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王雪梅

哈尔滨市呼兰区结核病防治所 150500

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OPN、脑钠肽(BNP)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OPN、cTnI以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的升高,监测血清OPN水平有助于AMI的诊断。

关键词:骨桥蛋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发病急、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具有较高的冰丝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骨桥蛋白(OPN)是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糖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命现象。近年来的报道证实,OPN也可以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参与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而且,它在调节、趋化巨噬细胞以及促进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的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OPN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尚少。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们究检测并比较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中OPN水平是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2.3±9.8)岁。另外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2.6±8.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之间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后,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组间的可比性。

1.2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组患者与入院后第2天、健康体检者在体检当日采取空腹静脉血6 mL,分离血清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OPN、脑钠肽(BNP)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本次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OPN、cTnI以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出现急剧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从而导致部分心肌坏死,患者出现以剧烈胸痛为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也出现相应的改变。早期诊断以及识别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进行早期的治疗干预,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但是,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无特异性的改变,因此,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对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十分重要。cTnI是公认的快速诊断AMI以及反映其预后的主要生化标志物,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金标准”。BNP是由心室的心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皮素-1分泌等多种生物效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的升高。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参与骨代谢、肿瘤的生长转移、炎症与免疫等多种生命现象,在组织损伤与修复中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中OPN的表达明显的上调,还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以及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被认为是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重要的始动因素。研究表明,在正常的动脉壁中,OPN表达甚微或是几乎不表达,然而在动脉粥样斑块处的泡沫细胞以及钙化部位处,OPN表达明显的增加。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巨噬细胞、VSMC、内皮细胞(EC)均可以表达OPNmRNA以及合成OPN,不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EC和VSMC内OPN mRNA呈高表达状态,且细胞外基质中的OPN水平也明显升高,因此,OPN在冠心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中OPN的水平明显的增高,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OPN的浓度也较非冠心病患者的明显的升高,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OPN的浓度则更高。因此可以推测,血清OPN的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PN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OPN、cTnI以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的升高,监测血清OPN水平有助于AMI的诊断,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它实验室指标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对患者进行及早、准确的诊断,进行积极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勇峻.骨桥蛋白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及重构中的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8(6):373-376.

[2]孟磊,王洁,丁文惠,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骨桥蛋白变化与左心室重构[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4):630-633.

[3]于洪伟,刘奇峰,江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19):80-81.

论文作者: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王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