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当代青年抗逆力
王建平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青年带来了不少挑战与机遇,对广大青年的知识结构、本领能力、心理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生活中,个别青年由于长期处于顺境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逆境带来的压力,可能会产生挫败、无望的情绪,更有甚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身心健康问题,影响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培养青年战胜挫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压力和逆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相应地,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不一致的结果往往反映了心理抗逆力所发挥的重要调节作用。心理抗逆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从压力和逆境中快速恢复平衡和健康状态的能力;二是心理抗逆力重构的可持续性,以及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可见,对抗挫折不是简单地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成长。
在逆境中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称为逆境商数(简称“逆商”),逆商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对逆境的控制能力、逆境中的责任承担、逆境对生活的影响、逆境的持续时间及其维持因素四个方面。拥有较高逆境商数的人有能力克服逆境带来的挑战;相反,低逆商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整天抱怨,这种回避行为使得他们很难看到问题背后的解决方式。可见,逆商是个体与逆境间互动的能力发展过程。逆商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但它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指标,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可以持续地对其进行培育和发展。
②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有助于履行合法行政原则。负责执法和普法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宪法和法治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权利是法定的,执法和普法工作者应该弄明白如何在法律规定内合理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要始终牢记法定红线不可逾越,不能触及法定底线,带头遵守法律规定。
就其实质而言,青年的成长是一个适应社会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问题与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动力与机遇。因此,需要对青年的逆商进行适当培育。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个人面对逆境时采取积极行动的重要情绪资源。我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而压力带来的情境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体验到一些挫败感。如果我们采取被动回避的应对方式,就会导致消极的后果,而失败的后果又会强化畏惧压力的认知,导致人们陷入痛苦的漩涡无法自拔。逆商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利环境时保持积极情绪的过程。学会维持这种情绪状态有利于从消极体验中快速恢复平静的心情。因此青年需要在逆境中保持良好心态,在环境变化中积极调整自身状态。
正确的认知观念是个人面对逆境时采取积极行动的重要认知资源。人们面临压力、挫折时会激活大脑中“战斗或逃跑”的心理机制,前者依托直接有效的行动来改善和解决所面临的挫折情境,是一种积极的再适应过程,而后者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它不仅不能直接解决挫折所带来的问题,反而还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习惯于被动适应的人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合理的认知,助长“逃跑”心理倾向。提升逆商很重要的一点是克服这些认识偏误,增强认知上的灵活性,包括积极理解和评估逆境,能够容忍逆境带来的高压,将其视作暂时而非无解的处境。具体而言,当代青年需要认识到逆境是必然、普遍的现象,需要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突破逆境的束缚。
坚韧不拔的特质是个人面对逆境时采取积极行为的重要人格特征,其核心属性包括控制、承诺和挑战。个人面对逆境时,自我感知到的控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应对方式的选择,越是具备坚韧特质的个体,越明白责备无济于事,因为无论是过度自责还是指责他人,都会削弱自我对逆境的控制能力,导致自信心的下降以及人际关系的破坏。因此,增强独立性与控制力,有利于青年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坚信自己具备挑战挫折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勇气承担责任并愿意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才能打破困境,赢得成功。
翠姨的妹妹的那绒绳鞋,买来了,穿上了。在地板上跑着,不大一会工夫,那每只鞋脸上系着的一只毛球,竟有一个毛球已经离开了鞋子,向上跳着,只还有一根绳连着,不然就要掉下来了。很好玩的,好像一颗大红枣被系到脚上去了。因为她的鞋子也是枣红色的。大家都在嘲笑她的鞋子一买回来就坏了。
面对逆境时,人们会有意识地调动各种资源来应对危机,然而个人的内在资源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青年心理抗逆力的提升还需要依靠外部支持系统,包括多元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外部支持性资源可以发挥保护功能,能够缓解压力或者逆境带来的焦虑情绪,从心理层面带给身处逆境的个体积极影响,激发其潜能,帮助他们更快走出逆境。此外,拥有支持性的人际网络,还能促使个体以全局为出发点,坚定信念,以信念支撑逆商的提升。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杨玲玲
标签:当代青年论文; 抗逆力论文; 培育论文; 现实生活论文; 知识结构论文; 心理素养论文; 健康问题论文; 能力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论文;