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0例,参照组采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结果 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VAS评分较低,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退行性变导致的,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引发髓核组织突出在后方椎管中,使得周围脊神经根受到一定的压迫,产生不同程度的腰部症状,例如疼痛和下肢麻木等。临床上对于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可解除神经压迫,进一步消除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提高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就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0例。
参照组,男26例,女1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78岁,最小年龄是45岁,平均年龄(59.5±8.6)岁。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最大年龄是77岁,最小年龄是46岁,平均年龄(60.4±9.2)岁。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可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研究方法
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德国Joimax 公司生产的TESSYS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取患者的患侧俯卧,在C形臂X线透视下对患者的病变椎间隙进行确定,局麻,X线引导下在棘突中线旁12~14cm处进针,针尖指向患者的病变椎间盘纤维环外缘,沿着患者的关节突下刺入椎间盘内,对椎间盘进行造影确认。通过穿刺针逐渐的插入导丝,利用X线确认导丝尖端越过关节突,即可退出穿刺针,在穿刺点8m处进行切口,沿导丝由细至粗逐级的插入软组织扩张导管,采用环锯去除小关节突增生的骨质,进一步的扩大椎间孔,放进工作套管,置入椎间孔镜,采用髓核钳取出蓝染的椎间盘髓核及和椎管内突出的髓核组织,充分暴露患者的神经根,同时可使用射频电极消融患者的肉芽组织,即可射频止血,手术结束后向椎间孔内注射7ml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置引流管[2]。
参照组采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取俯卧位,要求胸腹部悬空,常规消毒,在C型臂下克氏针定位患者的标椎间隙,在病变间隙后正中线1cm处,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筋膜大约1.5cm,有效的扩张剥离椎板上的软组织,同时需要安装工作通道管,充分的显露患者的病变椎板间隙,同时需要剥离上位椎板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清除椎板下缘和黄韧带,充分的显露硬膜囊和神经根,在患者的神经拉钩向内侧牵开神经根椎间盘,利用髓核钳清除椎间盘髓核,同时需要探查椎管和神经根管额狭窄情况,双极电凝止血,缝合伤口后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
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逐渐消失;无效: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无明显的改善。
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VAS评分标准,无痛:0分-10分;轻微疼痛3分以下:患者能够耐受;疼痛:4分-6分,影响患者的睡眠;强烈疼痛:7分-10患者疼痛难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为计量资料,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标准差、(n,%)平均数表示,用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5%),P<0.05,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参照组(77.5%);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原因如下: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可降低对患者正常组织的破坏力,该项方法具有切口小、肌肉组织损伤少以及康复快等优点,但是,术后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十分严重,从而对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主要结合内窥镜技术和经皮穿刺技术,可对患者的神经根进行减压,不破坏脊柱后方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可保留黄韧带,降低术后出血、粘连及瘫痕形成等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盘内退变的髓核组织展开热凝成型,减低术后复发率,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轻,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3]。
结合上述研究,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较,缩短住院时间,降低VAS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鑫,张为,孙亚澎,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5):442-447.
[2]孙利明,智新力,赵志远,等.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5):113-115.
[3]刘印,孔清泉,徐练,等.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点位置选择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5):360-366.
论文作者:叶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椎间盘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疼痛论文; 脊柱论文; 手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