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秦诏版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诏版的书写风格天趣自然,洒脱自如,情趣盎然,解脱许多束缚。这样的书写风格是受到秦代法家思想的影响,由其历史文化背景及书写载体所决定的。字体布局错落而倾斜、大小间杂的诏版是秦代书法的真正面貌,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关键词:秦诏版;天趣自然;风格成因
前言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统一度量衡。他用当时的最高法令形式——“诏书” 废除了其他各国的度量衡制度,颁布秦国的度量衡制度。这篇诏书或直接凿刻在权、量上,或于权、量之上直接浇铸,最多地就是制成一片薄薄的“诏版”,《秦诏版》,亦称作“秦廿六年诏版”。
一、《秦诏版》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长期混战的局面,从而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诏书颁布了权衡与量衡,命人将其诏书携刻在权量之上,这样一来皇帝的威严及权势得以捍卫。
秦诏版,亦称“秦量诏版”。以青铜为材料书写携刻而成。上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有的刻秦二世元年同类诏书,或二诏合刻。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秦始皇为巩固政治命李斯做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秦诏版无论在史学还是书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秦诏版字体端庄朴貌,上承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二、诏版的书体定位
(一)前人书体定位说
1972年,郭沫若先生发表了《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文中说:“今传秦代度量衡上和若干兵器上的刻文,和《泰山刻石》等比较起来是草率急就的,无疑是草篆,大约也就是秦代的隶书吧。”郭沫若先生此说法表明他认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大体上是秦代的隶书。
也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统一秦朝政令,使律令通达全国,也为了防止诸侯各自为政,故采纳李斯同一文字的建议,以秦国现行文字为标准,废除与秦文不符合的六国文字,李斯所审定的字体被后世称为“小篆”。最标准的小篆是当时秦始皇巡视全国时在各地竖立的相传为李斯所书写的六块刻石,当然还有为统一度量衡所颁布的诏书,也是用小篆书写。也就是说秦恰恰相反。
(二)秦诏版的书体定位
“案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
此文出自于唐代张怀瓘的《书断》。说明秦统一文字,不仅指统一篆书为小篆,而且也指统一隶书。唐兰先生也说:“隶书比篆书简易,因为有一部分是承袭六国古文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秦隶书,也称古隶书。可见秦诏版上的简率一路,是与隶书结合的产物。但从字形结构上进一步分析,秦年诏版不能被定位为秦代的隶书。诏版文字还继续保留着篆书的形体,与秦刻石所用的文字相对照,形体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诏版是有草率之意,但还不能因秦代诏版较之秦刻石有草率急就的特点,就简单地得出就是秦代隶书的结论。
通过诏版与《峄山刻石》的对比分析得出,秦廿六年代诏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篆。诏版上的诏书文字有些是由刻工直接凿刻而成,也有的是低级官吏所书写并命刻工凿刻。
三、秦诏版的风格分析
(一)天趣自然
与秦刻石相比,秦年诏版书法的第一个特征即是少却许多庄严恭敬的气氛,它用笔变圆为方,将曲笔变为折笔,刻画略显随意,不加雕琢,而且文字大小错落有致,结字也疏密不一。书写纵横随意、洒脱自如。但只要想到诸《刻石》都是为记功颂德而立,是树起皇帝的权威为万民所敬仰的,百姓所能看到的是令人心生畏惧的皇威与权势,所以刻石上的字必须无草率之意而诏版虽也是皇帝颁发,由皇帝亲自下诏,但它基本上是出于使用目的,上面携刻说文铭文只是使用的一种附属而已,所以不必要太过规整。再想一下,皇帝上泰山拜祭祖先可以专门排銮架而上,却不会整日拿着笨重的权量之器对其爱不释手,因此书刻者在书写时自然不会考虑那么多,也就放松多了,这便是实用条件的催化作用所导致的书写风格的差异。
(二)野性与文性并存
秦年诏版的第二个风格特征便是率性天真,野性与文性并存。所谓“文性”,即是文雅之风。文者章法森严,有很强的规范性、规律性。从秦文字,尤其是李斯书写的六块刻石中可以看出。“野性”即是放浪形骸之气,率性天真,自由烂漫。野则纵横恣肆、险中见奇。
结语
说起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事,人们自然会想到刻在权量器上的秦诏版。秦代廿六年诏版是“金字招牌”古老遗风的延续,借此把皇帝的诏令宣示社会,推动度量衡统一。诏版将诏书内容刻在金属版上,这样可以存垂久远。秦诏版刻字,风格大体近于东巡刻石,但因金属的坚硬性质,镌刻时曲圆婉通的笔调已经走样,不及石刻、木刻那样流畅,但仍不失为学习秦篆的珍贵资料。字体布局错落而倾斜、大小间杂的诏版是秦代书法的真正面貌。它天真烂漫,情趣盎然,对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无论对史学还是书法史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翦伯:《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孙星衍:《泰山石刻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6]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7]赵宏:《篆书津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张同印:《隶书津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0]紫都、焦晓军:《秦汉书法名作鉴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1]紫都、包建国:《先秦书法名作鉴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2]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崔洁康(1995年11月—),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市聊城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崔洁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