展的人才观,为企业留住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此外,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有效降低社会成本的方法,也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资源。但民营企业却存在着信用缺失问题,影响了企业融资,降低了顾客忠诚度,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塑造企业信用。企业家是企业的代表,个人的诚信对企业信用建设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所以,企业家应树立“守信”的价值观,在行动中诚信守法,并推动诚信精神在企业中的扩散。

2.丰富和扩展存量知识,形成企业家能力提高的动态循环

实施一系列的学习计划是丰富和扩展企业家知识存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企业家能力的途径。学习计划在此是指“获得用来解决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问题的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做出的努力”。它并不需要预先制定,而是企业家在环境变化下即不自觉地开始了学习,为了消除当前认知状态与期望的状态间差距的行动就是学习过程[8]。企业家与专家学者、同行业其他的企业家进行交流,参观访问国内外的现代化企业,甚至与员工的沟通都是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与提高学习能力是具有互动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使企业家的知识结构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经过大脑的加工,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结构上升为一种抽象的认知方法,新的认知方法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被使用以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下一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附图

3.强化企业家外部动力

企业家能力除了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企业家制度环境、企业家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提高企业家能力还要不断改善企业家的成长环境。企业家制度环境主要包括产权制度、激励约束制度、宏观社会制度[9]。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产权制度是一系列用来确定人们对稀缺资源权利分配的关系。通常意义上的所有权是指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力,而产权则规定人们在这种所有权基础上,与其他所有者发生联系时,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完善、合理的社会的所有权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家创造性地进行组织和管理活动,得到最大化的个人收益,使得企业家个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从而鼓励企业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而我国现有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不得力,使企业家能力这种稀缺的资源不能获得最大化收益,企业家缺乏不断提高能力的动力。企业家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整个社会具有必要的公正、公平和透明度。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必须的公正、公平和透明度,公民的自由、民主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家行为缺乏足够的制度诱导和制度激励,企业家的获利行为必然扭曲,导致企业家能力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企业家文化环境则是指在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积淀而成的文化氛围。企业家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经过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轻商贱利”、“学而优则仕”等传统价值取向,制约了人们选择成为企业家。为了培育更多的企业家,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价值取向,确立企业家商品经济体制主体的社会地位,激励和诱导企业家不断进行创新。

五、结论

市场的开放度与竞争度,民营企业发规模与企业家能力的动态性表现出了明显的互补性。随着民营企业逐渐成长,企业家能力也需要动态性变革,以保证民营企业向有效率的方向演进,因此,转型期的企业家必须不断丰富和扩展专业知识与技能、改变旧的观念,提升企业家能力,尤其是创新和决策能力,推动民营企业真正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必须不断改善我国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企业家提高自身能力提供动力和条件。

标签:;  ;  ;  ;  ;  ;  

民营企业家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_不确定性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