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杨艳秋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1374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神经科内科收治的患者132例,按照入院先后分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的6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66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表现进行测评,并通过调查了解患者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明显改善,同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58/66)、(64/66),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工作质量对神经内科患者身心状态影响较为明显,如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帮助改善患者心境,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41-01

作为医院患者基数较大的科室之一,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有病情复杂、情绪不稳定等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题,若护理操作不当,极易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或出现护患纠纷问题[1]。对此,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优化护理模式,如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本次研究将以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为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神经内科患者132例,按照入院先后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6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57岁,最大72岁,平均(64.2±3.1)岁,其中脑出血、脑梗死、癫痫患者分别为30例、23例、13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7例、2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58岁,最大71岁,平均(63.8±3.2)岁,其中脑出血、脑梗死、癫痫患者分别为31例、24例、11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8例、28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情况,且无精神病史;③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做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护理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如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适时为患者做各项指标检查,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问题做及时解答。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选择优质护理模式,内容包括:①护理责任制明确与落实,科室内需对护理人员职责进行明确,保证各岗位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或考虑在护理排班模式上优化,如引入APN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减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②夯实护理基础,科室内需定期对护理人员做专业能力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确保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③护理内涵深化拓展,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特点,需采取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需及时宽慰指导,讲解治疗效果显著病例,阐明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等。再如舒适护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明显的机体不适感,护理人员应注意利用多种方式帮助患者缓解,除药物应用外,可采取或注意力转移法、穴位按摩等方式,提高患者舒适度。另外,也需在其他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强化干预,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且保证生活规律,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通过心理测评了解患者治疗期间心理状态,测评借助焦虑抑郁量表SAS、SDS实现,量表评分包括>70分、60-69分、50-59分、<50分,分别表示重度、中度、轻度、无焦虑抑郁[2]。同时,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包括不满意、满意与基本满意,取其中满意例数与基本满意例数进行满意率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通过WPS xls表格汇总,所有数据结果做统计学处理,借助软件SPSS21.0实现,测评分数结果组间对比均采用t检验,通过均数±标准差()形式描述;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经过数(n)或率(%)形式描述,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理状态表现评价结果对比

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明显改善,同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结果对比(,分)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对比

问卷调查结果,回收率100%,对照组患者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分别为38例、20例,观察组分别为40例、24例,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58/66)、(64/66),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患者基数大、疾病类型多且病情变化快等,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考虑在护理服务模式上不断优化。如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强调在护理责任制上完善,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并注意基础护理工作的夯实以及护理内涵深化拓展,以此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3]。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明显,且护理满意率较高,反映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护理工作质量对神经内科患者身心状态影响较为明显,如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帮助改善患者心境,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侯西婵.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157-158.

[2]吕芳.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20+22.

[3]华艳梅.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53-254.

论文作者:杨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杨艳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