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刻瓷艺术论文_刘余省

论民间刻瓷艺术论文_刘余省

身份证号码:372924197105245176

摘要:民间艺术是一种源自民间根植于社会大众生活领域的美术形态。一般来说民间艺术的受众群体指向了广大的劳动人民,与民间阶层的现实需求,生存状态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民间艺术也随之附带上了民俗性、功利性、服务性等特质。这些鲜明的特色使的民间艺术以一种独特的面貌存在于历史文化的长廊中,在广阔的民间土壤中世代传承,经久不息。自七十年代民间刻瓷艺术得已发展,八十年代出口十几个国家,被国际友人称为“神奇的艺术”。

关键词:民间艺术;起源;工具和运用;构图;设色;创作;发展;传承

论民间刻瓷艺术

民间艺术是一种源自民间根植于社会大众生活领域的美术形态。与宫廷美术、宗教美术等其他的美术文化类别不同。其创作对象、灵感源泉和传承途径都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民间艺术的受众群体指向了广大的劳动人民,与民间阶层的现实需求,生存状态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民间艺术也随之附带上了民俗性、功利性、服务性等。这些鲜明的特色使的民间艺术以一种独特的面貌存在于历史文化的长廊中,在广阔的民间土壤中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民间艺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间艺术品种极多,且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体来讲可分为:绘画、书法、雕塑、刻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戏剧、剪纸、扎灯纸、编制、食品等。

民间刻瓷艺术概述

(一)起源

在秦汉时期便有剥凿瓷釉的工艺,称为“剥玉”。魏晋五代后,除了有细刀雕刻汉玉之外,也出现刻瓷。当时的刻瓷,只是偶尔进行或作一些弥补性艺术加工。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不断问世,帝王和一些文人墨客喜好玩赏瓷器,时常在晶莹如玉的釉面上题文自娱,为了保存笔痕墨迹的长久,于是用刀在瓷面上刻画出轮廓外形,这就是早期刻瓷。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我国的陶瓷业得到迅猛发展,当时在瓷釉面上不但镌刻书法,而且发展到利用钢刀在瓷器上刻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构图讲究,刻工细腻。至清代后期,刻瓷艺术已十分兴盛,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封建帝王为了满足宫廷的奢华,征召各地刻瓷巧匠,成立了刻瓷学堂培养了一批刻瓷艺人。我国著名的刻瓷艺人朱友麟、陈智光就毕业于这个学堂。后来,在战乱中刻瓷艺术也遭受厄运,濒临失传。

解放以后,经过民间艺人的努力,找回了这一珍贵的传统艺术。在山东的青岛、菏泽、淄博最早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刻瓷艺术家如:李正、孙国锋、王同贵、张明文、李梓源、聂仁慧、田法忠、楚成文、智绪明、马宪荣等。

(二)刻瓷工具和运用方法

一把自制的小铁锤用以敲打工具,另外有尖形刻刀、平行刻刀、斜行刻刀<以上刻刀术语叫做凿子>,还有一种专门划线用的刻刀,刻画出来的线条十分流畅,配合冲线刀一起用更好,冲出来的线条有粗有细还有顿挫十分漂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用砂轮磨瓷釉上色,但此法应少用,因为磨釉上色后不但显示不出刻瓷的语言,还非常容易脏。

刻瓷艺术除具备绘画功力外,就是刀法的运用,最常用的刻刀有尖刀和扁刀两种,关键在于执刀和运刀的方法。执刀的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指实掌虚”。指实就是要把刻刀拿稳,掌虚就是给手指与刻刀留出足够的活动余地。执刀刻瓷时,五指分为两组,拇指一组,向外推,其余四指向斜处抵,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用力把刀杆刻刀稳稳的握住,然后用锤子敲击刻刀进行刻制。执刀处与刀头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时高时低,左右移动,要以酣畅、挺劲的刀法把所刻的画面表现出来,也就是看似平易正直,但要静中求劲,巧中见拙,虚实兼施,刀笔互见,刚柔互用。在刻瓷过程中,要心静气和,神力内敛,运刀安然稳健潇洒处之,任何急躁、草率习气都有损刻瓷效果。刻制的书画线条质朴中见拙厚。峻利中见秀逸,洒脱中有稳健,平正中求劲险,这样才能变化无穷,奇境横生,依照所刻画面的墨迹,用稳定干练的刀法,表现画面的精神面貌,方能显出刻瓷的独特效果。

(三)刻瓷的构图与设色

在刻瓷中,构图较为关键,空白的处理是解决好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并通过黑白对比及画面的虚实关系,来强化其主题,在中国画当中有“即白当黑”之说,只有充分利用空白,所刻物象更加深远,气韵愈加生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也突出了瓷面。以大的几何形体为基础,细找每个局部的比例关系,一定要准确并反复推敲,先画好所刻画面的关键部位,然后进一步整体结构画准确。

在构图与刻制完成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设色问题,刻瓷的设色,应以自然色为本,并结合不同材质、品种、规格、尺度、釉色,进行全面设计构思,在自然色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创造提高。通过设色也可用夸张取舍、变色等手段来增强其作品的表现力,达到所追求的装饰艺术效果,更好的美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刻瓷的设色,在其自然色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概括是刻瓷艺术的一种手法,这并不是为色彩而色彩,而是以表现刻瓷对象的神态和情意为目的。因此通过设色还应注意到大的整体色调,要抓住几个大块面积的色彩对比,然后在注意细部,所以刻瓷色彩的运用,也是作者思想感情升华的集中反映,刻瓷设色有局限性,可根据刻瓷工艺的特点进行着色。

(四)刻瓷艺术的创作

在进入创作之前,打好绘画、雕刻、书法基础,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即使进入创作阶段,也必须不断提高这些基础素质。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有无想象力是区分艺术家和匠人的分水岭。想象力是从实践中不断发现总结出来的。通过临摹、写生去奠定创作的基础,去发现和区别、去体会、去感悟、去启发灵感,去获得创作的冲动。不断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大自然,广泛掌握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原始资料的分析研究,加上艺术家的灵感物化,方能逐渐进入创作过程,也既是刻瓷创作的实践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创作的关键是发现美、创造美。希望刻瓷工作者不断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刻出更多精美的作品回馈社会。

(五)刻瓷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关于艺术方面,刻瓷工作者应该把传统的刻瓷艺术与适应时代的审美观结合起来,这是民间刻瓷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出路。

目前刻瓷艺术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效益问题,刻瓷艺术家创作一副佳作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受益与付出不成正比。所以只有把民间刻瓷艺术真正推向市场才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另外要使民间艺术不断延伸和发展,首先要改变它原有的传承方式。只有将师徒和家庭制的个人传承方式转变为社会方式,民间刻瓷艺术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才能在肥沃的艺术土壤里重新焕发生机。

论文作者:刘余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论民间刻瓷艺术论文_刘余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