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集输站场建设地面工艺技术研究论文_张健

辽河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集输站场进行全密闭式输送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是油气开发过程中首选的技术。集输工艺技术能够将油气密闭分离装置和混输泵连锁变频以及超限保护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保证井口到增压点以及增压点外输油气混输泵到泵密闭输送。本文分析了地面工程建设的现状,也对地面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地面工程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集输;建设;工艺技术

集输站场建设的地面工艺技术是根据油田的开发特点,对地面工艺设计统筹全局,优化总体布局,并因地制宜,优化站内平面。从而简化工作流程,节约投资,增加石油的开采量。在地面工艺技术的优化中,能够使整个地面工程达到经济合理,使整个工作流程安全可靠运行。

一、地面工程建设现状

辽河油田集输站场在集输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主站原油处理后通过外输管道进入当地原油交油站,其中产出水无效回注,伴生气经分液后,由压缩机加压进入国家天然气管道,剩余伴生气燃烧放空。该油田主要特点:一是油田稠油物性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原油密度差别较大,原油黏度差异大,有少量稀油和普通稠油,大多为特稠油和超稠油。二是油田所在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差。油田所在区域人口少,经济不发达;供水、通信、电视等公共设施配套较差,区域通信设施欠发达,网络覆盖面少、容量低,信号稳定性较差。

二、工艺技术分析

1.将油气密闭分离装置和混输泵连锁变频以及超限保护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保证井口到增压点以及增压点外输油气混输泵到泵密闭输送。现阶段使用的油气密闭分离装置,配置了段塞捕集以及补液调节的功能,输量和补液量受到变频闭环装置的控制,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超限保护、电气检测、压力及温度的控制,最终保证混输泵在段塞规的增压点将油气密闭分离装置和变频调速以及超限保护技术有机地结合,使段塞流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圆满完成了抽油机深井泵到增压点混输泵以及密闭泵输送的任务,充分地将增压橇集加热、分离、缓冲变频混输及自动控制多个功能于一体,又利用超限保护、变频调速及筒体缓冲的融合,不但解决了段塞流问题,还实现了从抽油机深井泵到增压橇混输泵的全密闭输送。

2.对相关的接转站的密闭缓冲装置和外输泵连锁变频以及超限保护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取缔事故罐,运用全封闭式模式进行输油。优化后的工艺引进了密闭式缓冲装置和外输泵,形成了统一的连锁变频及超限保护。其中重要的是对缓冲装置的高低液位进行了有效的停泵控制,并且形成了与外输泵的连锁变频,这样油就可以经缓冲装置直接进入到泵里,取消了开式流程,清除了事故油罐。

3.分离缓冲装置采用新型的两室分离技术,输送流程得到了创新式改良,即经过两级分离和缓冲,在第一级时就进行了脱水处理,而且脱水和输油均在密闭状态下进行,拆除了沉降罐和净化管。新型的两室缓冲装置具有三种功能:外输缓冲、油气预分离和来油稳定。把两室分离缓冲罐其中的一室用于含水油来液的缓冲,具有液位连续监测、超过规定液位时进行报警的功能;而另外的那个室用于外输净化油的缓冲,不再需要净化罐的变频装置,保持入口的压力恒定。将高低液位启停泵控制装置和三相分离器联合进行布置,且需要与输油泵变频器进行联锁变频,目的是改善脱水站的工艺流程,最终实现一级脱水和密封式油气输送的基本目标(流程如图一)。

图一

三、地面工程的优化

1.多相流活动计量装置。目前单井采用常压罐计量方式,计量时井口压力低于生产压力,计量工况与生产工况误差大,且无法计量伴生气产量。单井计量优化思路是单井计量在PAD上完成。通过优化对比多相流计量、撬装分离器计量、稠油称重式计量等工艺,而且由于多相流计量装置体积小,可采用移动计量方式,不需要配备固定装置,从而可减少工程投资。

2.单管加热降黏集输工艺。该油田原油物性大多为稠油,国内稠油集输降黏工艺大多采用两管掺水、井口加热、掺稀油等集输降黏工艺。结合油田气油比高、伴生气资源较多的特点,充分利用伴生气资源,降低油井生产井口回压,集输系统优化采用单管加热降黏集输工艺。

3.油套分开集输工艺。目前该油田采油生产需要较低的井口套管压力(0.4MPa),套管压力的升高,会加大井底油流进泵的阻力,即井底流压,从而影响油田生产。油田套管气常规做法是在井口接入油管,油管压力通常高于0.4MPa。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分析套管气规律及对采油生产的影响后,通过地面集输与采油工艺、油藏工程的优化组合,提出了油套分开、套管气就近利用的集输优化工艺,即将套管气与油管主生产系统分开考虑,并将套管气在PAD上就近作燃料,与集输站供燃料气管道进行气相平衡,实现套管气的就地利用;油管主生产系统利用油管压力,实现大多数伴生气自压进主站,取消了压缩机,减少动设备的操作管理与维护。

四、结束语

通过加大对石油企业集输站场建设地面工艺技术的研究,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效率,在降低能耗方面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得集输系统运行更加顺畅,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周建波.新立油田整体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吉林: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7)

[2]王春辉,林罡,张小龙,等.姬塬油田多层系开发地面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石油工程建设,2012(9)

论文作者:张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油田集输站场建设地面工艺技术研究论文_张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