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是生产方式--读张建民的“政治经济学新课”_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是生产方式--读张建民的“政治经济学新课”_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生产方式——喜读张建民的《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生产方式论文,新编论文,应该是论文,对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不是完全清醒的”②。“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 但事实上不够格”③。过去, 我们在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先进性的“不是完全清醒”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接二连三地搞什么所有制“升级”和“穷过渡”,“割资本主义尾巴”等“社会主义进步运动”,甚至发动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边缘的“文化大革命”,因而使过去搞的社会主义“不够格”。在这一时期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最大缺陷,就在于这种关于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理论,严重脱离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这种不能指导人们分析和把握现实经济生活本质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必然制约高校马列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观是由斯大林确立的。

前苏联从1930年开始在高等学校设置政治经济学课程。最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讲授“苏维埃经济理论”,研究对象是关于过渡时期的生产关系。1936年,随着前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全社会范围确定下来,因而同年公布的宪法宣布,苏联已建成了社会主义。这种新的形势必然要求高校对政治经济学课程进行改革。1936年秋天,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改革政治经济学讲授”的决议,这对建立一门独立的政治经济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36年11月前苏联就改革政治经济学讲授问题举行了高等学校政治经济学教师会议,会后,波里林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均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联共(布)中央于1937年组织人力成立了有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参加的编写组,开始编写包括社会主义部分在内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941年初,斯大林接见了编写组成员,发表了自己对书稿的原则性意见和建议。1943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在第7—8期上发表了《讲授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的编辑部文章,转达了斯大林的意见。文章强调:“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发展的科学,它揭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支配必要消费品——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生产消费——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52年,前苏联出版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斯大林在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同他们的相互关系;(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④

斯大林给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下的定义简单明确,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支持,从而形成了传统,至今仍有许多政治经济学教材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编写的。

邓小平在评价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说:“我的印象是编写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初稿”⑤。显然,编写一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是邓小平的殷切希望。此后,以《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而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陆续面世,为改变高校马列主义课程教学的落后面貌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决定》毕竟只“写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初稿”,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毕竟要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 因此在邓小平1992年初号召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南巡讲话发表以后, 以及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崭新战略思想以后,过去的多种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因滞后于形势,回答不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很快不适用了。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教材所阐述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体系已经过时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教材仍然承袭过去的传统,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生产关系,过去那种因忽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的以生产关系发展线条为依据,来阐述社会经济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相脱节的结构,仍然保留下来,致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主要表现为区别与对立,难以看到二者应有的联系,因而削弱了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所以,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结合起来,编写一本较为完善、较为成熟、较为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显得十分必要。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新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不多,并且多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而以生产方式为主线的教材仅一两本。张建民的《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就是其中一本适应新形势需要而编写的以生产方式为主线条的颇有新意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我以为《新编》之“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新编》强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产方式,其意在于从新的角度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完全符合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光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第1卷第1版前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⑥而且,政治经济学从本质上看是一门“历史科学”,“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⑦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加共同富裕的定义,也十分重视生产方式,这一定义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公式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当初设想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而且社会主义也不是单纯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而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的社会制度。第二,邓小平的定义不仅指出了社会主义是什么,而且指出了社会主义为了什么——人们的共同富裕;第三,为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在生产关系方面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导地位,又要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只有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定义给了经济理论研究者以方法论的启示,这就是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落脚点应该是生产关系如何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过去坚持的单一公有制和单纯按劳分配的共同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不紧密联系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孤立地变革生产关系,不根据生产方式运行规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就搞不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的缺陷正在于忽视了这一点。

其次,《新编》围绕生产方式运行的主线条,构建了新的体系与结构。过去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仅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不可能建立将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紧密联成一体的有机结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根本不同,前者不可能自然过渡到后者。为了让学生坚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世界观,过去的政治经济学不得不在前一部分重点强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腐朽性和垂死性,而在后一部分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谈起商品经济的各条规律,无一例外地讲这些规律对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性,因而不仅陷入了主观主义的泥坑,而且把前一部分写成“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把后一部分写成“建设的政治经济学”,人为割断了政治经济学两部分的有机联系。《新编》则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运动联系起来,指出旧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不断克服各种阻力向前发展的运动中,被新的生产关系最终否定的必然性,从而用生产方式运行的主线,将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融为一体,使政治经济学增强了科学性。

再次,《新编》注重了政治经济学的适用性,因而有助于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正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例如“为什么资本家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与管理”?“为什么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等过去常常被有意回避的问题。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帮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生命力,从而能有效地克服近些年来在大学生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糊涂观念。显然,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突出理论的适用性的最好方法。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缺乏适用性主要是因为带有教条主义和片面化、简单化色彩的理论没有也不可能联系实际,硬要以这种理论指导实际,只会把实际引向歧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不仅可能而且已经在日益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这就为重新编一本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即生产方式的发展为主线条的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对旧的生产方式既有从生产关系方面的否定,又有从生产力方面的继承与超越,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必然在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必然要求大胆地引进外资和将资本主义管理市场经济的好的做法拿来为我所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前30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充分证明了邓小平提出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新编》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典型材料,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立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及其运行的规律,突出了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适用性,使“灰色理论”有了勃勃生机。同时,《新编》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总论与资本主义部分也进行了修订,突出了生产力标准的地位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强调了分析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并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深入分析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与商品经济不是一回事,从而使学生在坚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世界观的同时,懂得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的许多成功办法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而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完全可以拿来并用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由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时间还不长,经济理论界不仅不能清楚地勾画出这一新体制的全貌,而且对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也不一致,这一时代特征使《新编》不可能详尽明晰地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轮廓,同时,《新编》未能全面反映理论界对某些重要问题的不同观点,有待于再版时给以补充。我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成果的不断涌现,将来再版的《新编》会日臻完善。

《新编》围绕生产方式这根主线条的发展写出了新意,写出了特色,的确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教材。而且《新编》文字流畅,结构严谨,深入浅出,不仅适合大学生学习,而且适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者学习。

收稿日期:1995年3月14日。

注释:

①张建民编著《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②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225页。

④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 年版,第5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页。

⑦《列宁选集》第2卷,第588页。?

标签:;  ;  ;  ;  ;  ;  ;  ;  ;  ;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是生产方式--读张建民的“政治经济学新课”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