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张景松,李晓芳,张景霞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中心卫生院 山东 滨州 256805)

【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8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抽选60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计算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氟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普拉格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PA与PRI比较,均未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PA与PRI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使用普拉格雷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抗血小板作用。

【关键词】 冠心病;血小板;氟吡格雷;阿司匹林;普拉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137-01

冠心病亦为缺血性心脏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器质性病变,使得心血管狭窄与阻塞等情况出现,诱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临床中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均有心律失常与心慌症状存在,加之患者长时间处于心肌供血量不足的状态下,使得其突发心力衰竭的概率提升[1]。抗血小板药物对凝血因子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对患者心血管的疏通有利,且可以将栓塞消除,将患者心肌供血的压力减轻。本次研究为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特抽选部分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抽选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2015年8月—2016年9月)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占比各为17例与13例;年龄平均值为(65.03±1.27)岁;病程平均值为(3.59±0.75)年;根据合并症,有糖尿病存在的患者19例,有高血脂症存在的患者11例。

观察组:3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平均值为(65.15±1.19)岁;病程平均值为(3.61±0.83)年;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8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2例。

比对上述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发现均未有明显差距存在,P>0.05。

1.2 方法

所有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氟吡格雷治疗,均为口服,阿司匹林一天服用三次,每次50mg,氟吡格雷一天三次,每次25mg。

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普拉格雷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的剂量与用药次数与对照组相同,普拉格雷为一天三次,每次20mg。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平均血小板聚集率(MPA)和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进行观察与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2.0版进行处理,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均采用(x-±s)表示,数据间比对用t检验。若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距具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分析下表数据,可知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的MPA与PRI比较,差距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PA与PRI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指标数据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发生概率较高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功能异常或结构异常导致心肌缺血与缺氧是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2]。心绞痛、胸闷、心悸等为疾病常见的症状表现,因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使得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均较为沉重。介入治疗因具备效果显著且损伤小等优势而逐渐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当中。但是相关研究表明[3],介入治疗的危险较大,且患者于术后发生第二次缺血性事件的概率较高,虽然放入支架以后可以将血栓形成的概率降低,但是患者极易有急性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等情况出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血栓的形成,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可在冠脉血管壁受损位置黏附,阻碍血小板在血管壁中聚集[4]。此外机体粒细胞和血小板在相互发生作用以后可将特定介质释放出,进而将血管收缩加剧,最终诱发冠心病。通过给予冠心病患者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利于将其机体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进而将血小板指标降低。普拉格雷属于新型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的一种,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可以对患者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进行明显的抑制。药物进入至人体当中可以对患者的代谢系统发挥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外消旋体混合物的形式刺激患者的血小板,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有效的抑制。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PA与PRI均明显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优异,P<0.05。说明为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普拉格雷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对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发挥促进作用,同临床中传统的药物相比较,其应用优势较为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冠心病的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稳定性冠心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2):104-111.

[2]寇娜,薛梅,曲华,等.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历史性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6,57(24):2108-2112.

[3]唐芸,肖碧,李萍,等.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8):708-712.

[4]刘浙波,夏豪,王建铭,等.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2):2429-2431.

论文作者:张景松,李晓芳,张景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张景松,李晓芳,张景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