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奶制品七大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制品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是婴幼儿最好的食品之一。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来说,配方奶粉或纯牛奶是小宝贝们的正餐,因此让他们吃好,吃饱就成了妈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些家长出于好心,为了让孩子吃好吃饱就常自作聪明地想出一些办法,而这些办法让他们走进了一个个误区。
误区一
有些妈妈不按奶粉调制说明调奶,她们认为,可以给孩子的奶瓶里放的奶粉多一些,这样孩子才能吃得饱,长得快。
因为奶粉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如果奶粉的含量过高,其中的钠离子也会增多,若这些钠离子没有被适当地稀释,而被婴儿大量吸收,就会使血清中的钠含量增高,长期如此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症状,如高血压、抽搐、甚至昏迷等,因此婴幼儿不能喝过浓的牛奶。当然也不能喝过稀的,以免营养不足。一般奶粉与水的配制比例是1:4。妈妈们应当按说明科学调配。而且,在两次奶间要适量喂些水。
误区二
酸奶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滑爽的健康饮料,有些妈妈为了让孩子也能享受如此的美味,也买来给小宝宝食用。
酸奶并不能随意喂婴儿,特别是患有胃肠炎的婴儿及早产儿,否则可能引起呕吐、急性溶血现象和坏疽性胃炎。在4个月内,除母乳外,配方奶粉是宝宝最好的食品。如果要喂酸奶,可在宝宝添加辅食后(6个月后)作为零食给予食用。
误区三
在牛奶中加入糕干粉、米汤、米粥等给婴儿吃,这样营养更丰富,婴儿吃得更饱。
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将牛奶与米汤掺和后分别置于各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损失惊人。食品学记载维生素A不宜与淀粉混合就是这个道理。婴儿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体弱多病,因此不能用牛奶加米汤、米粉、糕干粉喂婴幼儿,应该分开食用,是好间隔10分钟。
误区四
炼乳和奶粉的营养成分一样,可以长期作为婴幼儿的主食。
炼乳是牛奶制品,它是由新鲜牛奶浓缩至原来容量的2/5,然后加40%的白糖制成。甜炼乳含糖量高达40%,当炼乳加水稀释到糖的浓度和甜味下降到符合要求时,则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就低了许多,不能满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如果长期作为主食喂养,就会造成婴儿体重不升,消瘦。如果少加水,使蛋白质和脂肪接近正常牛奶水平,则糖的含量又太高,易引起婴幼儿腹泻、腹胀。因此,甜炼乳只能作为较大婴儿的辅食,不能作为婴儿的主食食用。比如可以给孩子的面包里夹上一些,当做果酱食用。
误区五
牛奶和豆浆同煮,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结合得更为完美。
牛奶和豆浆都含有优质的蛋白,营养价值较高。但二者并不宜同煮。因为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和抑制因子,能刺激肠胃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这种物质需在100℃的环境中,经数分钟才能被破坏,否则未充分煮沸的豆浆食后易中毒。而牛奶如果长时间煮沸,则破坏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造成了营养的浪费。
误区六
将鲜牛奶冻起来,更有利于保证牛奶不变质。
在夏季,有些人为了防止牛奶变质,喜欢将牛奶冷冻起来,以为这样牛奶就不会坏了。其实不然,这样做既破坏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又加快了其腐败过程。这是由牛奶的内部结构决定的。牛奶冻结时,游离水先结冰,牛奶由外向里冻,里面包着干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钙等矿物质)。随着冰冻时间延长,里面干物质含量相应增高,这时的奶如果切开看,外面颜色浅,里面颜色深(黄色),这种状态导致解冻后奶中蛋白质易沉淀、凝固。因此,买回后的鲜奶应保存在冰箱冷藏室,温度在2-6℃保存最好,不宜高于10℃。注意标明的保质期,牛奶是各种细菌最好的培养基,极易变质,因此要在保质期内食用。
误区七
在牛奶中加入巧克力,营养更丰富。
牛奶中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同时也含有大量钙,而巧克力中含有草酸,当巧克力和牛奶相遇时,二者会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会使婴儿缺钙。因此,如果想给婴幼儿食用,应当间隔一段时间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