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件号:37080219900310****山东省272000
摘要:整个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认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落实安全防护方法。从而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降低不必要损失,促进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和工作水平提升。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现状问题;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要想从根本上进一步扩大我国电网建设质量水平的提高,运用传统的电网改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与时俱进,学会运用先进的方式来促进电网改造的完成。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开发出来的,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电网领域中占据了非常核心的地位,为保证我国电网输入的正常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是指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高压电工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带电作业可以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连续性与经济性,减少因施工、检修、维护、抢修造成的用户停电。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20年间,国内电力系统便推广过配网带电作业。当时主要采用地电位作业法,绝缘材料厚重,操作不便,事故率极高,伤亡事故不断。有鉴于此,一些地方暂停了带电作业。进入1990年代,绝缘材料取得进一步发展,新型防潮引拔式绝缘管取代了环氧树脂,绝缘斗臂车也投入使用,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随之大为提升,从此,带电作业在国内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带电作业包括带电维护、带电检修、带电抢修等内容,带电作业的对象包括配网线路、配电设备(从广义上来看还包括发电厂与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输电线路等)。根据人体与带电体间的关系,带电作业又可分为:等电位作业、地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
2带电作业现状及问题
2.1作业标准现状及问题
在带电作业标准方面,我国现行的行业级以上的标准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26859-2011)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9-2005)。其中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26859-2011),主要规定了电力生产单位和在电力生产场所工作人员的基本电气安全要求,具体包括:作业要求、安全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线路运行与维护、邻近带电导线工作、线路作业、配电设备上的工作、带电作业和电力电缆工作。此外安全组织措施方面,该规范明确了带电作业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的安全要求,如现场勘察、工作票的填用、工作许可、工作监护、工作间断、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等施工环节。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9-2005)则对施工安全组织管理制度作为更为具体的规范,包括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制度、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等。此外,该规范还对配电变压器台上的作业、邻近带电导线的作业和一般带电作业做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种作业场景下的安全距离、安全保护措施和作业规范。由此可见,现有的标准已全面对带电作业的各个环节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随着作业次数逐年递增,工作量大,风险种类数量的增多,现有的管理标准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在于现有标准没有系统的对整个带电作业从开始到结束进行流程化管理。例如在在带电作业的申请上,现有标准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规定。这样必然导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申请标准,存在带电作业申请过于随意的问题。因此在带电作业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方面,我国还需要补充相应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2.2作业实施单位现状及问题
我国带电作业企业是由国家电网公司的检修队伍经过发展壮大后所形成的专门负责电网运行检修、抢修工作的企业。这类企业主要的经营范围包括:(1)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带电作业检修、变电站清洗;(2)带电作业工器具、如电力作业车、绝缘遮蔽工具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维修;(3)电力维修技术培训和咨询等。但是我国大部分带电作业企业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子公司,每年只需完成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年度带电作业指标即可,并不需要参与市场化运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此环境下,我国带电作业企业的积极性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在带电维修专业技术上的优势。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没有研发考核指标,导致目前作业过程中大部分用到的工具都是从国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的带电作业工具;由于没有内部激励机制,导致作业人员带有少做少风险的意识,阻碍了作业人员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因此带电作业企业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相应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3带电作业的技术分析
3.1绝缘杆作业法
绝缘杆作业法是相关工作人员与带电的线路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或通过一些绝缘材料的应用来达到绝缘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不受交通和地形条件的约束,同时在高空作业过程中,一些绝缘斗臂车不能达到的杆位都能够实现修理,不管在任何地方出现输配电线路故障问题,都可以直接采用绝缘杆作业法来进行维护和修理。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应用绝缘杆和结合地形等客观因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能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操作的高水平技术。同时,采用这种方法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会耗用相关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占用相关的资源,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由于绝缘杆作业法的应用较为方便,因此,目前在输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技术实施过程中普遍使用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出现输配电线路故障都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3.2高压配电带电作业的技术
对于高压输配电线路而言,要求能承受高压电力输送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能够普遍使用和应用性比较强的能力。因此,按照现实的工作办法和应用的工具,并不能够简单地将高压配电带电作业技术进行阐述,必须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才能够实现高压配电带电作业技术方法进一步提升。在处理高压配电带电作业的相关问题时,不能够将它作为一种简单的配电线路故障来看待,而一定要采取综合思考的方法,结合当地客观因素的现实构造特征以及电气设备的繁华程度和安全空气间距,找出发生故障的源头所在,以便做到防微杜渐。此外,在进行高压输配电带电技术的施工时,一定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带电的电气设备和一些绝缘设施的使用一定要落实到实处,由于高压输配电工作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因此只有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才能够让现场作业变得合理科学。
3.3带电作业换接引流线技术
从我国目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实施现状来看,电力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这就导致在整个输配电线路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维护的工程,就必须采取换接引流的技术,用新的材料来替换之前的材料,从而让输配电线路能够正常使用。在进行换接引流线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所要替换的跌落式熔断器的两侧挂接引流线,并且做好一系列的绝缘防护措施,以方便导线点的作业人员依次更换和检修废弃的引线。带电作业换接引流线技术目前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准备工作较繁杂,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技术对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换接引流线技术还只是使用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换接引流线技术的使用也必将成为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潮流。
结束语
通过对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相应的论述,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日益强大的民生建设工程;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只有从根本上实现人民需求的满足,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锡洪.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特点及安全防护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0):85-86.
[2]刘青云.提升配网带电作业安全性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风,2018(30):162.
[3]王袁睿.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方法[J].低碳世界,2018(10):165-166.
论文作者:刘自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作业论文; 线路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输配电论文; 高压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