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门论文,内部审计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内部审计是一门艺术 内部审计是什么?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通过定义可知,内部审计服务于人的生产,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上的特殊生产,并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且内部审计是对组织运营生活的客观反映,这种反映也凝聚着内部审计人员主观判断,体现其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因此内部审计也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一)艺术与内部审计的特征 艺术的特征,主要包括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内部审计亦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相应特征。 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内部审计的形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在内部审计出现的初期,主要职能是经济监督,给人留下的是“经济警察”的形象;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内部审计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此时给人留下的是“企业医生”的形象;而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逐渐深入,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又对现在和未来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人留下的是“管理咨询师”的形象。无论是哪种形象,均是通过审计报告这种媒介让人间接感受到,无论如何变化,内部审计“独立和客观”的核心形象一直保持着持续的生命力。 2.主体性。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内部审计的生产过程,也包括了创作、作品和欣赏。内部审计的创作,是一个团队的创作,像演奏一场交响乐一样,有指挥的(组长),也有分工不同的演奏者(组员),大家按照演奏谱(审计程序),并结合个人经验,共同创作出一台演出(审计项目);内部审计的作品主要为审计报告,凝聚着审计团队的辛勤付出,虽然审计程序、报告模板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因审计环境、审计目的以及审计团体的过往经历不同,审计报告也必然体现出审计团队的差异化理解和风格;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感受上鲜明的个性差异,决定了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对于内部审计报告的“欣赏者”也是同样道理,经办人关心如何操作,业务主管更关心投入产出效益,协作单位在乎对自身的影响,管理层更在乎现有资源和目标能否匹配,不同的角色决定了对内部审计成果的不同关注度。 3.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是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艺术作品中。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最终通过审计报告来表达真、善、美。内部审计的“真”,表现在审计过程是公平透明的,审计材料是真实清晰的,审计依据是公开有效的,审计结论是客观负责的;内部审计的“善”,主要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为审计而审计;内部审计的“美”,是一种现实美中的教育美,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不但会清楚是非黑白,也会了解内部审计人员分享的最佳实践,能够提升其合规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艺术性区别 1.能动性。内部审计比社会审计更具能动性。众所周知,要进行社会审计,前提是接受企业的委托或者叫雇佣,才能根据具体合作协议进行审计项目,所以社会审计是一种被动的社会活动,它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审计项目过程中。而内部审计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相对不受约束的活动,无论是确定年度的审计计划,还是项目过程中的控制,均能够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内部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和职业性。 2.广泛性。内部审计比国家审计更具广泛性。我国国家审计的建立,始于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对政府、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相比国家审计仅对国有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审计范围来讲,能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不仅国有企业存在内部审计的“身影”,民营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里的内部审计更扮演者重要角色,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二、内部审计是一门沟通的艺术 内部审计的沟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在审计项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信息与思想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达成一致。在企业中,沟通是实现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内部审计沟通,简单地说,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与涉及审计项目的相关人员,通过不同方式传递、分享、交流与审计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过程。当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组织的一个部门,沟通并非其独有,其他部门的事务处理均需要大量的沟通,而我们所指的内部审计沟通,主要是审计项目过程中的沟通。 (二)内部审计沟通的特点 1.幅度大。在管理学上,管理幅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我们认为沟通幅度也同样存在,它是沟通范围、沟通对象以及沟通内容的集合。内部审计沟通幅度大主要指沟通涉及的范围广,对象多,内容全。沟通范围广,从审前准备阶段,到审计实施阶段,再到审计报告阶段,都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沟通对象多,一个审计项目的开展,无论是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还是专项审计,涉及的沟通对象基本涵盖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普通员工,部分事项甚至会与被审计单位的上级管理机构或外部合作单位或前任审计人员进行沟通;沟通内容全,一般的审计项目,如财务收支项目或经责项目,往往会对被审计单位几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表现,因此沟通的内容也涉及了从前线业务到后线支撑的所有方面。 2.兼容性强。内部审计工作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其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取证的过程,因此审计方法对于取证工作非常重要。《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规定的审计方法主要有: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函证、计算、分析程序等,并没有明确提到沟通,实际上沟通伴随着上述所有审计方法始终,它嵌入在所有审计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所有审计方法的有效运用均离不开沟通,经过沟通后才能真正体现上述方法的价值,因此沟通是一种兼容性非常强的审计方法。 3.灵活性高。审计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遇到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事项,沟通的运用也是不同的。每个项目的情况也是有差异的,如观察、函证、分析程序此类审计方法,无论遇到什么类型的审计项目,基本可以如约使用。但沟通没有固定的步骤可循,必须根据所处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沟通的灵活性要高于其他审计方法,属于一种软性方法。同时,对于一名内部审计人员来讲,要掌握沟通这门软性技能,其难度远高于硬性技能,其他硬性技能可以在短期内学习掌握并使用,而沟通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才可能在工作中运用好这门方法。 (三)内部审计沟通的重要性 2012年7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73%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需要的审计人员要具备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紧随其后的技能分别是沟通能力(61%)、数据挖掘和分析(50%)、基本的IT知识(49%)以及商业头脑(46%)。虽然这份调查报告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最重要的技能是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相当于承认分析和批判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但此次调查是基于国外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这与我国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认为,沟通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审计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审前准备阶段:建立初步印象。通常《审计通知书》发出后,就可以开展审计项目,而在审计组进场之前,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非现场准备阶段(或者是审前调查)。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一方面审计组能够获取相关资料,对被审计单位能够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可以获得项目安排、项目目的等信息,双方确定责任,建立初步的印象,为审计进场实施奠定基础。 2.审计实施阶段:保持人际关系、获取审计线索、降低审计风险。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处世的能力。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有效沟通,能够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随着审计工作的常态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各单位迎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违纪违规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很多问题已并不直接从账面反映,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沟通,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在访谈、问卷调查或开放式的“闲谈”时,虽很难得到直接的证据,但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提供的“零散”信息可能成为有用的审计线索,同时,审计人员之间的内部交流经验,共享信息,也能为取证工作提供帮助。 审计风险是天然存在的,只要开展审计项目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风险,即便是不遵守成本效益原则的全量审计,也无法规避审计风险。除了选择更有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更审慎的做出判断以外,沟通是降低审计风险最好的办法。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可以获得更多补充信息和换位思考的机会,从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情况,为检验结论的合理性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3.审计报告阶段:促进达成一致。《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规定“审计组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及时编制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尽管在离场之前,已经通过结束会等形式让被审计单位基本接受了审计发现,但正式书面的征求意见仍非常必要。报告阶段的沟通,双方已基本没有大的分歧,进一步的沟通,可以促进达成全面一致,使审计报告进入管理层审批环节,审计项目得以顺利完结。 三、如何让这门艺术更容易被接受 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同时又是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企业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被普遍认同,甚至持有内部审计“阻碍业务发展”、“鸡蛋里挑骨头”的观念大有人在。 如何让这门艺术更容易被接受?通过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加强内部审计的宣传等措施可以改善内部审计的状况,但需要管理层的推动和资源的再分配,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获得主动权。我们认为,沟通是一种“经济又实用”的办法,通过采取下面的沟通方式,能够改变内部审计在人们观念中的固有形象,使这门艺术更容易被接受。 (一)树立被认同的立场,选择被理解的原则 树立被认同的立场,具体说,就是要把内部审计的价值观和关注点与被审计单位保持一致。我们不但要在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时充分考虑此立场,而且在审计项目实施时更要向被审计单位宣贯我们的立场,使其清楚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双方是合作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双方的立场是一致的。只有通过一个个审计项目播下内部审计立场的星星之火,才能形成被认同的燎原之势。 内部审计人员在与相关人员沟通时,应选择被人理解的原则,以便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沟通方式。沟通一定是实事求是的,不能主观臆断,不高估也不低估,一定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以最佳实践为引导的;沟通一定是求同存异的,不能强迫被审计人员接受我们的看法,让对方完全的赞同,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争取在主要议题或大方向上双方达成一致,并允许存在争议,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二)具备职业素养 提升综合能力。沟通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而是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内部审计人员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加强财经、法纪、审计、管理等专业的学习,以及心理学、博弈学、社会学等非专业的知识积累,巧妙运用“他山之石”来拓宽我们的眼界。最后,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的战略和方向,以防沟通时“肚里没货”或“话不投机”。 态度诚恳,准备充分。内部审计人员在沟通时,应持有平等待人、不卑不亢的态度,不因对方是被审计人员就“以势压人”,也不因配合不力就“低人三分”,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沟通前,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要沟通的事项要有所了解和思考,并预判几种可能的反馈,否则我们很难获得沟通的主动权,可能会被回答者“牵着鼻子走”,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善于倾听,避免禁忌。倾听本身是一种沟通技巧,尤其在审计项目中,倾听往往比说更重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时,无论是泛泛的还是针对性强的,都应从回答者的反馈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果未听清反馈的内容,或者听清了但并不理解,那也是无效沟通。同时,在沟通时,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避免禁忌。一是不要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对方如果缺少相应理解,就会对沟通大打折扣;二是不要询问一些跟项目无关的事项,既让对方反感,又使其质疑我们的专业性。内部审计是一门传播艺术_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是一门传播艺术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