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论文_刘景猛

探讨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论文_刘景猛

深圳市合创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EPC是Engineer(设计)、Procure(采购)、Con-struct(施工)的缩写,主要是指建筑总包方按照与业主达成的合同,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模式。一般情况下,建筑公司需要根据合同对其所承包的项目承担质量、价格、安全、进度等方面的责任。EPC模式下总包方要负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由于工期长、项目多,工程造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极大的风险,影响项目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EPC模式下,施工环节、采购环节等部分项目可能会外包给分包单位,项目的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对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EPC模式;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成本控制

EPC 承包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承包模式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 EPC 模式下,项目的设计方案、预算方案、施工方案等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对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起到指导作用。此外,这些方案也能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得到检验,有利于总包方对其进行不断优化。第二,EPC 模式很好地调节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矛盾,也能很好地调节分包方的矛盾,有利于理顺项目管理思路及相关参与方的关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三,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具有明确的责任人,建设过程中也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责任和责任划分机制,有利于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等关键因素。

一、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

(一)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存在的风险

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风险无处不在,作为承包方要主动树立风险意识,树立风险可预防理念,只有学会识别工程造价中的风险,才能对症下药,降低造价风险,确保建设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在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类风险:第一,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存在问题。在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由于受到自身能力限制,可能存在构思错误、设计不实际、设计缺乏深度、关键项遗漏、设计成本偏高、设计方案过于保守等问题,对后期的采购和施工造成很多隐患。第二,建筑成本受到市场变化的风险。建材成本、人工成本经常处于波动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钢管的价格在2008年年初为4000多元/吨,年中升至5000多元/吨,而到了年底则跌至3000多元/吨,这种变化给工程造价带来极大的风险。第三,设计方案的后期更改会给工程项目的造价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材料的品牌、型号、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工程的造价。第四,施工分包方式、工艺流程、工艺技术、施工设备等选择不当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风险。第五,工程造价还会面临很多不可抗风险,比如自然灾害、政治动态、制度法规变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

(二)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方法

1.完善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机制

要建立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机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招投标环节就参与招投标条件、招投标文件制作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将其中的风险因素整理出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编制具体的造价风险防范规划和大纲,对设计、采购、施工、项目试运行、业主验收等环节的风险控制重点和内容用制度进行规范。

2.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EPC 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 EPC 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涉及建设的全过程,因此造价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加。总承包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造价风险对于整个项目的巨大危害,要树立风险可控意识,主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承包商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的识别、监督与控制。

3.运用合法手段减低风险

EPC模式下,建筑项目承包方要严格按照《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降低因业主和分包方维权造成的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要学会运用技术性对策降低工程造价的风险

一方面,承包方可以将工程建设中专业性强、投资大、风险大的项目分包出去,在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建立与专业分包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实现双方的共赢;另一方面,承包方要主动为项目建设直接相关的人员、设备购买保险,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极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经济压力。

5.及时应对工程变更

根据FIDIC《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规定,业主在颁发工程接收证书的任何时间,提出工程变更,承包商应遵守并执行每项变更,除非承包商迅速向雇主发出通知说明:第一,承包商难以取得变更所需要的货物。第二,变更将降低工程的安全性或适用性。第三,变更将对履约保证的完成产生不利影响,雇主在接到此类通知后,应取消、确认或者改变原有指示。设计变更属于工程变更的一种。根据上述规定,承包商在接到业主关于设计变更的指示后,应严格审查设计变更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如出现上述规定给承包商带来不利的除外情况,应书面向业主做出说明,让业主修改或取消指示。如不会给承包商带来不利影响,则应根据EPC合同约定的变更程序,向业主提出因设计变更方案、设计变更而增加的费用等,以备将来结算或索赔时,承包商处于有利地位。

二、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策略

(一)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

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益,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成本意识,在工作中注重成本控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成本优势。从当前我国已经实施 EPC 模式的建设项目来看,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对于成本控制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如果没有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和监督,根本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因此,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

(二)完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程造价成本要得到良好的控制不仅需要成本意识的培育,也需要责任成本制度的约束。建筑总承包方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施工等环节进行细致的划分,确定每个环节的成本目标。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责任管理和监督机制,对项目直接参与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用制度切实保障项目参与人员的责任成本意识落到实处。

(三)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仅靠成本意识的提高和责任制度的建立无法实现成本最低。在EPC模式下,总承包方要主动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成本管理之中。例如,在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可以引进价值工程法、偏差控制法、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速恒工程成本管理软件、骤风工程成本控制软件等先进工程成本控制软件。从目前EPC模式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来看,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

结束语

EPC模式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承包模式。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对于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总承包方对于招投标、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项目验收等各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主动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建设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惠玲.浅析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01):22-24.

[2]张艺川,王月明.EPC模式的优势及业主风险探究——以某高校学生公寓项目为例[J].工程经济,2016,26(04):65-68.

[3]孙立棉.EPC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0.

[4]樊新安.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西华大学,2011.

[5]张学利.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论文作者:刘景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探讨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论文_刘景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