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缪更俭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缪更俭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 730080

摘 要: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努力的目标,做自我发展的主人,让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笔者尝试“班级民主自治”的班级管理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键词:班级管理 培养 学生主体性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作,班主任老师虽然在班级管理建设中起主导作用,但是中学阶段的班主任忙得不亦乐乎的教育管理现状亟待改变。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强调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用学生管理学生,是一条班级管理的科学之路。笔者尝试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班级民主自治”的班级管理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什么是“班级民主自治”

“班级民主自治”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民主,即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具有相同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班级管理;二是指自治,班主任把一切机会平等地分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班级。“班级民主自治”可以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实践机会,人人都是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的主角,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真诚、合作、宽容、友爱的价值观。

二、具体做法

1.让学生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自己管自己。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学生管理班级和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我管理。前一种是工作能力,而后一种是自我约束能力。管理班级要有一定之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学生自己定班规也正是体现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大家定班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同时也更能适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之规,然后就是学生依规章制度自己管理自己。要让每个学生都制定出自我管理的计划,并要求他们按计划实施。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形成了自觉意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2.构建班级监督网络,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我的做法就是在制定班级管理方案时,将班级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头上,组织纪律、学风守纪、清洁卫生、文艺体育的管理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从而也无形中在班级中构建起了完善的监督网络。通过实践,看来此项举措效果十分明显。

3.大力培养班级干部队伍,树立班委会管理权威。班干部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树立班干部的权威,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在实践中这样做,效果会更好。我先由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这样班干部都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分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就按照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开展工作,全班同学必须服从管理。班主任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让每个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就能够使班级管理的工作得心应手,班级管理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4.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知道自己是班级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充分调动其主动意识,把他们重新拉回到集体中来。因此,建立起一整套的激励机制是相当必要的,在平时要求班级干部充分记录好班级日志,及时记录每天的好人好事或是表现突出的同学,经过总结,利用班会的时间予以表扬和肯定。如果遇到一些具有较高学习价值的事例还要请当事人走上讲台谈谈心得。另外,在班级内基于各位同学的兴趣专长,还分别设立了板报小组、文艺小组、体育小组等兴趣小组,鼓励每一位同学为班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班级争光添彩。与此同时,在学期开始或结束由同学们推选出一批在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加以表彰。这样一来,就让每个同学都能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上积极的一面。从而也增强了其融入集体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部分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就要做好小群体“头目”的教育工作,有意识地强调其在班集体当中的积极作用,并发挥他的领导和号召能力。

5.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活动特别是合作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在交往中和协作活动中每个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对活动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有较深的理解,而且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这样,使同学们一方面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成果有赖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地体会到,集体协作对保证每个同学的利益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既能懂得纪律对个人、团体的约束、规范作用,也能体会到对个人发展,个人利益的保证和促进的作用。这样,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自觉自愿的,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王磊 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2002年。

[2]黄可国 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学问.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缪更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缪更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